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健康:人類的“第一資產”(3 / 3)

五十多歲:適合的運動包括遊泳、重量訓練、劃船,以及打高爾夫球。遊泳能有效增強全身各部位的肌肉彈性,而且由於有水的浮力支撐,不如陸上運動吃力,特別適合療養者、孕婦、風濕病患者與年紀較大者。重量訓練能堅實肌肉、強化骨骼密度,提高其他運動能力;而打高爾夫球時如果能自己走路、自背球袋,而且加快腳步,則有穩定心髒功能的效果。心理上,遊泳兼具振奮與鎮靜的作用,專心劃水可讓人忘卻雜務;重量訓練有助於提高自我形象滿意度,讓壓力與煩躁都隨汗水宣泄而出;團隊一起劃船能培養協同合作與團隊精神;打高爾夫球則可讓人更專心、更自律。

六十多歲以上:適合散步、跳交誼舞、練瑜珈或做水中有氧運動。散步鍛煉雙腿,幫助預防骨質疏鬆與關節緊張;跳交誼舞能增進全身的韻律感、協調感和優雅度,非常適合不常運動的人選擇嚐試;練瑜珈能使全身更富彈性與平衡感;能預防身體受傷;做水中有氧運動可增強肌肉力量與彈性,適合肥胖、孕婦或老弱者健身。這些都不算是劇烈的運動,但是在健身之外,它們最大的功用是能使人精神抖擻,感覺有趣,並且有社交的作用,是讓老年人保持年輕心態的一個好方法。

4.腳是人的“第二心髒”

(1)忘記了步行的現代人

人類是動物的一種。不用腳也能走動的動物恐怕沒有吧,龐大的大象也好,河馬也好,都是用自己的腳用力踩著地麵才能移動自己的身體。

人類的腳,原本就是為了走路而形成的。因此,持續過著不走路的生活,它的功能就會衰退。但是隨著各種各樣的交通設施、交通工具的發展,現代人的生活變得非常方便。這是人類的智慧所創造的文化。但是作為高級動物的人類來說,正逐步地被趕進不使用腳的生活裏。

都市的工薪族們持續過著每天僅走幾百步的生活。他們上下班換乘公交車,在地鐵站換乘的時候使用自動扶梯,在公司則使用電梯。

此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在家辦公得到迅速發展。上世紀70年代出差才能解決的事情,現在用傳真和互聯網就能夠處理好。就說購物吧,現在郵購也普及了,隻要打個電話坐在家裏就能夠購物,不必到處走動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東西。

還有,私人車的普及也是讓我們遠離步行的原因。

(2)步行使大腦更清晰

在人體內,最需要氧氣的組織莫過於腦細胞。氧氣是由血液輸送的,因此良好的血液循環是使腦細胞活性化的基礎。

雖然腳和大腦就人體位置而言離得最遠,但通過血管與神經,它們非常緊密地連在一起,是相互影響的器官。

腳的衰老和腦部的衰老是相連的。人們往往認為,隻要提高心髒的功能就能夠使血液循環正常。然而,心髒肌肉屬於個人意誌不能操縱的不隨意肌。但是,被稱為第二心髒的腳的肌肉是自己的意誌可以操縱的隨意肌。因此,為防止衰老,應該通過運動腳、鍛煉腳來幫助改善心髒的功能,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運動。從促進血液循環的角度來看,最好的運動就是走路,而不是慢跑、跑步等過於劇烈的運動。走路時,腳離開地麵的時候腳尖會彎曲,這個運動恰如抽水泵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

其實,走路的時候,腳的大小有三種變化。雖然隻不過是一瞬間,但停在空中的時候最小;隻用一隻腳踩地支撐身體的時候最大;腳後跟接觸地麵時,或腳後跟完全離開地麵、隻有腳趾落在地麵時大小介於兩者之間。

腳的這種大小變化使血管周圍的肌肉伸縮運動活躍起來,血液也得到了良好的循環。這與心髒活動一樣,像抽水泵似地伸展或收縮,以促進腳末端的血液循環。

此外,根據最新的研究,步行能夠促進大腦物質的湧出,從而使大腦的神經細胞活躍起來。

不要怕走路,為了你的健康,每天甩開大步,多多步行!知道了腳對人身體的重要性,那就應該多走路,多讓腳運動,哪怕你工作條件再優越,適當地放棄坐電梯,自己爬爬樓梯,多多運動你的腳,別讓這個“心髒”太輕鬆!

人要有質量地活著,健康的身體是根本,是前提,是關鍵!

