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別把婆婆當家人(3 / 3)

愛有時候會成為害,隻是付出愛的那一方,永遠不願意承認。深愛孩子的母親,喜歡為他做主,是希望孩子少受苦,卻不知人生的苦,即使今日不受他日必受。深愛丈夫的太太,不加節製地幹涉與改造丈夫,在她看來,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好,卻不知對方被擰巴得有多麼痛苦。

曾經看到一個電視采訪,演員徐帆說:太太做著做著就變成了媽。而媽呢?做著做著就變成了上帝。無論做媽還是做上帝,都是試圖以愛的名義包辦,這種包辦,在承包方看來,是全情付出,對方理應感激涕零沒齒難忘,而對於承受方來說,卻往往意味著悲劇的開始。

人,生而自由,太深太多的愛,則是一劑剝奪人類這一基本權利的慢性毒藥。強權,一旦以愛的名義,就變得合理與難以反抗,倘若不是自虐狂人,恐怕誰都不願意背負這樣的枷鎖,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深愛泛濫的媽咪型女人,往往遭遇背叛,而那些“管好自己,天下太平”的自私女人往往被男人當成手中寶的原因。

相思能成災,深愛能成害,世間才有了“過猶不及”這個詞。但凡將深愛發展成深害的人,皆自覺得無私。卻不知,於人類來說,自私有時候也是一種美德,至少它能夠幫助我們在麵對他人的“瓦上霜”時,保持難能可貴的自製與清醒。要知道,以愛之名存在的無私是一種病,會上癮。它需要的未必是當事人相同多的愛的回報,卻一定是當事人相當多的愛的服從。

說白了,所謂深愛,並非無私的奉獻,而是無條件的掌控。半個多世紀前,文人鬱達夫為美人王映霞拋棄元配,放棄聲色犬馬的大上海,蝸居於杭州,他愛她,就像老鼠愛大米,他看上去可以為她放棄一切,卻也要求她“不許讀書,不許外出,整天在家待著”。他為她放棄了一座山,便也要求她為他放棄一片海。這樣的愛有多沉重?40年後,王映霞在回憶錄中寫道:他是愛我的,那方式,卻是我受不了的。那樣的痛苦,我今生絕對不要再有第二次。

我們歌頌愛的偉大,卻往往忽略了它永遠繞不過人性這道門檻。一個為子女付出全部青春,做了偌大犧牲的母親,一定會要求子女對她的指令俯首帖耳。一個為丈夫犧牲了個人生活的婦人,男人的自由與快樂,便是對她含辛茹苦的漠視與挑戰。

所謂的“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情書中的對白,現實版本往往是“我快樂所以你也要快樂”,甚至於“我不快樂,你也要不快樂”。如果真有愛,或者真有所謂無私的愛,便一定不是將愛與要求一股腦地傾倒在對方身上,全然不顧人家能否承受,而是克製再克製。

天長地久就是一個人受苦

無論種族、國家有多麼不同,人們在情感受到衝擊時,考慮的是同一個問題。

在美國電影《朱諾(Juno)》中,當16歲的中學生朱諾發現模範夫妻瓦內薩與馬克竟然一夜之間鬧到了分道揚鑣的下場時,她失望地問父親,一對男女,如何才能避免分手。父親回答:“天長地久這事兒,按我的經驗,就是你要找到一個對你死心塌地的人,無論你的健康情況、經濟狀況、外貌形體發生什麼變化,對方都不會離開你。”

其實他隻說對了一半。更多的時候,我們愛上的都不是那個對自己死心塌地的人,或者說你很難確定對方是否對你死心塌地。這時候,倘若想要天長地久,就要靠你自己身體力行地扮演死心塌地的角色。

危機時刻,一個人力挽狂瀾的故事其實屢見不鮮。

當年潘石屹與張欣在公司決策上誰也不服誰,鬧到一個去日本消氣,一個去歐洲度假,婚姻眼看岌岌可危。張欣抱定信念,絕不允許自己婚姻失敗,於是毅然放棄公司管理,選擇回家生孩子。四五年後,當了老爸的潘總在磨礪中成長,少了年輕氣盛與熱血偏激,主動邀請太太出山,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財智夫妻檔。

