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周老板派鄭裕彤去碼頭接一位香港親戚。這時候,有一位南洋僑商上碼頭後,就向人打聽上哪兒能兌換港幣。鄭裕彤靈機一動,就走上前說周大福金鋪可以兌換,價格也最公道,隨即,鄭裕彤就把這位僑商帶進了周大福金鋪,之後又趕回碼頭接香港來的東家親戚。鄭裕彤的這一舉動得到了周老板的肯定,周老板也慢慢地留意起這個有心的小夥計。
還有一次,夥計們開工好一會兒了,鄭裕彤才氣喘籲籲地跑進來。周老板很奇怪,鄭裕彤平日裏比誰都早到啊。於是他把鄭裕彤叫到辦公室,打算問個究竟:
“你從哪裏來?為什麼遲到了?”
“我看人家珠寶行做生意去了。”
周老板心裏暗暗吃驚,鄭裕彤可著實不同於一般的埋頭苦幹悶不出聲的夥計啊。但是他不動聲色,仍繼續問:
“那你說說,你看出什麼名堂沒有?”
“我看別人家的生意做得比我們精明,隻要客人一踏進店門,店裏的老板、夥計總是笑臉相迎,有問必答;無論生意大小,一視同仁;即使這回生意做不成,但給人家留下了一個好印象,下回還會光顧!”
周老板聽了之後十分高興,他當然明白,這些都是經商的訣竅,能從一個小學徒口中說出來,真是難能可貴。他沉吟片刻,又問:“就這些嗎?”
“當然還有,店鋪一定要選在生意旺地,門麵要裝潢得新穎別致,珠寶行和金鋪更要豪華氣派,不能簡陋。”鄭裕彤說道。
鄭裕彤這一席話讓老板對他更是刮目相看,認定這個小夥計將來會有前途。自那以後,周老板總是有意識地培養鄭裕彤,提拔他當店裏的主管,讓他能施展才華,並且還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了他,以便他能更踏實地替自己打理生意。
再後來,鄭裕彤的機會便不請自來。1945年,周老板讓鄭裕彤到香港大道去開設一家分店,鄭裕彤欣然接受了這個任務。
為了顯示出周大福金鋪的富貴氣派,鄭裕彤幾乎跑遍了港九所有的金銀珠寶行,集各家所長後,推出了一流的裝修。不久,分店的經營就走上了正軌,營業額也日漲月升。後來,周老板便把經營權全權交給了鄭裕彤。至此,周大福金鋪實際上已經是鄭裕彤獨掌大旗。在鄭裕彤的管理下,現在的周大福已經成為珠寶行和金鋪的代名詞。
這不僅僅是周大福的成功,更是鄭裕彤的成功。自信、努力的鄭裕彤在成就金鋪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這便是員工拉著企業奔跑的雙贏哲學。
作為有信心的員工,我們也應做出這種明智的選擇:不隻做受企業歡迎的人,更要做拉著企業奔跑的人。拉著企業奔跑是一種使命,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呼喚有更多的拉著企業奔跑的人誕生;拉著企業奔跑是一種精神,那是一種更主動、更敬業、更專注的精神;拉著企業奔跑是一種職業素養,是一種將個人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緊緊相連、把工作當做事業來做的品質。滿懷信心,拉著企業奔跑,不但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的收益,他們自己也能夠成為最終的受益者。他們不但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而且能夠樹立自己的職業品牌,成就常青的職業。
你的成功沒有上限
在工作中,你或許聽說過“跳蚤效應”這個詞。其實,“跳蚤效應”來源於一個有趣的實驗:
生物學家曾經將跳蚤隨意向地上一拋,它能從地麵上跳起一米多高。但是如果在一米高的地方放個蓋子,這時跳蚤會跳起來,撞到蓋子,而且是一再地撞到蓋子。過一段時間後,你拿掉蓋子,就會發現,雖然跳蚤繼續在跳,但已經不能跳到一米高以上了,直至生命結束都是如此。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奇特的現象呢?理由很簡單,它們已經調整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適應了這種情況,不再改變。其實人也是如此,你給自己預設了什麼樣的目標,就會導致什麼樣的人生。很多人也懂得自己最喜歡做什麼、最想要做什麼,但遲遲無法付諸行動,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像這些跳蚤一樣,給自己的成功設置了上限。自我設限的結果便是導致自己無法實現突破,甚至無可奈何地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