夢逍遙和唐經天一局棋下完之後,夢逍遙依稀地感覺到,自己的重劍之境,隻怕就像幻像裏,自己輕飄飄一劍就地住了那頭冰霜巨龍。那種感覺是那樣真是,夢逍遙決定去天湖上領悟這重劍之境,一期自己重劍之境更近一層。
夢逍遙駕著扁舟,駛到天湖中心,靜下來思考幻境中的一劍。
那是一種看不見的勢,所以看上去不再威勢驚人。正如重劍看似笨拙,毫無巧妙可言,但是它卻能達到堅無不催,無與匹敵的效果。幻境中那一劍很輕,輕的像落下無人控製的劍,速度並不快,但是和冰霜巨龍相接觸時,發出的威勢絕對不是輕飄飄的,那一擊抵擋住了龐大冰霜巨龍的衝擊,就像一嫩枝彈開毛毛蟲一般。
這一劍控製可謂妙手奪天。不快也不慢,正擊中冰霜巨龍撲來時稍縱即逝的軟肋。劍內暗勁如潮湧,連環在瞬間擊打在冰霜巨龍的軟肋上,竟然產生擊退冰霜巨龍的效果。
夢逍遙靜靜呆在水麵上,揮舞著精鋼劍,尋找幻象那一劍的影子,那一劍的訣竅。苦思不得其解,夢逍遙相信,自己總有一天要達到那一劍的威勢,但是目前看來,自己不具備武藝取得突破的條件。
夢逍遙把行囊裏的帛書又翻開仔細地看了一遍,他希望找到突破的方法,可是沒有找到,於是再看一遍,還是無用。
此時,沉思中的夢逍遙絲毫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薄底雲鞋已經濕了。因為沉思,他陷入沉思當中,忽略了自己還站在湖麵上的事實,接著向下落,夢逍遙倏地被驚醒,運功飛起,找到扁舟,看著膝蓋以下都是濕漉漉的,夢逍遙右手在這些地方拂過,這些地方紛紛冒起水汽,一會兒衣服就幹了。
夢逍遙突然想到了花解語說的,每個人的武學境界都有差異,正如前人的衣服,不能直接拿來穿上這個道理一樣。正如花解語對重劍的理解一般,楊過對重劍的理解和獨孤求敗的理解絕對有差距,但是這差距是可以彌補的,因為在夢逍遙看來,楊過對重劍的理解有獨到之處。楊過沒有穿上獨孤求敗的衣裳,自己又何必穿上,摸樣古怪,貽笑大方呢?
走自己的武學路,獨孤求敗的劍道用來參考還不錯。想清楚這些,當然還不夠,但是夢逍遙像是看到了光明大道,眼前豁然開朗。
可是他不知道,他已經一天一夜沒有到天湖畔,那裏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比試,已經進入古琴演奏環節。
夢逍遙回來了。當他在唐經天身邊坐下時,唐經天懶洋洋地說:“這彈的真沒意思,他們絲毫不帶感情,那裏是什麼彈琴高手。”
夢逍遙微微一笑,因為他看見道何足在準備表演了,“下一個就是彈琴高手,你稍稍等待。”
道何足緩緩從行囊裏拿出一張古琴,小心地放在麵前長幾上麵,開始調琴。
古琴是暗黃色地,琴身上紋路清晰而特異,普通古琴是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有頸,有肩,有腰,有尾,有足,而此時長幾上地這張古琴卻不是以鳳形而是龍龜形,“琴頭”上部為龍龜首狀,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地硬木,稱為“嶽山”,是琴地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地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地稱為“鳳沼”,這是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征天地萬象,嶽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係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地“琴軫”,琴頭地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刻有淺槽地硬木“龍”,用以架弦,龍兩側地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嶽山、龍,轉向琴底地一對“雁足”,象征七星,琴麵上地十三個“琴徽”竟然是用象牙雕刻而成後鑲嵌地,而且是十三隻不同巨象地象牙,七根看上去顏色有些晶瑩剔透地琴弦,是冰蠶寒絲製成。
這不是道何足的焦尾琴,大家都在想。這時,調試的聲音響起,清脆悅耳。
道何足環視一周,向唐經天和桂冰娥說道:“我演奏《驚天龍龜吟》望大家喜歡。”
琴聲起步很緩,逐漸變得歡快,吟喔之聲漸起。夢逍遙也漸漸進入琴聲之中,沉寂在裏麵。吟喔之聲,逐漸變得高亢激昂,若衝破雲霄,響徹天際,引起雲霧翻滾,幻化出各種不同幻象,嘎然之間,碧空破碎,雲霧隕落,幻境如流煙飛逝,吟喔之聲逐漸變的嗚咽起來,淡淡的淒涼,悲傷抽泣地訴說,越訴說越傷心,嗚咽成為哭泣,哭泣轉化為仰天悲鳴,哀婉淒慘,琴聲慢慢又低沉下來,若悲鳴之後,形成了絕望之勢,突然之間,琴聲震天,龍龜奮起,長吟不絕,若不到驚天誓不休的架勢,長吟不懈,半盞茶的功夫,才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