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的字的人們,是我的觀眾。
同時,我隱隱能接近SM的人群。S在我心裏很好理解,我有強烈的獨占欲,比起公主,我更向往女王,因為有絕對的權利和控製,公主卻要因為一個王子肯娶她,而變得有價值。M呢?在我看來,隻不過是托付。我們不必想一切,隻需要戰栗和期待,將自己完全托付出去,就像仰賴一個神一樣。隻不過神不負責解決性欲。
最後讓我來說說我的影展。其實,我何嚐不知,我選的電影過分浪漫,我的立場太過激烈,但是我覺得,在相識之初,浪漫一下又何妨?在我心裏,如我和更生長長辯論之末的結論:我並不以為同性戀需要同情,承認一樣。也承認不一樣,但是,麵對默然的大多數,我仍舊認為首先必須引起關注,電影是一種手段,當然也可反而言之,同性之戀不過是電影的一種題材、一種類型。
這個時代,我們以提及理想和信念為恥,我們大肆談論的是娛樂和消費。我們要看狡猾、姿態、中庸和平和。我們排斥激烈,排斥運動。但是我仍舊覺得,一個開始,哪怕是一個相聚的開始,你我的開始,源頭在一個飯局之上還是在一個影展之中,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觀看很簡陋,也很粗糙。其實,在我想來,更該關注的不是劇情和心態,而是電影的視線和角度。
影展可以說不算成功。人並不多,第一天約有二三十人,之後兩天遞減,但是我又覺得成功,因為最初開幕的掌聲,因為最後結束的討論。因為一個女生在黑暗中揚聲喊我:“邦妮!”就像喊一個熟悉的朋友,因為我們一起去吃火鍋喝啤酒,因為引起了幾個朋友的思考,因為一個同性戀男孩,在看完之後哭著說:“我再也不要對抗我的天性。我以後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尋找愛和幸福。”
親愛的你,我仍舊不認為我不幸福。隻要我的能量和愛都在,我就不會以為這個世界虧欠了我,哪怕讓我對愛的渴望損傷自己,我也會欣然血流如注。
我活在愛中。
最近頻頻被說成美麗而喜滋滋的我
2004年5月3日
PS:早一點康複,但願你。
PS:我昨天去爬了山,下雨了耶!穿了水簾洞,和鴿子一起合影。今天去了海邊,吃了一肚子海鮮就回來了。討厭偽名勝古跡,討厭旅行團體,討厭公廁收費。
PS:我最近發現了兩個帥哥!一個是《藍色大門》裏陳柏霖,一個是《吻我想吻的人》裏麵的Gaspard Ulliel。後者尤其迷人,隻有二十歲,清瘦幹淨,未成熟的青澀和鋒利,一如潔白的月光,月光下的馬蹄蓮,馬蹄蓮裏的露珠……以下省略惡心巴拉一千五百字,省給時尚電影雜誌。
PS:最近我和我的蘋果彼此馴養了。每逢想放棄它的時刻,我就帶著它去麥當勞,在眾人豔羨的目光中汲取堅持下去的動力。
PS:我不知道我將長成什麼樣子的大人,但是一定和我現在看到的大人不一樣!我知道這個想法本身就很孩子氣,但是我堅持這樣想。我要做哪怕拿著名貴手袋站在大廳等人,也從包裏掏出一本漫畫的大人;我要做和孩子一起討論愛情和性的大人;我要做不用“生活的壓力可以改變一切”來做借口的大人;我要做拒絕侮辱、拒絕漠視、拒絕冷漠的大人!
我們一起做,和從前的那個小女孩,一直一起生活在一個身體裏的大人。
三年五年以後,甚至更久更久以後,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的大人呢?雖然我閉上眼睛,也看不見自己,但是我看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