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念是取之不盡的力量源泉
如果你隻要一文錢,你就隻能得到一文錢;如果你想要充滿喜悅和成功的人生,也同樣會得到。
人們常把信念看成是一些信條,而它就真的隻能在口中說說而已。但是,從最基本的觀點來看,信念是一種原則和信仰,讓人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方向;信念是人人可以支取的力量源泉,且取之不盡;信念像一張濾網,過濾大家所看到的世界;信念也像大腦的指揮中樞,指揮大腦高效地運轉。
自從有人類以來,不知有多少思想家、傳教士和教育者都已經一再強調信心與意誌的重要性。但他們都沒有明確指出:信心與意誌是一種心理狀態,是一種可以用自我暗示誘導和不斷鍛煉出來的積極的心理狀態。成功始於覺醒,心態決定命運!這是希爾·斯通等成功學大師的偉大發現,是成功心理學的卓越貢獻。成功心理、積極心態的核心就是自信主動意識,或者稱作積極的自我意識,而自信意識的來源和成果就是經常在心理上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反之也一樣,消極心態、自卑意識,就會經常在心理上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是說,不同的意識與心態會有不同的心理暗示,而心理暗示的不同也會造成不同的行為表現。所以說心態決定命運,正是以心理暗示決定行為這個事實為依據的。
找到你的自尊和自信,積極改變負麵心態。
斯通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紐約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美元丟進賣鉛筆人的盒子裏,就準備走開,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來,從盒子裏取了一把鉛筆,並對賣鉛筆的人說:“你跟我都是商人,隻不過經營的商品不同,你賣的是鉛筆。”
幾個月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商人迎上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記不得我了,但我永遠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乞丐沒什麼兩樣,直到那天你買了我的鉛筆,並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為止。”
“推銷員”一直做乞丐,不就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嗎?就是從紐約商人的一句話中,“推銷員”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並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從中不難看出自信心的威力。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軟弱和事業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斯通說:“一個人隻要有自信,那麼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居裏夫人曾說過:“生活對於任何一個男女都非易事;人們必須要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自己要有信心。對一件事情具有天賦的才能,並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
要樹立自信心就必須相信自己。前世界拳擊冠軍喬·弗列勒每戰必勝的秘訣是:參加比賽的前一天,喬總要在天花板上貼上自己的座右銘——“我能勝!”
貝爾發明了電話後,起初也不被理睬和相信,但是他信心十足,不斷利用各種機會廣泛宣傳,終於把電話推廣開來。
拿破侖·希爾指出:“凡事往積極的方麵思考,總會看到成功的曙光。”
對此,羅賓也深有感觸:
