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卷》reference_book_ids\":[6959124353212517389,7046309040997010463,6955675050812935198,6926436067952299015]}],\"2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4,\"start_container_index\":2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7},\"quote_content\":\"《十一種孤獨》reference_book_ids\":[702550011262119427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每個人都會有一段孤獨的時光,如果你想要變得優秀,這段時光就是煉金石,能夠激發你的思考,挖掘你的潛能,讓你變成那個優秀的自己。
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時間太倉促,我們要學會停下來與自己獨處,學會享受孤獨。在享受孤獨的過程中,與它為友,與它做伴。
叔本華說:要麼孤獨,要麼庸俗。
國慶假期從黃山回來後,我將自己一個人關了三天。除去下樓吃飯與晚間散步時間,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是處於獨處的狀態。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某些時候想要一個人獨處的時間多過想要一群人在一起的時間。其實我很喜歡也很享受這樣的時間,隻有自己,無須去顧及他人或者在人前偽裝、注意些什麼。
例如讀書、寫文的時候我習慣一個人。因為這時候我可以盡情地去胡思亂想、去狂躁不安、去天馬行空。寫作是孤獨的,也是需要這樣的孤獨的。就像有這樣的一句話:“創作一定是孤獨的,是關於一 個人如何存在的狀態。”
在這三天裏,我用一天的時間在微信讀書裏讀完了劉若英的《我敢在你懷裏孤獨》。這本書是看到朋友在讀,便好奇打開而讀。這本書收錄了劉若英的長文自白、她與朋友的對白,探討獨處與相處的關係。
在書的序言部分張嘉佳說:一個人身上會有很多標記,卻又不停轉移,如同季節輪換,看起來周而複始,其實一春有一春的花,凋零和生長層層累計出現在的樣子。自己很難知道,別人用目光雕刻出來的你,如今是什麼容顏,但這些並不重要,我們終將明白,失去和收獲相加,才是完整。
我們每個人就像千萬個不同的個體,雖然各不相同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或喧囂,或靜謐,或悲傷,或歡喜。
我不知道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習慣一個人獨處的,也很享受那樣的狀態。我第一次接觸獨處是在讀小學二三年級的時候,除去周一至周五需要在學校上課的時間,節假日裏父母便會將我和弟弟鎖在家裏。
一來是因為他們需要工作沒有時間照顧我們;二來是因為覺得我們年紀太小,在陌生的城市害怕我們會走丟。
那時候弟弟還小,鎖在家裏的時候我會先把他哄睡著。於是,剩下的時間便是我一個人自娛自樂。小學的時候我很喜歡勞動課,尤其是手工製作。所以每當這個時候我會一個人按照書上的步驟來製作小手工,時間久了便很喜歡父母給我這樣的獨處時間。
但那時候我並不懂得什麼叫作獨處,隻知道我喜歡那樣安靜的環境。就像盧廣仲在劉若英《我敢在你懷裏孤獨》這本書裏提到的這樣一句話:小時候說不出獨處的感覺,後來才明白,隻有周遭沒有人類的存在,才讓我感覺自在。
是啊,一個人的時候才是最自在的狀態,獨處也是一種狀態。後來我亦喜歡獨處,也習慣性地獨處,但我始終覺得自己並不懂得如何獨處。
我獨處的狀態是混亂的,有時候會安排好自己一個人獨處時所需要看的書、寫的文、做的事。有時候我則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想寫就寫,想讀就讀,想玩就玩。
從黃山回來後的這三天,每天早上起床玩會兒手機,然後出門吃早點,然後回來又自娛自樂一會兒,或看書或寫文或與好友線上聊天。中午晚上亦如此。
雖說看上去很有規律,可是這樣循環性的獨處方式又會讓自己覺得很是乏味。所以我是一個並不懂得如何獨處,正在慢慢學會獨處的人。
在書裏劉若英提及一個人的旅行也是一種獨處的方式,且是一種完美的獨處方式。這讓我想到三月裏我一個人去了一趟紹興,那種感覺真的很好。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過一個人旅行的經曆,一個人走在陌生的街頭看著陌生的景點、陌生的麵孔,雖然腦海會有些許的擔憂,但你會在心裏為自己這樣的一種獨處方式而感到驕傲與歡喜。
你也會在這樣的一個旅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度和欣賞風景的姿態。一個人的旅行我喜歡邊走邊記錄下所看到的風景,包括看到某一處景所想到的話語。
常說,懂得孤獨的人,才能學會孤獨。
當我們能夠發現自己是孤獨的時候,我想這是一個較為好的狀態。因為這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要強大起來,要學會適應這樣的狀態。
獨處的時候,我也問過自己,我在什麼時候最孤獨?我想那大概就是傷心難過的時候,失去的時候,想家的時候。人本就是天生的矯情,我並不否認我是一個矯情的人。
