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促進觀點交流與成果共享(7)(3 / 3)

2.建立教師研究QQ群。

每位教師申請一個QQ號碼。然後,根據學科建立不同的學科QQ群(如語文備課小組QQ群、數學教研組QQ群),也可以根據研究課題建立不同的課題QQ群等。每當建立一個群,要通過網絡媒體通告給教師該群群號,規定教師用自己的校名加上真實姓名作為群標識加入(這並不影響教師在群之外使用昵稱的功能),使交流更加方便。

3.Blog+QQ群平台的運行。

當研究群要發起教師討論時,管理者可以先把研究主題、內容、要求、注意事項發布到Blog上,再把這個發布在Blog上的信息通過URL 發布在QQ群上。這樣,教師都可以通過QQ或者通過瀏覽Blog獲知信息,根據實際需要在QQ群或Blog上回複、討論。

當然,什麼時候使用QQ,什麼時候使用Blog,並沒有嚴格的規定,主要要看哪種工具效率更高。例如,一位教師要請教他的師傅修改文章,他可以把文章放在Blog上,通過QQ告知他的師傅。這樣師傅上線時能及時看到消息。又如,某學科舉行了一次公開課後,需要教師參與點評,那組織者可以先把公開課的教案等資料放到Blog上,教師們可以經過深思熟慮後,約聚到QQ發表見解,進行討論。

(三)Blog+QQ群促進教師群體反思

教師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反思通常是個體的反思,隻有在教師集體活動時才會產生群體的反思。傳統的研究活動結束後,都是通過組織者收集反思資料,或召開研討會進行反思和交流,這樣不僅需要經費支撐,而且時效性不強,受眾不廣。而Blog或QQ上的反思日誌,一經發到網上,就成為大家共同反思的對象,這不僅包括參加活動的教師,還可能吸引大量的其他教師,這些教師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又通過回複的形式反饋給作者,從而可能激起更深入的反思。這種波浪式前進的反思過程是教師群體反思的優勢,也是比較容易實現的技術支持的反思活動。

教師的反思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一個學校裏。傳統環境下,在一個學校裏的群體反思活動容易開展,但校際、區際乃至更大範圍內的群體反思就很難開展。而Blog+QQ群能突破地域限製。例如,某區信息技術組需要召開如何降低全區內網絡病毒侵害的問題,組織者可以通過QQ群通知各位教師在規定的時間進行網上研討,並且要求教師提前把自己的想法放在Blog上,供大家研究,到時候,教師們可以在QQ群裏一起進行交流,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教師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師反思的效率。

(寧波市江北區江花小學 儲明嶽)

三、學習管理係統:魔燈

網絡教研操作模式有很多種,如BBS、留言板、QQ、博客、聊天室、Wiki、Moodle 等,各種模式都有其特點和應用領域。教育博客因其低門檻、零技術、高成就而得到大家的歡迎和廣泛的應用。不過,在各種網絡教研平台中,Moodle(魔燈)也是一種應用漸多的模式。

Moodle 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課程管理係統(CMS)或稱學習管理係統(LMS)之一。是一種利用信息技術支持教學活動的各個組成部分,促進教師高質量教學的信息化環境。其實質是學習活動的管理係統,教師可以在其上發布課程大綱、教學計劃,以及每堂課的教學內容,布置作業,批改作業,公布學生成績;學生可以登錄學習和作業。該係統還提供一些通訊工具(如討論區、聊天室),支持師生之間的交流。

Moodle 除了用於信息化課堂教學外,還非常適合網絡教研、遠程培訓以及各種虛擬研討活動。之所以在眾多用戶選擇Moodle 是因為它是開源軟件,應用免費且設計理念先進。

Moodle 通過網站管理模塊、課程管理模塊和學習者模塊(如圖6.3)等三部分來實現學習活動的管理。網站管理模塊供網站管理員維護整個平台的正常運行。課程管理模塊供教師設置和管理學習活動。而學習者則通過學習者模塊,積極參與並完成教師安排的各類學習活動。

Moodle 所支持的課程由版塊、資源、活動三個部分構成。“版塊”呈現的是學習活動的組織情況;“資源”呈現的是學習內容;而“活動”則是學習者參與學習的記錄,以及師生交互評價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