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向成本要利潤:生產經理必修的會計思維(3 / 3)

第四,正確劃分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界限。月末計算產品成本時,如果某產品已經全部完工,則計入該產品的全部生產成本之和,就是該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如果這種產品全部尚未完工,則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之和,就是該產品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已計入該產品的生產成本還應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以便分別確定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掌握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

成本計算的過程應符合上述要求,或者說上述要求是通過成本計算過程實

現的。

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

成本計算的基本步驟如下:

對所發生的成本進行審核,確定哪些成本是屬於生產經營成本,同時將其區分為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和非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並在此基礎上將正常的生產經營成本區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

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成本,區分為應當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產品負擔的成本,通過“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賬戶進行必要調整。

將本月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成本,區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將直接成本直接計入成本計算對象,將間接成本計入有關的成本中心。

將各成本中心的本月成本,依據成本分配基礎向下一個成本中心分配,直至最終的成本計算對象。

將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的產品成本,在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並計算出完工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至“產成品”賬戶。

結轉期間費用至本期損益。

為了如實地反映企業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和各項費用。需要設置有關的成本費用賬戶,並按一定的程序組織成本費用的核算。

成本核算的主要科目和賬戶

不同行業的企業可根據行業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要求確定賬戶的名稱,以下介紹工業企業中常涉及的成本核算需要設置的賬戶。

第一,“生產成本”賬戶。該賬戶核算工業企業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根據生產單位的任務不同,工業企業生產可分為基本生產和輔助生產。“生產成本”賬戶可以根據需要下設“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賬戶,或者直接將“生產成本”分設成“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總賬戶。

(1)“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該賬戶核算基本生產所發生的各種生產費用,計算基本生產產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記企業從事基本生產活動的生產單位所發生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其他直接費用和“製造費用”賬戶轉入的基本生產單位發生的製造費用;該賬戶的貸方登記結轉的基本生產單位完工入庫成品成本;賬戶期末餘額在借方,表示基本生產單位期末尚未完工的在產品成本。賬戶按產品品種、產品批別或生產步驟等成本計算對象設置明細分類賬(或稱基本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賬內按成本項目設專欄或專行。

如果企業生產的產品品種較多,可以按照生產單位設置基本生產成本二級賬戶,按照成本項目彙總反映全部產品總成本。

(2)“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該賬戶核算輔助生產為全廠生產提供動力、修理、蒸汽、運輸等輔助產品或勞務而發生的生產費用,用以計算輔助產品或勞務的成本。其借方登記從事輔助生產活動的輔助生產單位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費用和自“製造費用”賬戶轉入的輔助生產單位發生的製造費用;該賬戶貸方登記結轉的輔助生產單位完工入庫產品(如自製材料、自製工具等)和分配給各受益對象的已完成勞務(如運輸服務)的成本。期末餘額在借方表示輔助生產單位尚未完工的在產品的成本,如果是提供勞務的輔助生產車間,其賬戶期末一般無餘額。

該賬戶按輔助生產車間和輔助產品、勞務分設明細分類賬戶。賬內可按成本項目或者費用項目分設專欄或專行進行明細登記。

第二,“製造費用”賬戶。該賬戶核算企業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該賬戶借方登記實際發生的製造費用;貸方登記分配轉出至“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或“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製造費用;除季節性生產企業外,本賬戶月末一般無餘額。該賬戶應按車間、部門設置明細分類賬戶,賬內按費用項目設專欄進行明細登記。輔助生產車間可根據需要選擇是否設置製造費用明細賬戶,如果輔助生產車間規模小、費用少,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設置“製造費用”明細賬戶,發生的製造費用內容直接登記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及其明細賬戶的借方。

第三,“長期待攤費用”賬戶。該賬戶核算企業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負擔的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如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發生的改良支出等。該賬戶借方登記企業實際支付的各項長期待攤費用;貸方登記分期攤銷的長期待攤費用;賬戶餘額在借方,表示企業已經支出尚未攤銷的長期待攤費用。其明細賬戶按費用種類設置。

