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南北大統一(1)(3 / 3)

華皎跟文帝的第一次碰麵是在侯景叛亂的時候。當時,華皎在侯景手下打工,文帝有次不幸被抓,機緣巧合之下,兩人就認識了。他告訴文帝,自己家世代為官,不過老祖宗們都沒啥出息,說是做官,不過都是些芝麻小官,微不足道。華皎年紀輕,又有才幹,所以才投身官場,想要幹一番大事業。

文帝對他說:“侯景不過是個外來戶,還三天兩頭地鬧叛亂,肯定長久不了。不如你以後跟我混得了。”華皎求之不得,從這以後跟他的關係便越來越好了。

之後,侯景叛亂被平息,華皎便一直跟著文帝,在他手下做事。華皎對待工作認真負責,每當老百姓遭遇災荒的時候,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眾人解決難題。因為為人做事公正廉明,百姓們都很尊敬他。

文帝見自己在世道艱難中也能遇到人才,心裏很開心,等當上皇帝以後,便對華皎說:“咱能遇上你這樣德才兼備的下屬,實在是太幸運了。你放心,隻要你好好幹,咱是不會虧待你的。”

華皎連忙表忠心,說:“老大,您放心,咱這輩子絕對唯您馬首是瞻,忠貞不貳。”後來,他就被派到湘州去當領導,在那兒一待就是好幾年。因為治理有方,他每年都會給中央繳納大量錢財,上貢很多物品。

陳文帝一死,兒子陳伯宗便趕緊來拉攏這個老臣子,說:“您在我爸手下幹了這麼多年,功勞和苦勞都占全了。現在我新上任,不知道怎麼表達謝意。要不,就封您當侯爺吧。”於是,世世代代都隻是當小官的華家,終於出了個侯爺。華皎高興得合不攏嘴,覺得自己多年來的辛苦,總算有回報了。

就在他對陳伯宗千恩萬謝的時候,陳頊跳出來了。他先是在朝中掌握大權,後來又暗害了文帝時期的舊臣。華皎暗自冒冷汗,說:“陳頊這家夥太會乘虛而入了,自己的老哥剛死沒幾天,小皇帝的地位也不穩固,他就跳出來想奪權。看這情況,他是不會放過先帝信任的一幫舊臣的,咱的性命早晚都有危險。”他一咬牙,便決定以“效忠文帝”為由,起來反抗陳頊。

之前,文帝在世的時候,曾經讓他在湘州一帶打造戰艦和兵器。他現在要造反,這批兵器恰巧能派上用場。陳頊當然知道兵器的事,於是在兩人還沒撕破臉之前,寫信問他:“我老哥讓你造的那批兵器,你怎麼到現在還不送到京城來?難道是出啥事了?”

華皎便找借口搪塞他,說:“我做事,您放心。不過就是最近人手不夠,工人們的進度跟不上,估計過幾天就能做完了。您再等等吧。”之後,當陳頊又詢問這件事時,他要不就說天氣太熱要停工,要不就說工人嫌工資少,正在鬧罷工。

陳頊的耐心徹底被磨光了,暗罵:“別以為我不知道!你這家夥明明就是想把它占為己有,當我是三歲小孩兒,這麼好忽悠嗎?”他表麵上不動聲色,還采取安撫措施,暗中卻開始集結兵力,隨時準備出擊。

華皎以為對方還被蒙在鼓裏,便安下心來找外援。誰知,還沒等他準備好,陳頊那邊已經先下手為強,帶領一幫將士衝殺過來了。數十萬的朝廷大軍在湘州一帶排開陣勢,戰爭就此爆發。

由於陳頊這邊準備充分,還在戰爭中奪得先機,結果華皎節節敗退,最終遭到慘敗。情急之下,他隻好棄軍逃跑,投奔後梁去了。而陳頊從這一戰之後,權勢更加穩固,曾經遙不可及的皇位,也變得唾手可得了。

阿龍辭典男皇後

文帝陳除了華皎,還有一員愛將兼親密夥伴韓子高。韓子高可謂十全十美,貌美得讓戰場上的敵人都不忍心傷害他,另一方麵他又是陳的得力助手。陳一次對他說:“算命的說我有帝王相,到時冊封你做皇後。隻是咱們同性,怕別人說閑話。”陳病故以前,韓子高端水送藥,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極大的安慰。

【阿龍看熱鬧】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陳頊敢篡位當皇帝,就說明他對自己的實力很有信心。至於華皎,不過是個地方官,手中的兵權實在有限。雖然他忠心為主的行為足以成為榜樣,不過當我們麵對實力強勁的對手時,跟對方硬碰硬,顯然不是什麼明智之舉。畢竟以卵擊石,連玉石俱焚的目的都不大可能達到。這種時候,隱忍不發,且暗中積蓄力量倒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4、 富貴逼人來

宇文邕韜光養晦十來年,終於鏟除了宇文護,重掌大權。他高興之餘,便跟手下們說:“宇文護這家夥壞事做盡,估計跟他混的那幫官員也沒啥好貨色。你們把這些人該攆走的攆走,該殺的殺了吧。”

這一句話,就把剛出道不久的楊素打入了地獄。楊素家世代為官,爺爺當過大將軍,老爸當過省長,他從一出生就吃穿不愁,天天跟著上流社會的一幫公子哥兒混。時間一長,他就變得吊兒郎當,很不招人待見。

按理說,這樣一個紈絝子弟,這輩子也就混吃混喝等死算了。不過,事情總有轉機。就在眾人都對他失望的時候,他卻突然想通了,開始發奮讀書了。這一讀,直接把他對學習的興趣給開發出來了,從此以後他便不知疲倦地求學。沒過幾年,他便成了個博學多才的人,晉身官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