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霸先一呼百應,很快就集結了十萬大軍,奔赴建康城。沿途,有人見到他的大軍後,也沒多加懷疑,都以為他是去支援王僧辯,給建康城增加兵力的。直到他的大軍爬上城牆,殺到王僧辯家門口時,大家才意識到:“陳霸先真的反了!”
王僧辯根本無力反抗,隻好逃到城樓上,拉下臉,向陳霸先討饒,讓他有話好好說。陳霸先的氣還沒消呢,壓根不答理他,隻吩咐將士們放火燒樓。王僧辯沒轍,隻得趕緊從樓上下來。
陳霸先見了他,表示:“我屢次勸你,你都不聽,今天這事實在怪不著我啊。你身居高位,卻隻為自身著想,實在枉為精英階層。事到如今,為了平息民憤,你不得不死了。”
王僧辯在當天夜裏就被殺害,而剛登上皇位的蕭淵明也下了台。蕭方智則重新在陳霸先等人的擁立下登上皇位,史稱梁敬帝。
【阿龍看熱鬧】
該出手時就出手
王僧辯本來是個挺有發展前途的將軍,最後卻因為貪圖一時小利,置眾人利益於不顧,正是這點,害得自己被陳霸先誅殺。其實,當別人遇到困難、而我們又有能力伸出援手的時候,千萬不要猶豫,因為今天的付出,明天說不定會收到加倍的回報。
14、 殺皇帝成癮的宇文護
南北朝的混亂的確沒得說,因為從南到北,從上到下都是一個大洗牌的過程。這邊南梁國土淪喪,那邊北齊的高洋染上了殺人成癮的嗜好。至於西魏這邊,也加入亂局,尤以宇文護最為突出。
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他從小就跟著叔叔宇文泰南征北戰,立下不少汗馬功勞,也深得其器重。西魏恭帝甲戌三年(556年),宇文泰去世,臨死前,宇文泰對他千叮嚀萬囑咐:“我的兒子們年紀都還小,不能擔當大任。放眼看去,朝中上下隻有你最讓我放心了。我死之後,你要多幫一下他們啊。”之後,宇文護就毫無懸念地拿到了國家的掌控權。
宇文護接受遺命後,仰天大笑:“從今以後,天大地大,老子最大!”話是這樣說,可當時他還有個名義上的頂頭上司呢,那就是西魏恭帝。於是,掌握大權後不到兩個月,他便嚷嚷著,要恭帝下台。
恭帝很無奈,說:“咱對你們宇文家夠好了,人人高官厚祿,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咋連一個名義上的皇帝都不讓我當呢?”
宇文護回答:“你在位一天,西魏的江山就姓元,咱想要它姓宇文。”恭帝勢單力薄,隻好哀哀淒淒地退位了。
宇文護見對方隻有二十歲,年紀還小,便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他是年輕人,誰知道以後會不會安分守己?為了宇文家的江山,還是永絕後患的好。”沒過幾天,剛剛下台的恭帝便被他殺死,而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登基,建立了北周。
當時的宇文覺雖然隻有十五歲,但性格卻很剛烈叛逆,跟恭帝簡直差了十萬八千裏。他天天看堂兄宇文護處理大事,心裏很不平衡,暗暗說:“明明是咱當皇帝,怎麼我倒成了花瓶,大小事都是他說了算?難道咱是傳說中的傀儡皇帝?”
不甘居於人下的宇文覺很不高興,看堂兄也越來越不順眼了。可惜,他手上一沒權,二沒兵,就是想光明正大地打一架都不行。無奈之中,他便開始暗中拉攏官員,準備伺機對付對方。
官員李植和孫恒見他有心奪權,便向他表忠心:“皇上,您老爸留下一堆人才和大好江山,就是為了讓您建立豐功偉業的。可是現在,朝中的大小官員都聽宇文護的,要是再過上幾年,怕是沒人記得您了啊。”
宇文覺聽得肝火直冒,便跟他們商量:“明的鬥不過,就來暗的。先找些信得過的武士和將領,埋伏在宮中。等宇文護進宮來看我的時候,就一舉把他拿下。”
三人商定計謀後,李植和孫恒就去著手準備了。他們為了提高成功的概率,便在京城裏盡可能地尋找幫手。事實證明,“人多力量大”有時並不正確,因為其中混入了宇文護安排的間諜。
他們得知皇帝有心暗害自己老大的消息後,趕緊跑去報告:“老大,您這次危險了,小皇帝不待見您,正跟人商量要怎麼把你搞下台呢。”
宇文護大吃一驚,暗說自己雖然平時囂張了點兒,但還沒有動過要除掉堂弟的心思呢,現在對方倒敢先打起自己的主意來了。他陰森森地一笑:“你無情就別怪我無義了。不就是個皇帝嘛,今天殺了你,趕明兒再立一個,反正你老爸生得多,不愁沒資源。”
於是,他先找了個借口,說國家需要李植和孫恒等人去支援邊疆建設,便把他們派出去了。接著,他跑去找一幫官員哭訴:“咱辛辛苦苦地幫弟弟打理江山,就希望將來能夠把大權順利轉交給他。可現在他不僅不感激我,反倒聯合外人想暗害我,你們說我該怎麼辦啊?”末了,他還擠出兩滴眼淚,很有點真情實感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