第四,“銷售費用”賬戶。該賬戶核算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為銷售本企業產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各項經費。其借方登記實際發生的各項銷售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金額。期末結轉後該賬戶無餘額。

第五,“管理費用”賬戶。該賬戶核算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其借方登記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金額。期末結轉後該賬戶無餘額。

第六,“財務費用”賬戶。該賬戶核算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而發生的各項籌資費用。其借方登記發生的各項財務費用;貸方登記應衝減財務費用的利息收入、彙兌收益以及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財務費用。期末結轉後該賬戶無餘額。

第七,“廢品損失”賬戶。該賬戶用於單獨核算廢品損失的費用。其賬戶借方登記不可修複廢品的生產成本和可修複廢品的修複費用;貸方登記廢品殘料回收的價值、應收的賠款以及轉出的廢品淨損失;該賬戶期末應無餘額。“廢品損失”賬戶按車間和品種設置明細賬戶,賬內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或專行。

了解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成本的歸集和分配

成本計算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各項成本的歸集和分配過程。

成本的歸集是指通過一定的會計製度以有序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或彙總。收集某類成本的聚集環節,稱為成本歸集點。例如,製造費用是按車間歸集的;所有間接製造費,包括折舊、間接材料、間接人工等都聚集在一起。以後分配時不再區分這些項目,而是統一地按一個分配基礎,分配給產品。

成本的分配是指將歸集的間接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的過程,也叫間接成本的分攤或分派。

成本分配要使用某種參數作為成本分配基礎。成本分配基礎是指能聯係成本對象和成本的參數。可供選擇的分配基礎有許多:人工工時、機器台時、占用麵積、直接人工工資、訂貨次數、采購價值、品種數、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數量等。

為了合理地選擇分配基礎,正確分配間接成本,需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第一,因果原則。因果原則是指資源的使用導致成本發生,兩者有因果關係,因此應當按使用資源的數量在對象間分攤成本。按此原則,要確定各對象使用資源的數量,例如,耗用的材料、工時、機時等,按使用資源的數量比例分攤間接成本。

第二,受益原則。受益原則是指誰受益多,誰多承擔成本,應按受益比例分攤間接成本。按此原則,經理人員要確定間接成本的受益者,例如,房屋維修成本按各車間的麵積分攤,廣告費按各種產品的銷售額分攤等。因果原則是看“起因”,受益原則是看“後果”,兩者有區別。

第三,公平原則。公平原則是指成本分配要公平對待涉及的雙方。在根據成本確定對外銷售價格和內部轉移價格時,合理的成本是合理價格的基礎,因此計算成本時要對購銷雙方公平合理。

第四,承受能力原則。承受能力原則是指假定利潤高的部門耗用的間接成本大,應按成本對象的承受能力分攤成本。例如,按部門的營業利潤分配公司總部的費用,其依據是承受能力原則。

成本計算的目的引導著成本的歸集和分配,使生產經營成本通過一係列中間對象,最終計算出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在企業的生產活動中,要大量消耗各種材料,如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及燃料。它們有的用於產品生產,有的用於維護生產設備和管理、組織生產,此外,還有的用於非工業生產等。其中,應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角料,還應按照成本項目歸集,如用於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列入“直接材料”項目;用於生產的燃料列入“燃料和動力”項目;用於維護生產設備和管理生產的各種材料列入“製造費用”項目。不應計入產品成本而屬於期間費用的材料費用則應記入“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項目。用於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其他資產方麵的材料費用,則不得列入產品成本,也不得列入期間費用。

材料費用計入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的方法

用於產品生產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如紡織用的原棉、鑄造用的生鐵、冶煉用的礦石、造酒用的大麥、製皂用的油脂等,通常是按照產品分別領用的,屬於直接費用,應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項目。但是,有時一批材料為幾批產品共同耗用。例如,某些化工生產的用料,屬於間接費用,則要采用簡便的分配方法,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在消耗定額比較準確的情況下,通常采用材料定額消耗量比例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計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

