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8年葡萄牙裏斯本世博會上,占地1620平方米的中國館吸引了大批參觀者。他們對中國館的總體評價是:構思精巧、設計樸實、內涵豐富。中國館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線,介紹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7次遠涉重洋的曆史。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上,中國館的主題區域由信息高速公路展區、未來航天展區、現代展區、古代展區和環幕電影五部分組成。此次中國是使用永久性展館進行展出,也是本屆世博會上唯一使用永久性展館展出的亞洲國家。展出結束後,該展館已被改造為亞洲中心。
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的主題是“自然的睿智”。2005年的5月19日,愛知世博園凸顯“中國概念”,園內盛行“中國風”。中國館標誌為《牡丹花·中國情》,是把紅牡丹作為主體形態,彰顯“唯有牡丹真國色”的創作理念。此次中國館的展示策劃和設計首次通過全國招標征集確定。中國館作為本屆世博會規模最大的外國館,每天都吸引大量日本和各國遊客前來參觀。中國館已創造了幾個愛知世博會紀錄,最突出的是世博會開幕以來,中國館一直是觀眾人數最多的外國館,館日這天到場觀眾突破了150萬。
2008年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的主題是“水和可持續發展”。中國館以“人與水,歸複和諧”為主題,麵積1200平方米,分五個展出部分,意在通過展示水在中國的曆史與現狀、水與中國人的生活,進而展示中國的文明。中國館的標誌是中國傳統的水紋圖案與吉祥圖案的組合,表達中國人對水的美好感情。金魚是中國館的吉祥物。金魚最早是由中國人從鯽魚培育而成的,在中國,它是平安、幸福的象征。
(二)預演——從南洋勸業會到昆明園博會
20世紀初,我國先後舉辦了兩次全國性近代博覽會,分別是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和1929年西湖博覽會。1999年,在中國昆明舉辦了&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主辦高等級的世界性博覽會,也是20世紀末在中國舉辦的一次大型國際盛會。
1.1910年南洋勸業會
1910年6月至11月期間舉行的南洋勸業會是晚清中國的第一次全國性博覽會,舉辦地為江寧(今南京)。這次博覽會可以說是國際博覽會在中國的一次成功預演。全國各地除蒙古、西藏、新疆外,22個行省全都提供了展品。此外,東南亞、英國、日本、美國、德國也都有展品參展。整個博覽會曆時近半年,參觀人次超過30萬。
在清王朝行將結束的時候為什麼會舉行這麼盛大的博覽會呢?隨著參與世博會次數的增加,清政府逐漸認識到舉辦博覽會對於經濟、貿易的促進作用,同時,國內提倡舉辦博覽會的呼聲也很高。光緒三十年(1904),一個叫張振勳的南洋華僑來北京,捐獻了20萬兩銀子,慈禧太後召見他,垂詢南洋情況和富國強民之道。張發表了一通見解,提到要召開大規模博覽會,以喚醒人們發展工商業、開闊國人的視野,慈禧頗然其說,隧諭有關官員籌議辦理,並派員出國考察。後來出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的端方、南洋新兵督練陳琪,先後參加了美國聖路易斯世博會、比利時列日世博會、意大利米蘭世博會等,大受啟發,於是就籌辦這個“南洋勸業會”。
1910年6月5日,南洋勸業會正式開幕。會場位於江寧城北江寧公園內,占地1000畝。場館分布如下:自建工程15所,分別為教育館、工藝館、農業館、美術館、衛生館、武備館、機械館、通運館、京畿館、勸工場、會議廳、紀念塔、事務所、審查室和堆棧。另設暨南館,專門陳列南洋華僑出品物。第一、第二、第三參考館,陳列外國出品物,供人觀摩。為切實倡導實業,特設江寧緞業館、湖南瓷業館、博山玻璃館等3個專門實業館,江南製造局之蘭綺館、廣東教育協會之教育出品館、江浙漁業公司之水產館等3個特色館。另各省自建館共14座。全場展館總數達33個,各省送展的展品達100多萬件。會場內外還附設了馬戲場、動物園、植物園、劇場等遊藝場所30多座,每天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此外又新建有旅館和店鋪200餘家,接待來此觀光的中外遊人。會場外圍還鋪設了輕便的鐵路,每小時一趟,花10個銅圓即可坐上火車環遊會場一周。會場內還設有馬車、人推車,可隨時雇用漫遊。會展還在百萬件展品中選出5269件獲獎展品,其中一等獎66件、二等獎214件、三等獎428件,並分別頒發了獎牌。
曆時半年的南洋勸業會,吸引了數十萬中外人士前來參觀,日本、美國、德國實業界組團前來專程參觀和貿易。當年(清宣統二年)9月,周樹人(魯迅)在紹興府中學堂(現紹興市第一中學)任監學(教務主任)兼博物教員一年。周氏提倡“讀活書”,主張接觸社會實際,注重實驗實習,組織師生赴南京參觀南洋勸業會,帶領學生去野外采集博物標本。
南洋勸業會是中國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性博覽會,它的成功有利於振興實業,開通民智,大大加強了海外華僑與祖國的聯係,促進了南京社會、經濟的全麵發展。
2.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
