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股市怎麼了?(2 / 2)

第二,2010年以來,中央政府為了調控全國飆升的房價,用盡所有手段來打壓房市,導致2010年中國房地產業發展前景一直不明朗。房地產走勢不明,政府的一道道金牌禁令不斷地擲下,導致一些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一跌再跌,最後幾乎跌無可跌。這自然會牽涉到銀行股,導致2010年銀行和金融行業的股價也一直下挫,到年底也不見起色。銀行、地產的一些上市公司,都是些大藍籌。這些大藍籌一跌再跌,整個中國股市還能好?

第三,中國股市是隨著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計劃經濟體製的轉型和蛻變而逐漸成長起來的。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目前中國經濟整體上來說已經市場化了,但是,在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過程中,政府並沒有從直接經濟活動中撤出,國有企業也沒有後退,而是在新的形勢下大規模地“高歌猛進”,使一個由政府統禦市場、參與市場並用市場運作的方式和手段調控市場的中國模式正在成型。在這種獨特的體製模式中,中國股市也就具有了它的“中國特色”,那就是從整體上來看一直是一種“政策市”。說來世界各國政府的宏觀和微觀政策都會對本國的股市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因而任何股市都或多或少地有些“政策市”的麵相。然而,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近些年來,尤其是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的世界經濟衰退以來,中國政府的決策層幾乎是月月有政策,周周有政策,甚至天天有政策。政府決策層經常出政策,如果有連續性,還不怎麼可怕。但問題是政府的政策多變,又常常是180度的大轉彎,這就使得一些機構投資者和中小股民無所適從,因而整天在那裏揣摩下一步政府又要出什麼調控措施、什麼刺激政策,或是什麼新的打壓方針了。如果整個股市天天都要看著決策層的那根“指揮棒”來運作,那還有多少人敢做長期和價值投資?如果大多數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散戶都抱著“賺一把就跑”的心態來進行股市操作,那中國股市怎會有長期的繁榮?在政府宏觀調控頻出且多變的情況下,中國股市一年下跌400多個點,還不能理解?

除了以上三個事實,2010年4月中國又推出了股指期貨,七八個月下來,非但沒有穩定滬深指數,反而引致兩市劇烈波動,大起大落,使中小散戶感到現在二級市場實在難做,因而寧肯少虧點錢而退場。上述這些因素是否就是導致中國股市跌成2010年這個“熊樣”的主要原因,筆者作為一個外行還不敢肯定,但這裏有一點筆者卻敢說已確知,那就是在中國經濟增速世界第一,中國經濟貨幣化在加速的同時,中國股市的表現卻“熊”成世界排名倒數第三,這肯定不正常,且必定在某些方麵出了問題。如果決策層意識不到股市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我們體製深層的哪些方麵出了問題的話,中國經濟早晚還會出大問題,而這則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不願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