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種孤獨》裏麵也說過:孤獨是生命裏必有的黑暗,它無法穿越,也不可戰勝。
所以我們要學會與自己獨處,要與獨處產生的情緒平靜地共處。懂得孤獨,這樣才能享受孤獨。
最後引用一句盧廣仲的話:當你學會獨處,就不會輕易感到孤獨,自己與自己之間其實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忙,不需要靠別人來知道自己的狀態。可以自在處在孤獨裏,絕對是一種幸福。
總有一些路,你要一個人走
總有一些事,需要你一個人扛。生活從來都不是用來妥協的,別畏懼孤獨,別躲避困苦。
很多人都說,衡量一個人成熟的標準,在於慢慢地看透了社會的喜怒哀樂,懂得了如何權衡利弊地處事,學會了將自己隱藏起來,能夠在人來人往中淡定自如地去應對。
但其實,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在於,在一個人的日子裏,也能夠將自己照顧得很好,生活得很好。一個人可以熬過所有的難關,走好每一條難走的路。
阿強是我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就來上海打拚。他原本計劃著在上海打拚三年,然後回老家找一個女朋友結婚。不需要太有錢,日子能過就可以,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剛來上海的那會兒,阿強租住在1000塊錢一個月的隔斷房裏,生活上過得也很拮據。
為了改善生活,他每天拚命地加班,常常到深夜。淩晨走出公司大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有時候甚至就在公司辦公室將就著睡了。
為此,公司的同事都說,阿強太拚了,完完全全地不給自己留點休息的時間,一心隻想著工作賺錢。
但阿強知道,他之所以這麼拚,不過是為了可以讓生活好一點,可以多給家裏寄點錢回去。所以,再累,他也要堅持下去。
半年後,阿強搬離了隔斷房,與別人合租了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生活慢慢好轉,但需求也在逐漸加大。
後來,在同事的介紹下,阿強玩起了投資。剛開始做投資,效果很好,收益也不錯。阿強看著還行,投入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隻是,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你永遠沒有辦法預料,下一步將會損失多少。阿強虧了,在他毫無防備之下虧了,他再次地住起了隔斷房。
因為投資失敗,身上的資金所剩不多,時常是吃著上頓沒下頓。每天依舊會拚命地加班,也開始在周末做起了兼職,像個馬達,一直不停地工作著。
他說,那段子真的挺難熬。尤其是當家裏問,生活怎麼樣了,還好嗎?他隻能笑著說,一切都好,放心吧。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這樣的時刻,以為自己長大了,我要拚命地努力,我要向父母、向所有人證明自己過得很好。可是,後來才發現,我們也隻不過是在硬撐,因為生活真的很難。
我們這一生,總有一些路需要自己一個人走,總有一些關,需要獨自一人去闖。那些讓我們越來越強大的,都是我們咬著牙度過的日子。沒人陪伴,沒人安慰,沒人支持,沒人關心。熬過去了,就是人生對我們的饋贈。然後,你會發現自己真的變得越來越強大了。
好友小雅和初戀分手的時候,大醉了一場。分手是男方單方麵提出,不論小雅怎麼挽留,最終也都無濟於事。
一段感情的結束,終究會讓人心痛。尤其是,當對方已經結束了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時,小雅還一直沉浸在其中,沒有辦法走出來。每天晚上,她依舊會去翻看對方的朋友圈,從第一條翻到最後一條;也 會反複聽著兩個人之前的語音,想象著還沒分手的樣子,越翻心越痛,越聽越難受,越痛也就越難走出來。
小雅一次又一次給自己希望,給對方期望。想著,過一段時間對方還是會回來找她,她以為他們曾經愛過的痕跡不會輕易被抹掉,她以為他們還相愛著。
可是事實呢?事實是,對方早已牽起另一個人的手。愛情啊,要碎的時候真的隻是一瞬間的事情。
人啊,有時候隻有徹底死心,才能自我痊愈。看著對方在朋友圈曬著與另一個人的合照,小雅這次沒哭,將這個人從自己的好友列表中刪除了。我愛你的時候,可以很用心地愛你;我不愛你的時候,我 也可以徹底放開你。
小雅將自己從這段感情中抽離了出來,她逐漸明白,從他們分手的那一刻,她都是那個不願醒來的人。等到她真正想清楚的時候,她就在慢慢地愈合心裏的傷口了。
她開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規劃好自己的時間,運動、閱讀、學插花。她說,她好像慢慢地找回了曾經丟失的自己。那個因為愛情,而忽略的自己。
我一直認為治療失戀的方法並不是重新愛一個人,而是徹徹底底地難過一次,哭一次,然後,熬過心痛,重生了。
那麼,這時候,我終於可以承認,我不愛你了,我也就真的放下了。
我知道,你也一定經曆過這樣的日子。一個人熬過失戀的心痛,一個人在夜裏哭,夜裏醉,夜裏做著一個不願醒來的夢。我也知道,即使是這樣,你依舊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哆啦A夢:伴我同行》裏麵有這樣一個片斷。大雄長大了,於是,哆啦A夢走了。大雄哭著說:“你為什麼要離開我啊?”哆啦A夢說:“總有一些路,你要自己一個人走。”