1929年,中國政府在浙江杭州舉辦了西湖博覽會,其盛況毫不遜色於1926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從1929年6月6日開幕,到同年10月10日閉幕,西湖博覽會曆時四個月。博覽會的展覽場館分為8館2所,分別為革命紀念館、博物館、藝術館、農業館、教育館、衛生館、絲綢館、工業館以及特種陳列所和參考陳列所。這8館2所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題,向參觀者展示了當時中國所具有的經濟文化水平。
西湖博覽會的舉辦同費城世博會一樣,都是為了紀念某個特殊的曆史事件,不同的是前者為紀念美國獨立150周年,而後者則是為了紀念國民革命軍北伐的勝利。由於當時經濟的發展為戰亂所阻礙,各行業一片蕭條,百廢待興,舉辦一次大型的博覽盛會可以有效地刺激經濟的發展,並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西湖博覽會的發起人張人傑先生曾說過:“神州同胞苦苛法久矣!蜷伏偽共和強暴武人鐵蹄之下,束縛之,馳聚之,誅求無藝,文明之跡幾熄,生人之趣垂絕。黔首不知身丁何世,更奚複有昭蘇之望……眾誌大成,建設當前,亟乘此際,創行賽會,以鼓勵群情,洵開國之要圖也。”(引自趙福蓮《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2000年版)一番慷慨陳詞,道出了舉辦西湖博覽會的迫切之情,也表明了此次博覽會的宗旨:提倡國貨,獎勵實業,振興文化。
西湖博覽會是一次成功的博覽會,從籌備到結束,前後兩年,以一省一市的力量,經營成這樣的一個博覽會實為不易,並且留下許多有意義的紀念物,還乘機將湖濱孤山一帶作了很大的整治與經營,而所費僅百餘萬元,與南洋勸業會相比,花費少而得益多、影響大,規模也要比勸業會大得多,這是此會最大成功之處。博覽會評出各等獎項3000餘個,提高了中國商品,尤其是浙、杭產商品以及杭州西湖的知名度。當然,西湖博覽會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缺乏一個嚴密的整體計劃;專職工作人員太少;經費緊張等。此外由於當時交通條件所限,展覽線路拉得太長,給布置、管理帶來了困難,觀眾奔走吃力,效果也受到影響。
3.&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
在世博會曆史發展了近一個半世紀之際,中國終於迎來了舉辦世博會的時機。中國&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是中國政府第一次主辦高等級的世界性博覽會,也是20世紀末在中國舉辦的一次大型國際盛會。
自1993年加入國際展覽局後,中國具備了申辦世博會的首要條件。經國務院批準,1993年以中國貿易促進會農業行會分會和中國花卉協會的名義向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提出了加入該組織的申請,並同時提出了舉辦1999年世界園藝博覽會的申請。1994年10月,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第46屆會員大會在以色列舉行。大會通過決議並同意接納中國為該協會成員,大會報請國際展覽局予以批準“1999年在北京舉辦世界園藝博覽會”。1994年11月3日,國際展覽局召開執行委員會會議,一致同意中國於1999年在北京舉行世界園藝博覽會(專業類)。1995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準由雲南省承辦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1995年12月初,國際展覽局第117屆會員代表大會一致通過了同意1999年世博會移址昆明舉辦的決議。1996年6月5日,國際展覽局在巴黎召開第119屆會員代表大會,會上審定了中國&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舉辦程序及注冊。1996年3月24日至26日,同年7月23日至27日,國際展覽局、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分別對昆明進行了訪問、考察、聽取了&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籌備情況介紹並實地考察了博覽會會址。1996年9月16日,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辦的第48屆年會上一致通過在中國雲南省昆明市舉辦&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至此,中國政府申辦&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的工作全部完成。
1999年在昆明召開的世界園藝博覽會,其會址選在昆明市北郊金殿風景區,占地麵積218公頃,會期184天。這次世博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
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從1996年開始籌辦,先後花了大約3年時間;1999年5月1日,&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隆重開幕,10月31日,博覽會圓滿結束。本屆博覽會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多達95個(其中國家69個,國際組織26個);半年內,海內外943萬遊客參觀了世博園。