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費用)=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

成本)×分配率

【例10-1】領用某種原材料2 106kg,單價20元,原材料費用合計42 120元,生產甲產品400件,乙產品300件。甲產品消耗定額1.2kg,乙產品消耗定額1.1kg。分配結果如下:

分配率=42 120÷(400×1.2+300×1.1)=42 120÷(480+330)=52(元\/kg)

應分配的材料費用為:

甲產品:480×52=24 960(元)

乙產品:330×52=17 160(元)

合計:42 120(元)

原料及主要材料費用除按以上方法分配外,還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分配。例如,不同規格的同類產品,如果產品的結構大小相近,也可以按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具體的計算可以比照上例進行。

輔助材料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與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基本相同。凡用於產品生產、能夠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輔助材料,如專用包裝材料等,其費用應根據領料憑證直接計入。但在很多情況下,輔助材料是由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這就要求采用間接分配的方法。

上述耗用的基本生產產品的材料費用,應記入“生產成本”賬戶及所屬明細賬的借方,在明細賬中還要按“直接材料”“燃料和動力”項目分別反映。此外,用於輔助生產的材料費用、用於生產車間和行政管理部門為管理和組織生產所發生的材料費用,應分別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賬戶及其明細賬戶的借方。至於用於非生產用的材料費用,則應記入其他有關賬戶。

了解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人工費用包括工資和福利費用。分配工資和福利費用,也要劃清計入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和不計入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工資和福利費用的界限。其中,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和福利費用還應該按成本項目歸集:凡屬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費用,列入產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費”項目;企業各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計提的福利費,列入產品成本的“製造費用”賬戶;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計提的福利費,作為期間費用列入“管理費用”賬戶。

由於工資製度的不同,生產工人工資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也不同。在計件工資製下,生產工人工資通常是根據產量憑證計算工資並直接計入產品成本;在計時工資製下,如果隻生產一種產品,生產人員工資屬於直接費用,可直接計入該種產品成本;如果生產多種產品,這就要求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通常采用按產品實用工時比例分配的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實用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實用工時×分配率

按實用工時比例分配工資費用時,需要注意從工時上劃清應計入與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費用界限。如生產工人為安裝固定資產服務,那麼這部分生產工時應該劃分出來,所分配的費用應計入固定資產的價值,不得計入產品成本。

按照規定的工資總額的一定比例(目前製度規定14%)從產品成本中計提的職工福利費可與工資費用一起分配。

第四節共同費用怎麼攤

——期間費用的核算

期間費用是指不能直接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成本的費用。它容易確定其發生的期間,而難以判別其所應歸屬的產品,因而在發生的當期便從當期的損益中扣除。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為了正確核算期間費用,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正確劃分資本化成本、計入存貨的成本和費用化成本的界限,不能把應當資本化和計入存貨的成本計入期間費用。

二是正確劃分當期費用和其他會計期費用的界限,正確處理各種需要通過“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應收款”處理的跨期攤配費用。

三是正確劃分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的界限,不得相互混淆。

銷售費用計算的方法

銷售費用核算內容

銷售費用核算的內容包括銷售成本、配送成本和售後服務成本等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

按現行製度規定,其主要項目有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工資、福利費、業務費等經常費用。

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及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的銷售費用在“銷售費用”賬戶中核算,並按費用項目設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銷售費用”賬戶的借方反映本期實際發生的各項營業費用,貸方反映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營業費用;“銷售費用”賬戶結轉“本年利潤”賬戶後無餘額。

企業發生的各項銷售費用借記“銷售費用”賬戶,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賬戶;期末,將借方歸集的銷售費用全部由“銷售費用”賬戶的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計入當期損益。

【例10-2】某企業12月份發生如下銷售費用:

