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1 / 1)

2007年夏,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並不斷地向縱深發展,影響實體經濟,於2008年10月不可避免地演變為全麵經濟危機。作為美國第一大債權人和世界最大的產品、資本輸出國,中國在這場危機中首當其衝,大量外彙存在嚴重貶值的危險不說,許多企業麵臨多重困境:綜合成本上升,外部融資困難,市場不斷萎縮……其中,以出口為主導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處境尤其艱難,而諸多在華外資企業也紛紛裁員、減薪。

麵對經濟危機,國家主席胡錦濤在2008年11月的金融市場和世界經濟峰會上發表題為《通力合作,共度時艱》的重要講話,指出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是繼續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盡快恢複市場信心,遏製金融危機擴散和蔓延。在更早一些的第63屆聯合國大會上,溫家寶總理則明確提出,麵對危機,關鍵是要鼓起勇氣和信心,這比黃金更重要。

是嗬,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因為對於企業來說,物資上的困難還隻是一時的,萎縮了的市場也會逐漸恢複,但信心的喪失卻是致命的。不怕經濟危機,就怕信心危機。在危機麵前,一家企業如果喪失了信心,它就沒有堅持下去的勇氣,更不用說變被動為主動、化不利為有利了。市場恰如馬雲所形容的那樣,“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後天的太陽”,唯一能夠支持我們活到後天的就是信心!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為我們指明了應對一切危機和困難時正確的態度。從抗擊冰凍雪災到抗震搶險,從08奧運會的申辦到即將到來的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博會,從抗旱救災到最近的山西特大礦難事故,在一係列災難和困難危機麵前,我們需要堅定信心,以積極的心態和行動來應對。信心可以帶我們走出困境,獲得成功。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迫切需要建立充足的信心。因為信心是強大的力量,可以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信心是明智的選擇,可以變困難為機遇,化危機為轉機;信心是最寶貴的資產,可以吸引新的資源和機遇,為我們提供全新的發展平台……信心是我們在任何時期都能夠戰勝困難,順利發展的關鍵。聯係到我們的工作和企業當中,信心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有了它,我們才能冷靜地分析形勢,對比優劣得失,從而找到解決問題、渡過難關的辦法;有了它,我們才能勇敢進取,充分發掘並利用各方資源,使企業能夠順利度過“寒冬”;有了它,我們才能迎難而上,創新奮鬥,於困境中尋找發展機遇,促進企業優化升級、贏取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

無論什麼時候,困難都不會讓我們逃避,反而能夠讓我們更加堅定信心,認清責任。企業和政府是我們應對危機的堅實後盾。隻有樹立信心,依靠樂觀的態度和積極務實行動,才能夠使我們戰勝一切危機。當企業和工作出現困難的時候,我們與其抱怨環境差,機會少,不如自信自立,自助自強。信心就像是一麵旗幟,隻要旗幟不倒,就永遠有勝利的機會。信心又好比是溫暖的陽光,可以幫助你驅散陰霾,給你注入無限的勇氣與活力。有了信心,我們就不會輕易放棄,而會用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工作、改變公司乃至改變整個社會。它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精神和工作動力,或忠於職守,或勇於創新,或精誠合作,或同舟共濟……信心可以讓每個人都煥發出完全不同的精神麵貌,使整個團隊的戰鬥力和風貌煥然一新。總之,當工作中出現困難時,你要相信自己;當企業麵臨挑戰時,你要相信團隊;當行業遇到困境時,你要相信未來。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順境逆境,我們都要充滿信心,因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當然,我們這種信心百倍的狀態是基於對自身及現狀有著清晰認識的基礎之上。就如同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元旦考察山東青島時所說的:“信心來自我們對形勢的正確判斷,來自中國有廣闊的市場和豐富的人力資源,來自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果斷出台的正確措施。信心是建立在我們自主創新和開拓市場的基礎上,信心還建立在我們經曆30年改革開放有雄厚物質基礎和良好的體製環境,信心還建立在我們的金融係統穩定,貨幣流通性充沛。正是因為有著這麼多優勢在,我們才可以充滿信心地直麵危機,笑對明天。”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我們的信心有著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這一切快速地轉化為行動。隻有在行動中,信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發揮與延續,中國才有可能像溫總理所預言的,最早在經濟危機中複蘇和振興;我們才有可能借此在這場危機中取得傑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