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我覺得,真正發掘出金城武異鄉人氣息的導演是李誌毅。《不夜城》完全是為金城武度身定做。電影裏劉建一是幫派分子,父親是日本人,母親是台灣人,他在新宿歌舞伎町的窄巷掙紮求存,卻因血統關係受兩派幫會排斥。最後他愛上女主角山本未來,卻因情勢所迫而殺死她。《不夜城》裏金城武對求生充滿欲望,像隻蝙蝠在黑夜裏尋求依托。正是這部在日本引起極大轟動的電影,奠定了金城武日後在日本一帆風順的演藝發展,也淋漓盡致地表現出金城武的邊緣特質——特立獨行且滿心傷痛。
在李誌毅另一部電影《天涯海角》中,金城武扮演了一個一直在找東西的男孩那口蟲。“我的名字就是那口蟲,而不姓那。”這個人物的獨特,的確像香港的蒙古人那樣不可思議。這個角色也非金城武莫屬,幫人尋找失物充滿的不確定性,和“找東西不可以根據表麵邏輯”這樣看似無厘頭的認真,都與金城武本身飄忽而執著的氣質符合到極致。他找的是愛,別人的也有自己的。當電影的後半場景轉至蘇格蘭,那冷峻而又略顯灰暗的畫麵伴著蘇格蘭風笛給人一種悠遠沉靜的感覺,那首關於蓬萊的老歌,總讓我不時地想起:方知卻原來不必盼蓬萊,已是埋藏心內,蓬萊就是愛。金城武在《天涯海角》中的表現最為本色,他使我們看到了他的另一麵善良、清新、敏感、充滿感情,對愛絕不放棄。
童心和成熟
1993年,《重慶森林》,金城武20歲,他在那裏自言自語;2003年,《向左走,向右走》,他30歲,依然自言自語。他依然笑的時候有點緊張,對一切激情戲都感到頭疼,全身都在擺動的奔跑以及肩膀晃動在10度至15度的步伐。他似乎並沒有變得成熟圓滑,或者遊刃有餘。
他為一點小事開心不已:最愛的UO遊戲有了進展,買了新的嫩黃電話機,可以吃到河豚或者最愛的臭豆腐、牛肉麵,他也愛吃La Tarafuku式日本牛肉,去了南極回來整整念叨了半個月,能去衝浪或者潛水。他超級喜歡狗和小動物,有一回拍攝廣告現場有很多豬,他抱起可愛的一隻就親了下去!
他為這樣一些事情不開心:討厭各種新聞,因為全世界都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到處都是盜賊、屠夫、暴動和政治;因為要做自己的網頁必須讀很多專業的書;一次在麵館吃飯,被人偷拍;情人節時,應給他的巧克力全都寄到附近一個和他一樣叫Takeshi的人家去了。
他最喜歡回憶童年往事,會唱小時候的童謠,記得小時候尿床,和哥哥打架,吞吃了硬幣去醫院,去地裏偷番薯來烤著吃,被媽媽用皮帶打。他甚至還記得吵著要買的顯微鏡,還有為了練拳腳纏著父親去買的道服……
在這個追求成熟和成就的都市中,還有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固執地拒絕著被這個社會挾裹著長大。他們可憐那些被異化的成年人,他們不想有任何偽裝或模仿的成熟,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帶著一顆童心上路。金城武就是其中之一。他身上流露出濃厚的童話氣質,因此,無論是《熏衣草》裏的赤著腳找鞋子的天使,還是《向左走,向右走》裏拉著小提琴的音樂家,他演起來毫不費力,他本身就散發著一種陽光燦爛的光輝。而當他給動畫片《泰山》配音的時候,我們不但聽到了一把溫厚的好嗓子,還聽到了感動和投入——據說他配到動情處,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