(1)開出轉賬支票,支付運輸費、裝卸費、廣告費等13 680元。

(2)根據發料憑證彙總表,登記產品銷售領用包裝材料2 400元。

(3)結轉本月專設銷售機構職工工資及福利費720元,其中,工資650元,福利費70元。

要求:編製相關會計分錄及結賬分錄。

編製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 13 680

貸:銀行存款 13 680

借:銷售費用 2 400

貸:原材料 2 400

借:銷售費用 720

貸:應付職工薪酬 720

借:本年利潤 16 800

貸:銷售費用 16 800

管理費用計算的方法

管理費用核算的內容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研究與開發成本、設計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

按現行製度規定,其主要項目有以下幾項。

公司經費,包括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辦公費和差旅費等。

工會經費。

待業保險費。

勞動保險費。

董事會費,包括董事會成員津貼、會議費和差旅費等。

聘請中介機構費。

谘詢費(含顧問費)。

訴訟費。

業務招待費。

房產稅。

車船稅。

土地稅。

印花稅。

技術轉讓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

無形資產攤銷。

職工教育經費。

研究與開發費。

排汙費。

存貨盤虧或盤盈(不包括應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存貨損失)。

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

核算使用的主要科目及賬務處理

為了反映和監督企業發生的上述各項管理費用,企業應設置“管理費用”賬戶,並按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借記“管理費用”賬戶,貸記“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累計折舊”“無形資產”“應交稅費”等賬戶。期末,將本賬戶借方歸集的管理費用全部由本賬戶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借方,計入當期損益。結轉後本賬戶應無餘額。

【例10-3】企業12月份發生下列管理費用:

(1)開出支票,支付本月發生、應由本月負擔的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業務招待費等費用,共計 7 400元。

(2)按規定計提行政管理部門固定資產折舊費2 100元,結算行政管理部門人員工資4 300元,結轉低值易耗品實際成本280元。

(3)攤銷應由本月負擔的保險費、報紙雜誌費,共計430元。

(4)按規定預提行政管理部門用房的修理費750元。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編製相關會計分錄及結賬會計分錄。

編製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 7 400

貸:銀行存款 7 400

借:管理費用 6 680

貸:累計折舊 2 100

低值易耗品 280

應付職工薪酬 4 300

借:管理費用 430

貸:其他應收款 430

借:管理費用 750

貸:其他應付款 750

借:本年利潤 15 260

貸:管理費用 15 260

財務費用核算的方法

財務費用核算的內容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要資金而發生的費用。

按現行財務會計製度規定,其主要項目有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彙兌損失(減彙兌收益)、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集生產經營資金發生的其他

費用。

為了正確核算財務費用,必須合理劃分資本化利息和費用化利息。劃分的基本原則是減去固定資產的借款利息,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按規定應當資本化,生產經營的借款利息應當費用化。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會遇到比較複雜的情況,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分析處理。凡是按規定不能資本化的利息,都要計入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屬於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損益。

核算使用的主要賬戶及賬務處理

企業發生的財務費用在“財務費用”賬戶中核算,並按費用項目設置明細賬戶,進行明細核算。“財務費用”賬戶的借方反映本期實際發生的財務費用,貸方反映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財務費用;“財務費用”賬戶結轉“本年利潤”賬戶後無餘額。

企業發生的各項財務費用借記“財務費用”賬戶,貸記“銀行存款”“其他應付款”“長期借款”等賬戶;企業發生的利息收入、彙兌收益時,借記“銀行存款”等賬戶,貸記“財務費用”賬戶。期末,將借方歸集的財務費用全部由“財務費用”賬戶的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計入當期損益。

【例10-4】某企業12月份發生下列財務費用支出:

(1)用銀行存款支付短期借款利息支出1 580元。

(2)用銀行存款支付銀行手續費930元。

(3)銀行通知第四季度銀行存款利息收入580元。

要求:根據以上資料編製有關會計分錄及期末結賬分錄。

編製相關會計分錄如下:

借:財務費用 1 580

貸:銀行存款 1 580

借:財務費用 930

貸:銀行存款 930

借:銀行存款 580

貸:財務費用 580

借:本年利潤 1 930

貸:財務費用 1 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