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3章 票子·點子·路子(1 / 1)

近日下鄉,了解到這麼一件事:有一村莊地勢低窪,苦於水患,經濟落後,不少村民靠外出務工和種些莊稼謀生。鄉裏經過調查研究,並請專家論證,幫村裏找到了一條養魚養蝦的路子,並從各方麵給予支持。兩年來,村裏經濟大有起色,不少人致富蓋了房,外出務工的村民也回鄉加入了養殖隊伍。

讓老百姓口袋裏有更多的“票子”,讓越來越多的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當幹部、做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增加票子的辦法很多,財力允許,可以出一點;先富起來者,可以結對幫扶;基礎條件差,不妨先搞“硬件”。但無論用哪種辦法,關鍵是要讓百姓獲得增加票子的“點子”和“路子”。在一些貧困地區,有些村子窮,村民難以走上致富路,有的幹部往往隻采取補助的辦法。困難時給點票子,當然無可非議。但是這從根本上還是解決不了問題。古語說得好:“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之用。”應該說,一個好點子、一條好路子,遠比幾張票子來得意義大。事實也是如此,給人票子,隻能解燃眉之急,滿足一時之需;出好點子、指出路子,進而提高人們自找點子、自尋路子的能力,則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讓人終生受益。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票子還有限,因此,領導幹部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過程中,既要有權宜之計,又要有長久之策。

出點子、指路子,要從資金、項目、市場信息、科學技術等多種渠道多方位地提供扶持,增強農民“造血”功能,促進鄉村更快富裕。“點子”不求好看,但求實在、管用,才是真正的“及時雨”。“路子”要找得“準”,一條好的路子,可以事半功倍,從而有更好的收獲和效果;如果不對“路子”,就會“一著不慎滿盤輸”,有時甚至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過程中,“送溫暖”保持“恒溫”而不是“一陣風”的做法,是值得稱道的。領導幹部應時刻注意扶貧措施更實一些。“凡謀之道,周密為寶”,辦事不能太簡單化,“票子塞出算數”,而要在廣泛調查研究從而知民意、獲民情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拓寬思路,出好點子,想好路子。畢竟,再窮的地方,總有加快發展的契機和因素。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對症下藥開方子,因地製宜找路子。帶領群眾致富,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但正因此,才要我們的幹部去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2002.3.27《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