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從看熱鬧到看門道(2 / 2)

很多婺劇戲迷與我一樣,除了喜歡戲台前那份鑼鼓喧天、人山人海的熱鬧以外,也希望能夠懂一點戲劇的門道,做一個外行中的內行。這就需要孜孜不倦的學習,培養聽戲的耳朵和看戲的眼睛。向誰學?現代社會,信息爆炸,可供選擇的途徑很多:——向老師學。戲迷可以與戲劇界的專業人士交朋友,拜他們為師,不恥下問,日積月累,必有斬獲。浙江義烏的“飛雲居士”酷愛戲劇,曾經自費到中央戲劇學院進修兩年,令人感佩。浙江武義的“春秋亭”曾拜浙江婺劇團的鼓板範誌貴為師,並有幸成為關門弟子。

——向書本學。老師的學問再淵博,也是人,不是神,因為人生有限,知識無涯;而書本如汪洋大海,浩瀚無際,可以從中不斷地汲取戲劇的營養。武義的“春秋亭”在網上發了一篇《我所看過的婺劇書籍》,給我們開了一張書單,讓人受益匪淺。在這張書單中,既有介紹婺劇全麵知識的,如《婺劇簡史》、《中國婺劇史》;也有介紹婺劇某種聲腔的,如《婺劇高腔考》、《蘭溪灘簧》、《浦江亂彈》、《武義草昆》、《婺劇徽戲》;更有介紹婺劇音樂的,如《浦江亂彈音樂》、《婺劇常用曲調集》、《婺劇音樂器樂曲選》、《民族打擊樂與婺劇鑼鼓》;還有介紹戲曲人物的,如《懷念父親梅蘭芳》、《戲癡說戲》,等等,共有三十多種。有道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們不妨把它套用到戲劇欣賞上來:“熟看書籍三十本,不會看戲也會看”,關鍵是靜下心來,沉浸進去,堅持下去,千萬不可心浮氣躁,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向網絡學。網絡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而“百度”、“穀歌”之類搜索引擎是打開這個寶庫的“鑰匙”。在網絡中,你要啥有啥,戲劇的網頁、新聞、圖片、視頻、貼吧、MP3,應有盡有。網絡裏還有戲劇論壇、QQ群、演唱室,便於戲友呼朋引伴,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尤其是像我這樣人在異鄉,很少有現場看戲的機會,網絡便成了學習和欣賞戲劇的主渠道。

隻有台下的觀眾多少懂得戲劇的門道,才能夠發現台上的演員的閃光之處,也才能夠發現他們的不足之處,加以品評,才能促使他們在演技方麵精益求精,從而做到台上台下相互促進。假如觀眾都是“狗看花被單”,演員即使演得再精彩也是高山流水難遇知音,那不是演給牆壁看嗎?還有精益求精的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