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門閥名士(8)(2 / 2)

楊佺期欲立大功,振興楊家,北伐中屢敗敵軍,榮立大功。縱是如此,桓玄照舊看不起他。楊佺期勸殷仲堪殺死桓玄,說桓玄終為後患。殷仲堪一心維係三方聯盟,怕有一方出閃失,自己控製不住荊州局勢,不許楊佺期動手。

公元399年,荊州大水,平地三丈,殷仲堪把府庫中的儲備糧食全部拿出來賑濟饑民,江陵財力空虛。桓玄終於撕下假麵具,盡起江州軍隊西上,奪取荊州屯糧之地巴陵,打敗殷仲堪的援兵,兵鋒指向江陵。

殷仲堪連忙派人去襄陽求救兵,楊佺期說:“江陵無糧,怎麼抵抗敵人?可率軍北來,共守襄陽。”殷仲堪指望保全軍隊和地盤,不肯棄荊州,騙楊佺期說:“最近我們征集一些糧食,儲備很足。”楊佺期相信了,率步騎八千來救江陵。

楊佺期的雍州兵是百裏挑一的精銳勇士,武器裝備一流,精神抖擻,精甲耀日。到了江陵城卻吃不上肉菜,隻能喝些米粥。楊佺期大怒道:“這回完了!”立刻向桓玄發起進攻,等吃不上飯,仗就不能打了。桓玄避其銳氣,先行退卻。第二日,桓玄利用楊佺期急於求戰之心,用伏兵打敗雍州兵,攻入江陵。楊佺期和殷仲堪先後出逃,均被追兵殺死。

殷仲堪的死訊傳到江陵,桓玄與眾人正在講解《論語》,講到下麵一句:“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桓玄聞報,心情、臉色都很不好。桓玄用欺詐和背叛的手段謀占荊州,不夠正大光明,為君子所不齒,連他自己都感到臉麵無光。但是,心中的一絲不快馬上被巨大的成就感一掃而光。東晉朝廷下詔承認桓玄的軍事勝利,以桓玄為都督荊、司、雍、秦、梁、益、寧七州諸軍事,後將軍,荊、江二州刺史。

桓玄兼並西夏、獨霸荊州,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正巧趕上一年中的第一場雪,五處官府都來祝賀,五封賀信一同送到。桓玄神采飛揚,在官廳上於信後起草作答,下筆如有神助,粲然成章,文采斑斕,互不混雜。

由桓玄陰謀發動的高門士族與皇權、地方官府與朝廷的戰爭,以桓玄與司馬元顯共治收場。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削弱了自身力量,被高門士族壓抑的庶族地主乘機發動了一輪規模浩大的奪權運動,孫恩、盧循、劉裕接踵而起。江東烽煙遍地,孫恩大起義揭開了這場殘酷無比的戰爭序幕。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不知樹下尚有一張彈弓。

在*起義軍的過程中,一位震古爍今的名將應運而生。他曾隻身揮舞一柄長刀驅趕數千敵人。作為大漢民族的英雄,接連砍下慕容鮮卑和羌王的首級,踩著無數的頭顱登上劉宋王朝的皇帝寶座,開創了一百六十九年南朝基業。桓玄機關算盡、孫恩浴血奮戰換來的一切全都為他做了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