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冠心病的自我保健
①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和生死觀,戒急、戒躁,保持心情平和。
②克服不良嗜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吸煙、酗酒是誘發冠心病的危險因素,應盡量戒除或嚴格控製限量。
③勞逸結合,合理、規律地安排生活。
④與人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⑤積極參與各種有益的活動,須把握適度、適量原則。
(6)了解一些有關知識,有利於認識和戰勝疾病,但切忌自我盲目診斷,“對號入座”,增加不必要的思想負擔。
4.腦血管病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腦血管病的危害:特別是腦血栓形成急性期病死率約為5%~15%,死亡原因中1/3由腦部病變直接引起;2/3因嚴重肺部感染、心腎功能不全等合並而死亡;伴發嚴重意識障礙、出血性梗死、腦幹損傷者預後較差。存活患者致殘率較高,僅30%可部分或完全恢複正常,患者預後生活質量下降,故加強預防十分重要。
(2)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①年齡和性別:腦血管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病率上升,男性比女性發病率高50%;②家族傾向;③高血壓病;④糖尿病;⑤心髒病;⑥高脂血症和肥胖;⑦吸煙和酗酒;⑧血液流變學異常;⑨短暫性腦缺血發作;⑩腦中風。
(3)腦血管病發病前會出現哪些先兆
突然發生眩暈、突然發生劇烈頭痛、步態異常、哈欠不斷、高血壓患者鼻出血、血壓異常、其他先兆症狀
(4)如何預防腦血管病
①控製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疲勞;②節製飲食,做到有規律、有限度、有範圍;③生活有節律,勞逸應適度;④節製性生活,保腎精;⑤保持大便通暢。
(5)腦血管病患者的飲食與營養
飲食要有節製;限製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飲食要多樣化,切記偏食;食鹽要限量;少吃甜食,特別是控製糖和巧克力的食用量;多吃蔬菜和水果;適當多吃一些具有降低血脂和軟化血管作用的食物;戒煙、戒酒。
(6)預防腦血管病複發
腦血管病複發後,會出現與首次發病時相同的症狀,如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說話不清、偏癱及偏身感覺障礙等。腦血管病的複發問題應予重視。在恢複期除積極采取各種康複措施外,還應注意治療原發病,預防腦血管病的再次複發。
5.糖尿病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患,除1型糖尿病起病較急外,2型糖尿病一般起病緩慢,難於估計時日。後者早期常無症狀,但重症及有並發症者則症狀明顯典型。糖尿病的並發症、合並症尤其多。據2001年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對全國30省市2萬餘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統計:糖尿病並發高血壓占31.9%;腦血管病占12.2%;心血管病占15.9%;糖尿病足占5%;糖尿病眼病占34.3%;糖尿病腎髒病變占33.6%;糖尿病神經病變占60.3%。我國糖尿病慢性並發症患病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患者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並發症。腎髒、眼底並發症及神經並發症已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糖尿病的預防治療是擺在我們麵前的一個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2)哪些人屬於糖尿病的危險人群
肥胖;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一級親屬(如父母親等);有妊娠糖尿病史或巨大胎兒分娩史;高血壓;高密度脂蛋白(HDL)≤0.9mmol/L;甘油三酯(TG)≥2.8mmol/L;曾有空腹血糖升高或葡萄糖耐量異常者。
(3)怎樣正確進行糖尿病的日常保健及預防
①多了解糖尿病常識,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降低代價。
②進行正確的糖尿病飲食管理,糖尿病患者飲食原則:主食一般以米、麵為主;蛋白質來源以適量大豆及豆製品為好;患者在控製熱量期間,如仍感饑餓,可以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後加一些佐料伴著吃;禁食白糖、紅糖、葡萄糖及糖製甜食;富含飽和脂肪酸的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黃油等少用,最好不用;蛋黃和動物內髒盡量少用或不用;水果可在血、尿糖控製相對穩定時,在兩餐或臨睡前食用;酒類不宜飲用;飲食除控製總熱卡外,還應做到食品多樣化;對於合並腎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除控製總熱量外,應根據病情,注意少鹽、無鹽或少鈉,控製蛋白質攝入量。
③適度運動,持之以恒。
④良好心態有利於糖尿病的預防。
6.頸椎病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頸椎病的危害:頸椎病發病時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工作,患者常常感到頭、頸、肩及手臂麻木或頸肩、背、上肢某處定位痛或放射痛或持續性隱痛、酸痛;影響腦部供血,特別是椎動脈供血不足易引起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覺障礙;腦幹症狀包括: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重者可出現對側肢體輕癱;脊髓型頸椎病可致單側或雙側下肢乏力、麻木、步態不穩、行走困難、胸腰部有束帶感,晚期可出現大小便失禁,重者完全癱瘓;交感型頸椎病還可出現交感神經症狀,如雙目幹澀、眼窩脹痛、視力下降、心悸、心律不齊、血壓波動,肢體發涼等。
(2)如何預防頸椎病