再比如奉子成婚的袁泉與夏雨。小夏同學個性OPEN,熱愛滑雪及美女,戀愛十年中,緋聞不斷,袁同學傷心糾結在所難免,兩人甚至曾經短暫分手。最終,小夏是否改邪歸正我們不得而知,倒是袁同學是明顯想通了。“我始終認為感情不是天生,而是需要磨合的……”“感情最重要的就是踏實,想在這之外尋找更多的東西,多半會失望……”她是打定主意守著這個與自己共同經曆了青春年少的男人,無論他身上有多少缺點。話說回來,誰身上沒缺點,跟誰在一起又沒有磨合與波折?

如果沒有袁泉的死心塌地,演藝圈定然少了一段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隻是,我們看到了她今日燦爛的笑容,又如何能夠想見她所經曆的那些不眠之夜?

夫妻幸福的謎底揭開,背後往往是某一方令人欷歔的含辛茹苦。倘若你渴望天長地久,卻又沒有做好被“苦心智、勞筋骨”的心理準備,唯一的選擇是將“對你死心塌地”當做擇偶的唯一標準。正如坊間傳說,不求找個我愛的,隻求找個愛我的。這事兒對於天生浪漫細胞較為發達的女人來說,其實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所以最終,依然是女人更有可能成為天長地久理想中的那個“苦行僧”。

苦行僧起初總是不爽,慢慢的,有些女人想通了,如張欣或者袁泉,於是有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的境界。

如果男人無意無私奉獻,那麼,將他改造成這個角色所花費的氣力,恐怕比你自己扮演這個角色更大。這是沒有什麼公平而言的事,支撐張欣、袁泉們的不過是將日子進行到底的決心。你決心將日子進行到底,在它貌似進行不下去的時候,就要選擇先讓一步。如果理解成“小事可以讓,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讓”,就又危險了。因為退讓必定不爽,你自然會說服自己,將許多芝麻綠豆的事情歸入原則性問題。其實倘若你的原則就是天長地久,其他一切其實都不是原則問題了。

看到這兒,大約許多人心裏開始嘀咕,如果真這樣,我寧願不要什麼天長地久。正因如此,世界上才有了那麼多分手男女。不過沒關係,絕大多數女子在經曆幾次失敗後,依然會選擇一個男人進行天長地久的試驗,這時候,她已經比較能夠接受“一個人受苦”這個事實了,回報是什麼呢?他留在你身邊就是最好的回報,倘若想要更多回報,恐怕也隻能失望。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台灣政界強人陳文茜,因為看透了天長地久必須“一個人受苦”,所以選擇不婚。“我不是不想結婚,隻是自認無法做個好妻子。如果有男人願意做我的‘老婆’,我會考慮結婚。”她擺明了要找個對自己死心塌地的男人,不過,年近半百依然未果,可見頗為不易。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今日的你,依然保留了我行我素的個性,於是戀愛時常換人、永恒看上去很遠,也實在沒什麼可抱怨的,因為你享受的是感情,人家忍耐的可是生活。

先會恨,才會愛

幫朋友C收拾搬家的東西,發現一隻異常精致的小木箱,裏麵有一個小本,上麵寫滿了她對丈夫的怨恨。我驚訝地看著這個“歹毒”的女人,原來兩公婆人前人後秀恩愛,不過是同床異夢,難道婚姻果真“哪家的鍋底都黑”?

C走過來,平靜地關上箱子。

“你先生知道嗎?”我小心地問。

“沒有刻意告訴他。不過,我也不介意他拿大頭針紮我的名字。”C似笑非笑地望著我,仿佛這不是一個醜陋的秘密,而是他們之間表達愛的方式。“你不會天真到以為相愛的人之間會沒有怨恨吧?”她接著問。

的確,愛與恨是孿生的,甚至有時候,愛有多深,恨就有多烈。可是,難道我們不是應該極力掩飾那些恨嗎?不是應該努力相信世界上有永遠的幸福嗎?