有一天晚上,羅賓獨自漫步於波士頓考伯利廣場,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廣場的四周圍繞著美國自建國以來的各式建築,他不由得端詳起來。就在此時,他瞥見一個人搖搖晃晃朝他走來。那人似乎流浪街頭已有多日,渾身都是酒氣,愁容滿麵。
羅賓猜想他一定會走過來乞討幾文錢。果不其然,那人走向羅賓開口道:“先生,能否給我一文錢呢?”起先羅賓有點猶豫,後來還是動了惻隱之心。一文錢實在是微不足道,但羅賓覺得至少可以給他一個指點。“一文錢?你就隻要一文錢嗎?”那人忙不迭地說:“就一文錢。”羅賓把手伸到褲袋裏,掏了一文錢給他,同時說:“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那人聽了不置可否,然後轉身離去。
望著他走遠的背影,羅賓十分感歎,為何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有如此懸殊的差異?為何自己的人生充滿了喜悅,事事都那麼順利;而他,一位六十開外的老人,卻得露宿街頭,靠乞討為生。
當年羅賓也曾與那人一樣落魄,隻不過沒喝那麼多的酒和流浪街頭,但今天羅賓卻像變了個人似的。難道說這是上帝特別恩待羅賓?羅賓與那人之所以不同,答案就在於羅賓對那人說的話:人生能得多少,就看你要求多少。
如果你知道如何控製自己的心態和行為,你就無所不能;如果你曉得如何爭取,就必然能得到你想要的。每個人都會遭遇相同的人生挑戰,但各人境遇會有不同,全在於如何去麵對那些挑戰。
舉了這麼多的例子,就是想告訴你一個道理,信念對一個人很重要。你想要賺一個億,你就要相信你能賺一個億,最關鍵就是要有信念。
3.想的越多,賺的越多
“華歌爾”內衣進軍國際市場,總經理山本幸一先生功不可沒。他曾對人說:“因為我有五十年的經營計劃,所以才有今日。”
1946年山本先生身無分文進入婦女服飾業。1949年,他由服飾業進入更大市場空間的婦女內衣業。那時的日本女性還不知道什麼是胸罩,山本先生卻預測到時代的潮流,認為日本女性將與歐美女性一樣戴上胸罩,於是開始嚐試製造。
這種預測,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實在是令人不敢嚐試的冒險,因為當時的日本女性並無這個習慣,因此百貨公司非常排斥此種商品,可以說有行無市。
處於此逆境之中,山本先生於1950年的元旦,剛好滿三十歲之時,定立了自己的人生規劃,以每十年為一個單位,立下了未來五十年的經營計劃:
(1)1950年(三十歲)——國內市場的開拓。
(2)1960年(四十歲)——國內市場的確立。
(3)1970年(五十歲)——海外市場的開拓。
(4)1980年(六十歲)——海外市場的確立。
(5)1990年(七十歲)——稱霸世界。
最初的十年為基礎架構,接下來的十年為國內市場的確立,下一個十年為海外市場的開拓,接下來的一個十年便成為世界性的企業,最後的十年則稱霸於世界。這確是一個遠大的計劃。
當時沒有人相信這個計劃能夠實現,都說他是在吹牛。
山本先生偉大之處就在於懂得生活的真諦,宏大的計劃誰都會做,但是能實現的卻很少,而山本先生就是能一步一步的完成。
這也是一個有為者的故事,50年的計劃,一步步堅持就實現了。大多數人會製定賺錢計劃,而不可能真正去做,其實賺錢是想的越多,賺的越多,如果你隻想賺1個銅子,那就絕對賺不了10個銅子,如果你想賺1個億,那你賺的就絕對不止10個銅子。
三、好主意,賺大錢
1.抓住財富的靈感之手
(1)收集信息,點石成金
悟者,感悟、頓悟、聯想、分析也,人有靈犀,豁然開朗,就是“悟”的結果。悟是特異功能還是第六感官?顯然兩者都不是。其實悟還是需要一定條件依托的,隻不過有些人善於此道,有些人不善於此道罷了。成功商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善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戰役中,蘇軍與德軍相持不下。一天,在兩軍陣地交界處不遠的地方,一位正在值勤的蘇聯紅軍突然發現德軍陣地上有一隻貓,他馬上想到了這個地方有可能是德軍司令部,於是,他把這一情況很快報告給了上級。經過繼續觀察,一連三天都發現那隻貓經常出現,蘇軍方麵迅速調集炮兵,向那個地方猛烈轟擊,戰役結束後證實那個被摧毀的地方果然是德軍的一個司令部。
