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九 小劍風大戰黑鷹(2 / 2)

大明王本想阻止,但聽葉玉榮朗聲道:如此最好,兩位在明王師兄麵前一較高下,所有的是非也就一笑勉之了。大明王聽葉玉榮如此一說,才知兩人原是有隙。他雖與楊瓊是金蘭交情,但此刻在眾英雄麵前實實不便站明立場,想到楊瓊的劍術高強,內力奇深,料這黑鷹的槍法未必能勝他,心中也就落下一半的心,笑道:那灑家與眾英雄也不妨圖個熱鬧看看。

張承讓正要一雪前恥,見眾豪皆無異議,喜道:好,楊兄快人快語。“頓時持平在核心,彼此謹慎相防。”

葉玉榮見過楊瓊大戰王府台的劍路,也頗認為他的劍根道行不差,能與王府台鬥劍一百二十合而平手收場,其武功已大有修為。唯餘擔憂的隻是怕他內力不濟,三五百招後落敗,那時便讓人覺得會是黔驢技窮。

其實黑鷹雖號稱王府三千歲,但隻是入王府較早罷了,實際上武功勝不了王府台、阿裏莫等諸豪。他正要說話,葉玉榮搶先道:昨日王府兄與楊少俠大戰了一場劍道,彼此間也隻是鬥得一百二十回合收場。今日是明王師兄的壽日,隻宜增添豪傑氣象,不可鬧出血光之災,所以兩位比武可都要謹慎了。

大明王點頭道:師妹這話說得好,張兄可不能把心思都放在比武上,須得籌算一下今夜該如何一醉方休。“群豪聞言皆笑,覺得大明王這話便是先行說好了規矩,以他在王府中的實力,相信這黑鷹也不敢違逆。”

張承讓原本欲以大力拚鬥之法來獲勝,挽回失去的顏麵。見葉玉榮、大明王如此說時,這無疑是先束縛起了他的手腳。但又不敢直言反駁,從而讓人誤解他是有意滋事,問道:那大師之意是什麼?

大明王一時說不上來,便側首與王府台道:府台兄怎麼看?王府台道:以王某之意,兩位可在一百五十招內分出勝負,倘若過了一百五十招,不論輸贏都要撤出比鬥,切切不可戀戰。“大明王聞言有理,點頭道:府台兄高明之見。”

楊瓊本也不願在眾人麵前與他拚命鬥狠,見說在一百五十招內分出勝負,心喜道:這黑鷹如何能在一百五十招內贏我?隻要我防備得緊,完全可立於不敗之地。“謝過王府台後,劍鋒已有先發製人之勢。”

張承讓取過一條齊眉點鋼槍,心中尋思:我上次在複仇門吃了他一個羞辱,害得我這數十日來吃不香睡不好,今番撞見,必然饒他不得。“將手裏鋼槍揮灑個旋轉個,嗬嗬笑道:楊兄請吧!

楊瓊見他已是萬事俱備,遂無多言。疾步拖劍舞個劍花攻上,兩招虛劍往他的門麵上鑽刺,卻暗使一劍攻他的左下肋。劍式看去得淩厲,卻顯得虛虛實實。張承讓揮槍連撥開兩道虛劍,豎槍一隔,急速的擋住肋下一劍,退開個身手後,尋思:這廝倒會些陰招手段。手中槍也不容欺,搖舞起一路整齊的槍法挺上,槍尖如吐蟒芯,碩碩有聲。

楊瓊見他槍法沉穩有力,鑽破旋風。雖是比不了呂師叔的槍法神威,但也頗為高明,有瀑布疊影之效。但楊瓊畢竟對槍法的路數有所解悟,能避實就虛而動,招架之中亦能頻頻回劍欺前,劍法如潮推波。

他知道這個黑鷹是禁王府的一等高手,今番特邀戰自己,無非是為報仇,因此再攻守之間格外留神,寧可打成平手,卻也不能折損半點便宜與他,以免教他日後更會目中無人。心想最壞的結果便是兩敗俱傷,如此也算是穩住了小劍風這個綽號。

張承讓的槍法雖低於呂天王,但也多有槍路絕學,使將出來頭頭是道,注重實戰效應。槍法不比刀劍繁雜。一刀一劍的爭鬥中或許未能一招斃命,但槍法一招擊實便是搠上一個透明窟窿,去得長遠,防得近攻,故有兵中之王的威名。

楊瓊奮戰六十合下,見他槍法了得,與己攻守兼半。大致看出他的槍法路數後,心頭微微一寬,料定不會輸給他,因此劍法上更為淩厲拚狠,力作循環式的交攻,不落下風。

葉玉榮一側觀戰得精細,見到兩人的劍法槍路各有所長後,尋思:這黑鷹的槍法沉鈞壓勢,力道足夠卻其速不達其境。楊瓊的劍法輕快飄逸,能以敏捷的快劍來彌補遺露的縫隙和破綻,如此打法倒也是各施所長,一百五十招內是分不出勝負的。

兩人來來往往鬥至一百餘合,劍飛槍走,眼花繚亂。楊瓊的劍法如風中飛燕,魚在水中,運用得輕鬆隨意。張承讓的槍法卻似虎奔平陽,龍遊淺灘,雖有千鈞剛猛之力,卻被處處限製,難以從容應對,急於拚鬥之下,反倒時時露出破綻。隻是楊瓊的劍法向來以攻為守,進退並齊,少以險求勝。兩人在兵器拳腳上未曾饒讓丁點空閑,但又不能相克彼方,都不禁有些難耐。

群豪見兩人鬥入激烈之中,槍劍頻繁穿梭,招式百異,都不覺喝彩道好,一側大助其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