三、了解常識,擁抱健康

1.國際防癌守則15條

最新研究表明,按目前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達2000萬,其中70%將在發展中國家。

最近,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公布了世界第一份“國際防癌守則15條”,值得人們借鑒。

(1)食物以植物性食品為主,多樣攝取。植物性食品富含維生素及植物荷爾蒙,可以有效防癌。

(2)經常性適度運動。運動可以保持體力,增強抵抗力。

(3)保持適當體重。體重過重會使體內過多分泌女性荷爾蒙,有些女性荷爾蒙會導致大腸癌、乳癌、子宮癌。

(4)多吃蔬菜及水果。黃綠色蔬菜及水果含大量維生素C、A、E及β胡蘿卜素,可防癌。

(5)最好不喝酒。

(6)穀類、豆類、根菜類每天至少攝取600至800克。

(7)牛肉、羊肉、豬肉每天攝取80克以下,多吃魚、雞肉。

(8)控製動物性脂肪攝取量,適度攝取植物性脂肪。

(9)成人每天攝取食鹽在6克以下。食鹽是胃癌的元凶,盡量少吃。

(10)食品應冷凍、冷藏保存,但也不能將冰箱視為萬能箱,食品不可存放太久。

(11)避免攝入添加劑。有些添加劑會含有使體內突變的物質,若是添加劑在體內蓄積,會對身體產生不良作用。

(12)戒煙。吸煙者患喉癌的比率為不吸煙者的30倍以上,肺癌約4.5倍。

(13)多吃新鮮食品,少吃罐頭類食品。

(14)少吃營養劑、補品。

(15)不吃燒焦食品。

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應從每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千萬不要當你擁有健康時,肆意放縱不良生活習慣,而當病痛纏身時,卻又後悔莫及。

別偷懶,按文章中的一些做法去試一試,將其當成一種修身養性的樂趣,用良好的心態指導自己去做,你就一定會有所收益。

不要以為你年輕,百病沒有,一切沒問題。你要看到自然界的汙染、食品的汙染、抽煙的汙染、飲用水的汙染等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傷害到你的身體。適當地、有意識地排出體內的毒素,是非常有必要的!

健康的身體來自於平常好的生活習慣。

2.預防艾滋病須知

有人說:“地球人口過剩,艾滋病是上蒼在懲罰人類。”姑且不論這句話是否有科學根據,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艾滋病已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災難。事實上,自1981年發現艾滋病以來,艾滋病就以不可阻擋之勢在全球蔓延,先在美洲,之後是非洲,繼而是亞洲,傳播之迅速令人咋舌。據1997年底統計,全球死於艾滋病的人數累計達1170萬。這一數字表明,艾滋病已成為世界十大主要死因之一,已嚴重威脅著全球性公共衛生,也威脅著全人類。自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後的短短十幾年間,我國艾滋病報告數累計達12639人(截至1998年12月底),但據專家估計實際數字已達三四十萬,且有進一步蔓延的趨勢;艾滋病感染者最初以國外來華者居多,後發現國內人口比例迅速增大,且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病例。

其實,艾滋病病毒(又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侵入人體後,平均經過7~10年潛伏期才開始出現臨床症狀,表現為一係列的機會性、感染性疾病和腫瘤,如卡氏肺囊蟲肺炎、真菌感染、卡波氏肉瘤等。這是由於艾滋病病毒侵害人體的免疫係統,造成了人體某種程度不可逆的免疫缺陷所致。目前,對艾滋病還沒有根治的有效辦法,也沒有供預防的有效疫苗。

難道我們對艾滋病就真的束手無策了嗎?當然不是。科學實驗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乳汁中等存在大量艾滋病病毒,這些病毒可通過三條途徑——血液、性接觸、母嬰傳播傳染給他人。至於一般社會交往,如握手、交談、共同進餐、共用洗手間或遊泳池等,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許多人擔心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病毒,但目前還未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足以證明這種傳播的可能性。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是如何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呢?

靜脈注射是主要途徑之一。調查顯示,我國靜脈吸毒者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很高。這是由於吸毒者之間共用未經消毒的注射器、針頭等器具注射毒品造成的。

不潔性接觸同樣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徑。調查顯示,賣淫者、嫖娼者和多性伴侶者是艾滋病病毒侵襲的重點人群。特別應該指出的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數年潛伏期內是沒有任何症狀的,無法憑肉眼加以鑒別,尤其是在剛感染病毒的兩周至三個月內(即醫學上所說的“窗口”期),有可能檢測不出來,而可怕的是受感染者已帶有傳染性了。

有鑒於此,奉勸吸毒者遠離毒品,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生活;至於預防性接觸感染方麵,提倡潔身自好、性伴侶相互忠誠,退而論之的權宜之計是堅持使用避孕套。

如果家人不幸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他家庭成員不必恐慌(因為艾滋病病毒不會通過日常生活接觸方式傳播),而應消除歧視,降低社會敏感度,給予感染者以理解與同情。這不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需要的,同時也是我們社會安定的需要。至於感染者的性伴侶則應嚴格遵守“安全性行為”。

艾滋病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它潛伏期長,又不容易被發現,至今還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和預防方法。所以,為了我們的健康,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隻有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我們才能預防這些疾病,真正擁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