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賣一再挖掘出一塊玉,現在要以30元的價格賣到另一個山寨,而另一個山寨的買者支付給賣一的是由所屬山寨寨主簽了名且與本寨寨主完全同質、幣值對價並在兩個寨子中大家都認可的紙幣的話,那麼,第四輪交易的結果是,賣一新獲得了30元的外(寨)幣,又把它存入國銀大叔那裏,國銀大叔那裏就會積累有90元的存款了,並且其中有60元現鈔可以再貸出去;如果賣二也以用樣的價格和支付方式向外邊的寨子出口一塊玉,交易的結果是在國銀大叔那裏就有120元的存款了,其中有90元的現鈔可以再貸出去;如果賣三再加入這和田玉的“出口”,那結果是國銀那裏會有150元存款,其中有120元再可以貸出去。
由此看來,在開放山寨的條件下,隨著山寨內部和田玉市場交易的擴大和對外邊寨子“出口貿易”的繼續增加,國銀大叔賬戶中存款會不斷增加,他能貸出去的現鈔也會越來越大。在此“產量增加”、“市場擴大”、“出口增加”和“貸款創造存款”的四重貢獻因素的作用下,在山寨內部會不斷地外生注入和內生創生越來越多的“廣義貨幣”。更為危險的是,如果不是用紙幣,而是用電子記賬式的信用貨幣來交易,加上國銀大叔相信存款者短期不會來取回自己的錢因而會有把全部儲蓄再貸出去的衝動,因而在整個金融體係中又增加了一個貨幣供給的乘數效應,那還得了?那能用多久就可以創生出72萬億、730萬億來?
以上所講的隻是一些小學生都能懂的童話故事,但是這些童話故事所含的簡單道理,也許澄清了許多極其聰明且頭腦極其複雜的經濟學家們所常常忽略或“轉不出來”的現代金融體係運作的最最基本的邏輯:沒有央行外生注入的貨幣,現代市場經濟就不能初始運轉;但央行外生地向市場注入貨幣後,市場交易本身會不斷通過貸款和存款內生地創生新的廣義貨幣。如果經濟是開放的,外彙流入(不管是通過經常賬戶還是資本賬戶的渠道淨流入)會增加基礎貨幣,並通過貨幣乘數增加貨幣供給。
通過講述上下兩集和田玉的故事,我們大致依此理推知,20世紀末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市場化,土地和房產進入市場交易且價格不斷飆升、以房地產為主體的資本資產頭寸的快速增加,以及企業的巨量上市融資等種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了中國經濟的貨幣化不斷加速,反映在銀行體係中則是廣義貨幣的不斷膨脹;而近些年中國對外出口的高速增長,外彙儲備的不斷攀升,央行不得不增發基礎貨幣來對衝外彙占款(盡管2007年之後實行了先發行央票,然後再來購回外幣,以求短期不增發基礎貨幣),又加速了這些年中國經濟體內“通貨”(M2)的膨脹。這樣一來,在中國銀行金融體係內部就生成了一個功率強大的“通貨膨脹”(不一定是物價上漲)的“粒子加速器”式的裝置。2008年以來中國經濟中廣義貨幣急劇地增加,隻不過是在政府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衝鋒號角下猛按這一“粒子加速器”的“動力操控係統”而導致其超高速運轉的一個自然和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