“永遠的幸福,開什麼玩笑?”C哼了一句。

這件事發生在三年前。

如今,在外人眼裏,C與先生依然恩愛如初。不知不覺,她那隻“怨恨”的筆記本出鏡頻率越來越低,不是生活變得完美了,而是她已經越來越能夠坦然接受有缺陷的幸福,常常怨恨在腸子裏轉個彎就忘了,無須再發泄給那隻本子。

我想,從怨婦到智者,不是因為她怨恨的比別人少,而恰恰是因為她恨的比較多,並且敢於正視和表達自己的恨,從不遮遮掩掩,粉飾太平。

愛情起初總是假裝完美,很快便會像磨損的CD,出現劃痕。你唯一的熱愛與幸福源泉是他,而他卻興趣遊移——如果是對某個女人倒好了,他濫情的目標可能是朋友、工作、足球、父母兄弟甚至是人類起源或外星探秘。你恨他的世界太大,熱愛的東西太多,甚至覺得是他把你騙到手的。

可是,你是多麼不願意承認這種恨。擔心如果自己否定了他,便意味著幸福坍塌。

承認自己恨他,難道真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其實未必。如果愛不是永恒的,恨也不是,生活本身就是由明暗兩麵組成的。你越是過分強調每時每刻都要幸福,越會收獲更多的失望,當你承認怨恨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切反倒變得簡單。

你討厭他從不回複你的郵件,討厭他不喜歡說“我愛你”,討厭他總是自作主張地拉你去自己喜歡的飯館吃飯。而他厭煩一坐上馬桶你就擠進衛生間,痛恨你睡覺的時候把整條被子壓在身下,討厭你當著他母親的麵數落他。任何一對情侶彼此都會有怨恨,誰付出的愛多,誰的怨恨更會多一點——通常女人的恨要比男人多一點。

你或許要說,每天我都跟他討論這些,難道你還覺得我不能夠正視與麵對嗎?當你抓住一個男人,喋喋不休地說出對他的怨恨,緣由隻有一個:改造他。你依然對完美抱有幻想,不能正視幸福總伴有遺憾,或者說,不肯接受某些時候跟他在一起感覺不那麼幸福。

所謂正視怨恨,不是逼他直視你怒氣衝衝的目光,而是正視怨恨在愛情中的合法地位,然後,忽視它。

你可以找一個能夠訴說怨恨的樹洞,把他的頭像畫在沙袋上每天怒擊300次,逃去酒吧享受幾小時的紙醉金迷或幹脆去無人的海邊待幾天,甚至不給他做飯洗衣不主動跟他說話。正視怨恨的人,懂得在幸福的陰暗處與對手保持恰當的疏離,而不是愈怨恨愈要將對方緊緊捆綁在自己的視線中,逼他表態逼他改正逼他說下不為例,心裏存著傻傻的夢想:倘若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就能擁有永遠的幸福。殊不知,解決了這個還有那個,最終,生活隻剩下改造,還有多少幸福可言?

情愛世界,怨恨不少,卻實在沒有太多事情值得我們一本正經地談論,甚至搞出一個規劃方案,要求對方必須做到。你恨他,不一定是他錯得有多離譜,隻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默契與理解殊非易事,更可以說明你愛他,如果不愛,便隻有漠然,才懶得去恨呢。

生氣時,你以為會恨他一輩子,兩個小時後卻想跟他親熱。這不代表你沒出息,而是愛情原本如此。幸運的是,你們之間沒有進行愚蠢的談話遊戲,以至於能夠輕易地、毫無芥蒂地和好如初,幸福得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與他分享“愛”,“恨”就不必了。“恨”是你的自由,你的秘密,你的出口,是你對愛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