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誰是戲劇的潛在觀眾?(2 / 2)

——老年。人到老年,經曆了喜怒哀樂,經曆了風霜雨雪,經曆了榮辱得失,從精神上來說,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從體質上來說,兩鬢斑白,氣血已衰,但人生的內涵越發深厚,生活的節奏越發緩慢,跟傳統戲劇深厚的內涵和舒緩的節奏已經完全吻合,“台前白發蒼蒼”也就不足為奇了。他們是天然的傳統戲劇觀眾,根本用不著你去引導和培養,說不定還能跟你講一講“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哲理呢。

一言以蔽之,培養傳統戲劇觀眾,與其漫天撒網,不如有的放矢,針對不同的年齡,采取不同的對策:抓住童年人群,放任青年人群,開掘中年人群,放心老年人群。

關鍵詞:性格

我家兄妹三人,出生在相近的年代,生活在相同的家庭,接受了相似的教育,可為什麼隻有我一個戲迷呢?

因為對於傳統戲劇的感情,除了外部環境的熏陶以外,或許跟內在的性格有關吧。“一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使同是父母所生的同胞兄弟姐妹,性格也可能截然不同。當時,我是屬於特別沉靜、內向和早熟的孩子,小夥伴盼望過年,一般是因為有新衣服穿,有大魚肉吃,有小鞭炮放,而在我卻是因為有戲看。

傳統戲劇的文化內涵,淺者見淺,深者見深。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嚐,自然會由淺入深,由淡而濃,進入無比奇妙的虛擬世界。仿佛在一個凜冽的冬日,窗外大雪飛舞,三五好友圍爐而坐,細品香茗,一杯杯,一盞盞,一遍遍,清香無比,浸入骨髓;而不是像喝老酒,幾杯落肚,酒勁上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以,喜歡傳統戲劇的觀眾,性格方麵往往沉靜、內向,甚至還有些害羞。正因為傳統戲劇表演的節奏比較舒緩,可以讓這些沉靜內向的人群從從容容地欣賞,一遍一遍地回味,一層一層地挖掘,由表及裏,深入內核,深得其中三昧。

反之,傳統戲劇的這些特點,往往成了那些好動外向人群眼中的缺點。他們未必有耐心欣賞傳統戲劇的文化內涵,未必有耐心忍受傳統戲劇的緩慢節奏。譬如一句話短短七個字,要分成“二二三”三句來唱,中間還夾雜著“咿”、“呀”、“啊”之類的襯字,句後還有沒完沒了的拖音,念念兩三秒鍾,唱唱要兩三分鍾。又如雙方交戰之前,大將往往要表演“開霸”,就是展示英武形象的一係列程式,非得把急性子的人憋壞不可。

關鍵詞:氣質

跟性格相關聯的,是人的氣質。籠統地分,人的氣質有古典型的,也有現代型的。從接受的角度來講,同氣相求,往往那些古典型氣質的人群,比較欣賞古典美,更容易接受傳統戲劇這樣古典的舞台形式;而那些具有現代型氣質的人群,比較欣賞現代美,更容易接受芭蕾、歌舞、話劇這樣現代的舞台形式。

作為國劇的京劇,以及全國三百六十種地方戲,雖然也能演現代戲,但一般來講更擅長演傳統戲。傳統戲劇除了展示各地的鄉土美以外,更有一種含蓄蘊藉的古典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從傳統戲劇產生的時間來看,古老的昆劇有六百年曆史,婺劇有四百年曆史,京劇有兩百年曆史,年輕的越劇也有一百年曆史,是一壇芳香四溢的百年老酒啊!從戲劇的唱腔來看,無論是曲牌體,還是板腔體,都屬於傳統的民族音樂。從戲劇的服裝來看,主要是以明代改良裝為主的傳統服裝。此外,像臉譜、帽子、把子等等,都是傳統戲劇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程式、音樂、服裝一起,共同演繹了中華民族戲劇文化特有的一種古典美,讓那些古典型氣質的觀眾,如癡如醉,如癡如狂,心旌搖蕩,不能自已。

此外,傳統戲劇觀眾的培養,跟性別也有一定的關係。像京劇、婺劇這樣文武兼備、風格多樣的劇種,跟性別的關係不大;而像越劇這樣比較柔美婉約、擅演文戲的劇種,更容易獲得女性觀眾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