世博園占地218公頃,植被覆蓋率90%,集全國和眾多國家的園林園藝精品、庭院建築。世博園有五大室內場館:中國館、國際館、人與自然館、科技館、大溫室;七個專題展園:樹木園、藥草園、竹園、蔬菜瓜果園、盆景園、茶園、名花異石園;園內共種植各類植物2500多種、200萬株,其中珍稀瀕危植物112種,在竹園內有各類竹子319種。園內各種花卉經常更換,常年鮮花盛開。
昆明宜人的氣候、豐富的植物資源以及眾多的自然風景為其舉辦博覽會創造了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同時,博覽會在昆明順利舉辦也促進了雲南的發展。這屆博覽會的成功舉辦,對進一步提高我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促進我國園林園藝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相當積極的作用。此外,&apos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還為我們留下了物化的永久紀念——昆明世博園。
(三)圓夢——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改革開放以後,國際社會看好中國,中國也對世博會極感興趣,從1982年重返世博會起就積極與國際展覽局建立聯係。1993年5月3日,國際展覽局通過決議,接納中國為其第46個成員國。同年12月5日,在巴黎召開的國際展覽局第114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被增選為國際展覽局信息委員會的成員。1999年12月8日,在法國召開的國際展覽局第126次會員代表大會上,中國首次當選為執行委員會成員。2001年11月30日,國際展覽局舉行第130次會員代表大會,中國成功以最高票連任國際展覽局執行委員會成員(每屆任期兩年,可連任一次)。
1999年在昆明舉辦園藝博覽會期間,上海市人民政府就決定申請承辦2010年世博會。2000年3月17日,國務院批準成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2001年5月,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2002年1月,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舉辦世博會的申辦報告。
2002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率中國代表團參加國際展覽局第132次會員代表大會,李嵐清副總理與時任國務委員吳儀等分別作申辦陳述。12月3日,國際展覽局各成員國代表投票表決2010年世博會舉辦國。在4輪投票中,中國一路領先,擊敗韓國麗水、俄羅斯莫斯科、墨西哥克雷塔羅、波蘭弗洛茲瓦夫四個強勁對手,贏得了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
2005年4月27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注冊報告》和注冊申請函。2005年12月1日,國際展覽局第138次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注冊報告》,標誌著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完成法定的全部申辦程序,由此上海世博會正式進入全麵實施階段。
2006年3月,由溫家寶總理簽署的官方邀請函通過外交渠道向當時168個建交國發出,標誌著上海世博會國際招展工作全麵啟動。2006年8月,世博園區工程建設正式開始。被譽為世界博覽會曆史上一項創舉的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項目於2008年3月20日在黃浦江畔奠基。該區域將城市作為最獨特的展品,展示全球公認的、具有創新意義和示範價值的城市保護及開發的實踐案例。“網上世博會”是上海世博會的另一大亮點,將打造一場“永不落幕的世博會”。2009年3月30日,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網上世博會研討會上正式公布了網上世博會域名:www.expo.cn。
中國成功贏得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實現了中國人百年的夢想。早期改良主義思想家鄭觀應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中,就提出在上海舉辦世博會的主張:“欲籌賽會之區,必自上海始。”20世紀80年代,老市長汪道涵在提到上海申辦世博會時說,廣交會是戰術性的,管一年,而世博會是戰略性的,管五十年,把舉辦世博會提到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上海世博會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是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辦好上海世博會,對於展現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的成就,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政府多次強調,要舉全國之力,集世界智慧,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做好各項籌辦工作,真正把上海世博會辦成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