大雄以為哆啦A夢會一直陪在他的身邊,但他不知道,其實,哆啦A夢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就像我們走在人生的這條路上,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我們也許會並肩走一段路,但不會一直走下去。人與人之間的陪伴都是短暫的,隻有自己才能陪著自己。
在這條路上,我們會跌倒、會哭、會難過、會失望、會沮喪、會氣餒,如果你不強大一點,又該如何熬過去?那些孤獨無助就像一麵牆,反彈給你的,往往就是你自己的模樣。
總有一些事,需要你一個人扛。生活從來都不是用來妥協的,別畏懼孤獨,別躲避困苦。
梵高說過:“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隻看到煙。但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度過。”所以啊,在還沒遇到能夠陪你一起走的人之前,你要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獨自一個人的時候,要學會鼓勵自己。那些走失在你生命裏的人,也別去打擾,學會釋然,相互祝願在各自的人生路途中,收獲屬於自己的精彩。願我們都能在各自的生活裏,熠熠生輝。
誰不是一邊流淚,一邊成長
後來,就算大哭我也不再害怕。因為,我知道,我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靠近自己所追逐的未知。
成長的路上,我們都一樣,年輕又彷徨,孤獨又迷茫。沒有誰的生活過得容易,也沒有誰的人生之路走得輕鬆,每個人都是邊走邊成長。
二叔是我在上海第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同事,之所以叫他二叔也是工作中脫口而出。卻沒想到,這麼一叫就是兩年。
前幾天,跟二叔在群裏聊天,想著可以在年底一起約出來聚聚。二叔說,我現在忙死啦,忙著房子裝修,忙著照顧孩子和老婆,沒時間聚啦。
我們幾個人在群裏,雖然是各種嫌棄二叔的時間被壓榨得幹幹淨淨,但更多的是為他高興。二叔過上了自己想要的安穩生活,有家庭,有房有車。雖然有壓力,但他說,已經很知足了。
不過,你要知道,沒有誰的生活一開始就是過得好的,誰都在泥濘中掙紮過。二叔就曾在泥濘中掙紮過,他偶爾還會跟我們開玩笑地說,感謝那些苦難的日子,讓我如今幸福不已。
二叔大學畢業的時候和女友一起來到上海工作,那時候,上海對於他們來說,是新穎,是激情,更是兩個人共同的以後。兩個滿懷炙熱的、強烈的愛的人,心裏裝著滿滿的期待,對這座城市的期待,對 未來生活的期待,更是對他們之間愛情的期待。
來到上海後,他們租住在浦東的隔斷房裏,雖然擁擠但溫暖,二人世界也就此開始。不久後,二叔成功應聘上一家醫療公司的網站推廣,女友則在外貿公司做著業務。兩個人每天一起上班、下班,生活 算不上好的,卻很甜蜜。他們約定好,在上海打拚兩年後就回老家領證,成為真正合法的夫妻。
二叔很寵愛自己的女友,每天早上都會早起為女友做好早點,然後牽著女友的手一起上班。下班了,二叔就讓女友在公司等他去接她一起回家。回到家裏,二叔就下廚做兩個人的晚餐,兩個人你一口我 一口,日子過得很是愜意。好像所有的一切,都在按照兩個人勾畫的藍圖進行著。
然而,好景不長。
沒有誰的生活是在一帆風順中進行的,在公司工作一年後,醫療行業發展趨勢受阻,二叔所在的醫療公司因為業績下降,不得不進行裁員。公司一大半的員工在不動聲色、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公司辭退 ,包括二叔。被辭退後的二叔,內心受到了打擊,要知道在上海這座城市,每天都麵臨著壓力,一旦失去工作,壓力便會隨之加大。
被辭退後,二叔找了將近兩個月的工作,都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原本二叔和女友兩個人的工資加在一起還勉強湊合著生活,可是,二叔丟了工作後光靠女友一人的工資是一件艱難的事情。二叔認為是自己在拖累女友,情緒開始變得消沉。時間久了,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隨之加深了。從以前每天的歡笑變成了後來的每天爭吵,生活一下子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
那年冬天,二叔的身體突然變得虛弱,感染了風寒一度發燒難好。也正是因為生病,他錯過了一家公司的麵試,躺在床上身體像是被什麼東西壓住一樣無法動彈,頭疼欲裂。為此,女友再次跟他爭吵,說他整天在家不出去找工作。二叔無力反駁,由著女友的謾罵聲在耳邊回蕩。
原本二叔以為女友會和以前一樣,罵過幾句就好。卻沒想到,這次,女友拖著行李箱站在自己身邊說,對不起我要離開了,真的累了。
二叔不敢相信自己聽到和看到的,他希望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覺。他很想從床上爬起來拉著女友的手,告訴她不要走,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但他,實在是太難受了,身體沒有半點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