一個普通士兵看到一隻貓而斷定那是德軍的司令部,這就是一種悟性。自然這種悟性是有一定根據的,因為在那種殘酷的戰爭環境下,養貓人肯定不是一般的士兵,必定是一位高級軍官,而家養的貓不會走遠的,一連幾天都出現在同樣的地方,那個地方就很有可能是高級軍官的駐地,也就是說那個地方極有可能就是德軍的作戰指揮部或司令部。事實證明了這個士兵的推理,這自然是一個完美的推斷。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養成分析問題的習慣,對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是很可惜的。
戰爭信息如此,商業信息何嚐不是。哈默就是一位利用信息賺大錢的典型代表。
當時,富蘭克林·羅斯福正在競選總統,正在逐漸走近白宮總統寶座,哈默的眼睛雖然盯著羅曼諾夫藝術品的銷售生意,可是他的耳朵卻在打聽著總統競選的事情,他聽到了一個清晰的信息:新政。哈默的精明就在於他能對捕捉到的信息迅速領悟,並作出驚人的判斷。他認為,有朝一日,隻要羅斯福的新政得勢,那末,禁酒法令就會被廢除。
果然不出他的預料,富蘭克林·羅斯福在1933年宣誓就職,接著就簽署了一道法令:廢除禁酒令。14年來,全美國都實行禁酒令,但事實上,人們一直暗中走私酒,可以說是有令不行。
羅斯福解決這個矛盾的方法很直接,就是徹底廢除禁酒令,誰想喝酒就喝個夠。
廢除禁酒令之後,脫銷的商品不是啤酒,而是裝啤酒的酒桶,特別是經過處理的白橡木製成的酒桶(可用來裝啤酒和威士忌的那一種),在市場上已沒有銷售。
哈默清楚地知道在哪裏可以弄到桶板,那就是蘇聯。
他在蘇聯住了很久,蘇維埃政府有哪些東西可以出口,他是一清二楚的。在兩個月之前,也就是他認為羅斯福很可能當選總統的那個時候,他就發電報給蘇聯外貿部,訂購了幾船桶板。
哈默洋洋自得,但他並沒有預料到,運來的不是成型的桶板,而是一塊塊晾幹了的白橡木板,還要經過加工才能製成桶板。
當哈默訂購的幾船桶板抵達紐約時,他才發現這個問題。在全美國無法找到一家這樣的加工廠,哈默感到意外,自然也很沮喪。眼下隻有一條出路:立刻創辦自己的桶板加工廠。
在停泊蘇聯貨船的布魯克林,哈默利用紐約船塢公司的一個碼頭修建了一座臨時的桶板加工廠,當時到處都可以找到在禁酒時期被解雇的桶板加工工人,他們都很樂意重操舊業。
禁酒令廢除之日,也正好是他的酒桶從生產線上滾滾而出的時刻。安休斯、布希、庫爾斯、申利和其他各家製酒廠用高價把哈默製桶公司的酒桶搶購一空。
不少人看到哈默將大把的美元裝進了腰包,眼都氣紅了,但這些商人看到的隻是哈默掙錢的表麵現象,而沒有看到背後哈默所花費的腦筋和精力,哈默的運氣全在“悟”上。
無獨有偶,在中國西部農村,有一位叫張永旺的青年農民,他的“悟”性比哈默還高。當時中國西部很窮,還未開通火車。有一天,當張永旺看到有人進行勘測時,他馬上意識到這裏要通火車,而且這個縣城還是一個大車站。於是他承包了300畝荒山,全部種上了梨樹。因為梨樹在那個地方極易成活,而且結出的梨口感好、個大、水分足。好多人對他的舉動不以為然,認為他在自討苦吃,因為幾乎家家都有梨樹,沒有人會買他的梨的。沒過幾年的時間,這裏果然通火車了,張永旺種的梨樹也隨之有了效益,他把那些梨都運往外地並因此賺了一大筆錢。這時那些人才反應過來,也趕忙栽種梨樹,但梨樹並不是種上就能結果的,等到別人的梨樹結果時,張永旺的梨樹正是產果的最佳樹齡。
這時的張永旺卻做了一個讓人吃驚不小的舉動,他把自家300畝梨樹砍掉了近一半,種上了一種叢生性的荊條。原來,張永旺發現了一個情況,就是來批發梨的人不愁買不到梨,犯愁的是沒有裝梨的筐。於是,他馬上種植了當年就見效益的荊條,又招了一批人日夜編織裝梨的筐,在致富路上又走在了別人前麵。張永旺也因此在當地一舉成名,成了傳奇式的人物。
當有了一定資金後,張永旺在火車站附近開了一家西服店,可一連好多天都無人問津。大約過了一個半月左右,在張永旺西服店對麵又開了一家西服店,而且同樣的西服要比他那裏的西服便宜許多。這樣一來,張永旺西服店的生意更冷清了,而對麵的生意卻慢慢好起來,於是他怒氣衝衝地去找這家西服店理論。正在這時,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中國銷售區的總經理慕名前來拜訪張永旺,看到眼前吵架的情形,大失所望,準備折道回府,但又馬上察覺到這裏麵另有文章。後來,這位經理終於把事情弄清楚了。他馬上向張永旺發出了年薪15萬元的聘用書,要他到豐田汽車銷售公司做銷售部的主任。原來那兩家西服店都是張永旺開的,這種絕妙的經營手段真可謂空前絕後啊!
