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陳武帝出家
陳霸先自從當上皇帝後,便專心致誌地治理國家。當時的國家隻剩下半壁江山,人人心裏都淒涼無比。他振作精神,勸慰眾人:“國土都丟了,三兩天內也要不回來。還不如先把局勢穩定下來,發展幾年經濟再說。”
這話很實在,官員們見自己好不容易跟了個好領導,便都收拾好心情,開始致力於國家建設。陳霸先盡可能地給百姓減輕賦稅,大力發展農業。為了盡快恢複經濟,他還首先做出表率,在全國上下推行節儉之風。
跟之前的梁武帝一樣,他每頓飯也隻吃幾樣小菜,粗茶淡飯是常有的事。就算在宮裏舉辦宴會、招待官員,桌上擺的也是瓦器和木盤,食物總是以清淡為主。他表示:“說是請大家夥兒吃飯,但我這個老大坐在這兒,想必你們也是不敢放開肚子吃的。說白了,不過是大家聚在一起交流交流感情,何必搞大排場呢?華而不實!”
當然,他不僅要求自己節儉,對自己的女人也嚴格要求。他的妃子們都穿著樸素,從來不穿金戴銀,每個人的珠寶首飾也少得可憐。為了省錢,後宮裏連樂隊也不請了,在這兒從來聽不到絲竹管弦之聲。
沒多久,陳霸先的治國措施便起了作用,百姓們得到了休養生息,國家經濟也漸漸複蘇。可惜,人無完人,陳霸先也一樣,他在忙著治國的同時,也不忘信佛這事。按理來說,前麵有個梁武帝的慘痛教訓,是個好皇帝都應該把信佛這事擺一邊。不過,陳霸先顯然不這麼想,暗說:“不就是點小信仰嘛,老百姓都能追星了,咱也可以信佛。”
他剛剛上台的時候,就跟官員們說:“以前梁武帝在的時候,佛教發展得多好啊,全國上下修了那麼多寺廟。可是現在,差不多都被侯景這家夥毀了,我一想起來,就忍不住要大哭一場啊。”
官員們連忙上前勸慰他:“老大您別哭了,您就直說您想怎麼辦吧,咱響應號召就是了。”
陳霸先這才興致勃勃地開口:“別的咱暫時還沒想到,但現在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把被侯景毀壞的那些寺廟重新修好,多找些和尚尼姑住進去,我要它們的香火重新旺起來。”他現在是皇帝了,這句話剛出口,官員們立刻二話不說地行動起來。沒多久,七百多座寺廟便一改先前的凋敗,換以新顏重新出現在百姓的麵前。
民間的香火逐漸鼎盛起來了,陳霸先見後,自己也按捺不住了。他放下手邊的工作,專門跑到寺廟裏去舉行無遮大會。所謂的無遮大會,其實就是無論貧賤高低、不分男女老少,隻要你信佛,都可以參加的佛會。
他玩得興起,還找來很多僧人,讓他們把金錢財物等東西分給百姓,並參與放生。官員們看他沉湎其中,著急了,便聯名寫了封信,送到寺廟裏,說:“老大,信佛是不錯,可您的職業是皇帝而不是和尚,您可不能因小失大啊。”陳霸先還算有理智,雖然萬分不願,但也知道官員們說得有理,隻好依依不舍地離開寺廟回宮去了。
陳霸先在宮裏待了幾個月,又開始動起開佛會的心思。於是,他再一次出宮,親自舉辦無遮大會,想號召全國人民都跟著自己信佛。官員們很無奈,繼續寫聯名信,並說:“您剛上台的時候,不是答應了會好好治理國家嗎?現在不過是個佛會,您就拋下國家大事不管,難道您是想學梁武帝?”陳霸先邊看信邊冒冷汗,之後急急忙忙地回宮去了。
阿龍記事貼
從村官到皇帝
陳武帝陳霸先出身貧寒,從村官到油庫小吏再到王府教頭,一路奮鬥,建立了南陳。他在分崩離析的江南,抵禦北齊入侵,對於保護中華文明的正統功勞極大。但就是這樣一位南朝少有的英明皇帝,死後卻被王僧辯的兒子王頒挫骨揚灰,兌成飲料喝進了肚子。
然而,他和梁武帝一樣,一入佛道便終生信佛,深覺佛的感召力量很強大。當時,他雖然天天待在宮裏,但時刻不忘佛事。在執政的第三年,他還專門在宮裏大擺齋宴,請有名的高僧進宮講解佛法。這次因為沒出宮,官員們也沒啥好說的了,什麼都由他說了算。
陳霸先很開心,邊聽佛法邊說:“等這次齋宴結束,咱一定要讓人造上百萬尊佛像,再修建三十二座寺院,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擴招和尚、尼姑。”
他對於佛教的盲目崇拜,可以說是跟梁武帝不相上下的。不過,好在他隻當了三年皇帝,還來不及大肆折騰一番,便在五十七歲的時候病逝了。
阿龍辭典南朝繪畫藝術
佛教對北方的文化影響體現在雕塑藝術上,對南方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繪畫上。如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等畫家,一方麵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技藝和風格,一方麵吸收來自印度、西域的佛教繪畫表現手法,形成了“秀骨清相”的風格,即他們的畫作人物形象大多是麵目清瘦、褒衣博帶、神采飄逸,到唐朝,演變成了吳道子的“吳帶當風”。
【阿龍看熱鬧】
迷信宗教的統治者們
佛教在古代之所以興盛,究其原因,是統治者們對它的推崇。佛教宣揚因果輪回、前世今生等觀念,久而久之,百姓們對此深信不疑,覺得這一世過了苦日子,來生就能有榮華富貴,這對於政權的穩定很有幫助。百姓迷信佛教在情理之中,而作為統治者,到後來竟也成了佛教的追隨者。想要利用它的人,反而被其所惑以致沉迷其中,值得人們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