保持樂觀精神;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注意頸肩部保暖;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勞動或走路時要注意自我保護,防止閃、挫傷;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生髓之功,合理少服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發病期間要暫停騎車、編織以及需要長時間低頭活動和家務勞動等。
(3)頸椎病的日常保健
①頸部自我按摩保健;②挑選合適的枕頭;③工作期間防治頸椎病,不宜長期伏案低頭工作,在0.5~1小時後適當活動頭部;④正確運動,合理調理頸椎病(往後轉頭、回頭斜望)。
按摩頭部,用兩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額,再用手掌按擦頭部兩側太陽穴部位,然後將手指分開,由前額向枕後反複梳理頭發,每次5~10分鍾。按摩頭部可以清頭目,平肝陽使頭腦清新,脹痛眩暈消減,頭部輕鬆舒適,血壓隨之下降。此外還有擦腰背、點血壓點等法。
6.痛風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1)痛風的危害: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其臨床特點是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風性急性關節炎反複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慢性關節炎和關節畸形,常累及腎髒,引起慢性間質性腎炎和形成尿酸腎結石。而腎髒損害是痛風最常見、最嚴重的內髒損害之一,晚期可發生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害,需要血透,甚至危及生命。痛風患者容易同時合並高血壓、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痛風發作時非常疼痛,是關節中疼痛最嚴重的一種,有時甚至連走路都有困難,因疼痛來去如風,來的快,去得也快,因此稱之為痛風。
(2)痛風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①保持理想體重:忌暴飲暴食,減輕體重應循序漸進,否則都容易引起痛風的急性發作。
②合理飲食調理:以低嘌呤食物為主(海鮮與啤酒一定不要共食);限製鹽的用量;增加飲水;少吃火鍋;禁止飲酒。
③適當運動,避免過度勞累:不要做劇烈活動;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勞逸結合。
(8)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日常保健
①骨質疏鬆症危害: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特別是老年女性患病率極高。它的特點是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質變薄,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它是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疾病。它的危害主要是出現全身骨疼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
②骨質疏鬆會有哪些並發症:疼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
(3)骨質疏鬆症的預防與保健
①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最佳方式是定期檢測骨密度,一般女性40歲以後,男性45歲以後,特別是絕經後的婦女,每年都應去醫院或體檢中心檢查。早檢查、早診斷、早治療,可以抑製骨吸收,促進骨形成,提高骨密度和骨強度,降低骨折的發生。
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和增加運動,保證每日鈣的補給。
②骨質疏鬆症患者應該如何保健
飲食保健:合理安排飲食結構;飲食適量;多吃富含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的食物;主食以米、麵、雜糧為主,做到品種多樣、粗細搭配;可以配合飲食,再吃一些鈣強化食品、藥膳等;鈣質補充劑應飯後馬上服用或與飯一起吃。
運動保健:運動量為每周3次,每次每個動作20次。步行、跑步、上下樓等都可強化骨骼組織,對患者有很大益處。
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項:骨骼部位出現疼痛時,可以熱敷或做伸展及放鬆運動;站、坐、睡打了個姿勢藥正確;防止摔跤;不宜參加劇烈活動;調整心理狀態。
五、針灸與按摩保健
中醫經絡學說是針灸與按摩的理論基礎。經絡是人體內髒與體表聯係的通路,它能運行氣血,聯絡髒腑,溝通內外,貫通上下。具有傳導感應、調節氣血、調節虛實等功能。針灸、按摩是通過刺激經絡和輸穴,調節髒腑組織功能,瀉其有餘,補其不足,促使人體氣血流通,陰平陽秘。現代有很多健身操,很多保健按摩器的出現,說明利用針灸和按摩進行保健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並證實對亞健康狀態的防治作用是切實有效的。
六、身體其他部位的日常保健
1、眼部監護:定期——檢查視力,眼底;不吸煙;如果已經患有視網膜病變,則應限製運動量。
2、腎髒保護:定期檢查尿糖、尿蛋白;測量血壓;控製食鹽及蛋白質的攝入量;每半年檢查一次腎功能。
3、足部護理:每日用溫水和中性肥皂洗腳,注意洗淨趾縫;把趾甲剪短,但不要過短,輕輕磨平邊緣;冬季注意腳的保溫和防裂;穿合腳清潔柔軟的鞋和襪子,線襪透氣性好;洗腳時水溫不要過高以免燙傷。
4、牙齒護理:用軟牙刷刷牙;飯後要刷牙;在進行牙齒治療前,應告訴醫生患有糖尿病,因有可能需用抗生素;糖尿病合並口腔牙周感染時,要及早接受嚴格抗生素治療,否則容易影響牙齒功能,甚至會引起感染擴散及敗血症。
5、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保持皮膚濕潤;局部皮膚的幹燥(足趾間、腋窩、腹股溝);避免陽光暴曬;及時治療皮膚疾病。
6、自我管理:首先須麵對現實,接受挑戰,樹立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了解自己的病情。不斷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閱讀一些書籍或查詢一下疾病的信息網站。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爭取社會和家庭的關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