我們不禁驚詫於張永旺的經營手法,不得不佩服他的“悟”功。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時代,這種經營手法似乎讓人感到藝術化了,是一種美妙至臻的境界,讓人沒有理由不為他的經營智慧喝彩,更讓那些多年在商海拚搏而不見成就的人汗顏。
(2)抓住突現靈感,聯想發財
事物是相互聯係的,如果找到聯結事物的鏈條,就找到了打開財富之門的鑰匙。
吉田正夫是日本人,最初靠做一點小買賣糊口,雖然起早貪黑地經營,仍賺不到幾個錢,生活十分艱苦。一次,他到外地探親,在市集看見一位漁民正擺賣一種小蝦,這種小蝦不是供人們食用的,而是用來觀賞的。
吉田正夫細看這些小蝦,覺得十分新奇。那一對對寄養在石堆的小蝦,悠閑地生活在石縫中,十分好看。原來這些小蝦出產於日本的南方,自幼就習慣於成雙結對地在石縫裏生活,當它們長大後,卻無法從石縫中出來了,就這樣在那裏度過它們的一生。
漁民們根據這類蝦的特性,捕撈上來後,把它們一對對地放在稍作加工的石縫中,注入清水,略加裝飾,便作為觀賞性的小動物出售。
聽了關於小蝦的故事,吉田正夫想,這種小蝦成雙結對地在石縫中生活一輩子,不是可作為愛情專一的象征嗎?這對那些期望白頭偕老的情侶也許有特殊的吸引力。
吉田正夫顧不得探親了,急忙趕回東京,經過一番籌劃後,他在東京開辦了一間婚慶禮品店,專賣這種小蝦。經過精心設計的對蝦紀念品,使用一個小巧玲瓏的玻璃箱,將人工製作的假山石置於其中,成為小對蝦的“房子”,再裝飾一些水底植物,盛入清水,對蝦在“石房子”裏生活得十分安逸。紀念品上附有簡短說明,把小對蝦從一而終、白頭到老的經曆描繪得真切動人,激起新婚夫婦的共同心願,使大家覺得非買這種吉祥如意的紀念品不可。甚至許多老夫老妻,看見這種寓意深遠、美觀可愛的小寵物,也紛紛買一件回去作觀賞和紀念。吉田正夫旗開得勝,這一產品一下子成為東京最暢銷的紀念品。他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很快在東京各區及日本其他城市開設了分店,生意十分興旺,沒幾年功夫,他已腰纏萬貫了。
在街上行走的一個陌生人跟你有什麼關係?你可以認為他跟你一點關係也沒有,也可以認為他跟你關係很大。比如,他可能需要某件或某些商品,那麼,你就可能跟他成交一筆生意;他可能知道一些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你可能會很有用。
並不是說應跟每一個人建立關係,隻是每一個人、每一件商品都存在給你帶來財富的可能性。如果你能找到一個跟別人之間的合適的聯結點,就能得到財富。在上例中,吉田正夫將小蝦與情侶聯係起來,終於找到了跟顧客之間的一個極好的聯結點。那麼,還有沒有類似的或更好的聯接點呢?我們不妨開動腦筋,浮想聯翩,天下人很多,物也很多,存在著無數個尚未被發現的聯結點,也許哪天我們靈感迸發,能找到一個,那麼,財富之門就向我們打開了。想要靠靈感帶來點子發財,就一定要養成分析事物的習慣。靈感不會無緣無故冒出來,就像煮開水一樣,總要到一定火候,才會咕嘟咕嘟冒氣泡。
另外,還要勇於嚐試。可能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實行,等到別人做了之後,這才感到後悔。獲取財富與否的關鍵不是想不到,也不是做不到,而是做不做。
(3)幫助別人,自己不虧
為了成功,不要不擇手段,不能不用手段。
1960年,勞埃德在英國的泰晤士河邊開了一家咖啡館。很快,這家咖啡館就成了船老板、商人、船員等聚會的地方,很多信息都在這裏交流,這裏成了一個信息通道。
英國之所以成為世界強國,海運事業的高度發達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酒店、咖啡店等地方成了那些闖蕩大海的人的必到之處。他們在那裏暢談海外的奇聞軼事,回首航海中的風雨曆程,有喜怒哀樂,有悲歡離合。高興的人慶賀自己一帆風順,滿載而歸;悲傷的人哀歎自己海上遇險,血本無歸。
一天,咖啡館老板勞埃德聽到一個海員在喝咖啡的時候說,有一個倫巴第人在搞海運保險。這隨隨便便的一句話,在勞埃德的心中卻掀起了波瀾。他想:我何不利用現在的條件,與這些老顧客們聯手搞一搞海運保險呢?
他把計劃告訴別人,很多人都說,這是很危險的,大海無情,海浪經常是很容易就把一條大船掀翻的,你賠得起嗎?這就等於拿著英磅往大海裏扔!
他感到有些猶豫,又不斷地谘詢那些從事海上貿易的老板,老板們對此很感興趣。接著很多船長、船員、貨主、商販等紛紛表示,如果哪個人願意來搞海運保險,他們都參加。這些人觀點明確,在有了保障的前提下,誰都想碰碰運氣,即使失敗了,也不會血本無歸。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勞埃德終於下定了決心。不久,一家“勞埃德保險公司”就在泰晤士河畔成立了。
他的保險公司生意一下子就火起來了,昔日一個小小咖啡店的老板,搖身一變,成了保險業的領軍人物。
勞埃德保險公司的發展是很迅速的,他除了海運保險,還發展了大到火箭發送、人造地球衛星、受到戰火威脅的超級油輪,小到電影明星的漂亮臉蛋、脫衣舞女的秀腿等業務,真是無所不保。
勞埃德,成為英國人引以自豪的世界上最大的保險業巨頭!
勞埃德的做法不難理解,而洛克菲勒的舉動著實讓人吃了一驚。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不久,戰勝國決定成立一個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可是聯合國設在什麼地方,一時間成了一個頗費腦筋的問題。按理說,聯合國的地點應該設在一座繁華的城市。可是,在任何一座繁華的城市建立聯合國的總部都必須有大量的資金來建造樓房,而剛剛起步的聯合國總部卻是“說起錢就不親熱”了——無力支付這樣一大筆巨款。
正當各國的首腦們商量商量來去的時候,美國的洛克菲勒家族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們立即出巨資870萬美元在世界級的大城市紐約買下了一塊土地,並且同時買下了這塊土地周圍的大量土地。在人們驚異的目光中,洛克菲勒家族把這塊870萬美元買來的土地無償捐給了聯合國。
聯合國大廈建起來之後,周圍的土地價格立即飆升了上去。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洛克菲勒家族經營這片土地到底賺回來多少個870萬美元。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能夠收獲這豐厚的回報,就是因為他們播下了一粒智慧的種子。這是睿智,這是膽略,這是智謀。
生活從來不會主動向人們訴說什麼,隻有時間會告訴人們真理。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功告訴我們: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要想收獲就必須先給予,而關鍵是看準了就大膽地去做。多動腦筋,多想點子,鈔票自然就來了。
(4)一隻鼷鼠帶來的靈感
華德·迪斯尼夫婦因貧窮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了公寓。這對年輕夫婦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為前途發愁。這時,迪斯尼的行李裏,伸出一個小腦袋,原來他平時喜愛的鼷鼠也隨他一起搬出了公寓。
迪斯尼心動了,他想在世界上像他們這樣窮困潦倒的人,誰不喜歡此刻鼷鼠的可愛模樣呢?如果把它畫出來,肯定能撫慰人們的心靈。
全世界的人都熟悉的米老鼠正是在這一時刻誕生的。
一隻鼷鼠使迪斯尼產生靈感,經過創意,獲得了成功,也使他譽滿全球,成為世界知名的富翁。
(5)“旗大王”一舉兩得
茂豐旗篷廠老板王隆基在上海灘贏得了“旗大王”的稱號,他在上海灘創下了兩個關於旗幟的吉尼斯之最:飄揚在上海上空最高的國旗——巍峨的南浦大橋主橋橋頭高達24米的旗杆和五星紅旗,是“旗大王”製作的;上海市第一位向舉世矚目的首屆東亞運動會捐款的企業家是“旗大王”。
就說向首屆東亞運動會捐款那件事吧!東亞運動會籌備工作剛開始,很少有人向籌委會捐款。可是,“旗大王”跑到市體委,明確表示願意捐款,而且一開口就是30萬元。他的這一舉動自然博得了市體委領導的讚賞。當問到“旗大王”有些什麼要求時,“旗大王”表示不奢求開幕式那天的主席台貴賓券,搞旗篷的更應為振興上海出力。作為一種回報,籌委會將首屆東亞運動會旗幟的生產權回贈給了“旗大王”。
“旗大王”向東亞運動會籌委會捐款的目的是使其名聲遠揚並打開銷路,而他也的確做到了一舉兩得,名利雙收。
抓住財富的靈感之手,想出好主意,就能賺大錢。
2.出奇製勝,財源滾滾
(1)阿迪達斯利用“冠軍”
德國的阿迪達斯是世界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之一,它生產的阿迪達斯足球鞋,足球愛好者可謂無人不知。阿迪達斯運動鞋走向世界的契機是1936年的奧運會。這一年,公司創始人阿迪突發奇想,製作了一雙帶釘子的短跑運動鞋。怎樣使這種樣式特別的鞋賣個好價錢呢?為此阿迪頗費了一番腦筋。他聽到一個消息:美國短跑名將歐文斯最有希望奪冠。於是他把釘子鞋無償地送給歐文斯試穿,結果不出所料,歐文斯在那屆運動會上四次奪得金牌。當所有的新聞媒介、億萬觀眾爭睹名星風采時,那雙造型獨特的運動鞋自然也特別引人注目。奧運會結束後,由阿迪獨家經營的這種名為“阿迪達斯”的新型運動鞋便開始暢銷世界,成為短跑運動員的必備之物。
以後,每逢有新產品問世,阿迪總要精心選擇試穿的運動員和產品推出的時機。
1954年,世界杯足球賽在瑞士舉行,年事已高的阿迪又推出一個新品種——可以更換鞋底的足球鞋。決賽那天,體育場一片泥濘,匈牙利隊員在場上踉踉蹌蹌,穿阿迪達斯的德國隊員卻健步如飛,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阿迪達斯新型運動鞋又一次引起轟動,整個聯邦德國乃至全世界的體育界都成為阿迪達斯的商業舞台,產品幾乎供不應求。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賽開幕,人們驚異地發現聯邦德國名將烏韋·賽勒爾在綠茵場上馳騁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傷的消息已傳揚多時,許多人都在深深地為他惋惜。阿迪特意為賽勒爾趕製了一雙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場。賽勒爾的這雙鞋自然又一次成了賽場新聞而傳遍世界,阿迪達斯又和名星的名字聯係在了一起。
阿迪達斯運動鞋與冠軍產生了“必然”的聯係,穿上它就意味著成功。看來,把握產品推出時機,“借”運動員聲譽創出名牌產品,成為阿迪屢屢成功的良策。
(2)“娃哈哈”樂哈哈
在商場上,企業內部常常出現混亂現象,這一方麵是由於其內部經營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另一方麵則是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或競爭對手人為造成的。企業經營者麵對處於混亂的窘境之中的同行,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完全可以量力而行兼並之。這種兼並不僅表現為大企業兼並小企業,而且表現為一些經濟效益顯著、產品市場占有率高的小企業,趁著大企業混亂時將其兼並。
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是以生產“娃哈哈”著名的約百餘人的校辦企業,但年產值卻高達1億元,利潤2200萬元,產品供不應求,急需擴大規模。廠裏曾想新鋪攤子,征地建廠房,但又怕動用資金太大,二三年翻不了身,白白錯過了產品銷售的黃金季節。為了盡快擴大再生產,他們決定兼並杭州罐頭廠。因為該廠雖有職工1500人之多,但是經營機製不活,管理不善,經營十分困難,產品大量積壓,連續三年虧損,累計達1700多萬元,企業奄奄一息,上下一片混亂。當兩家廠合並為一家後,改名為杭州娃哈哈食品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