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卡耐基教你每天學一點超級(二)(3 / 3)

· 放鬆,再放鬆

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著急以及緊張、痛苦的表情——這是一種壞習慣,不折不扣的壞習慣。

——《人性的優點》

要衡量一天工作的質量是否已經達到標準,不是看你有多疲倦,而是看你多不疲倦。

下麵是一個令人吃驚而且非常重要的事實:單單用腦不會使你疲倦。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荒謬,然而科學實驗卻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是什麼使你疲勞呢?心理治療家認為,我們感到的疲勞,多半是由精神和情感因素引起的。

英國最有名的心理分析學家海德費在他的《權力心理學》裏說:“我們感到的大部分疲勞,都是心理影響的結果。實際上,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哪些因素會導致疲勞呢?當然是煩悶、懊悔、不受賞識的感覺以及忙亂、焦急、憂慮等。

這些感情因素使人容易感冒,使工作成績下降。我們之所以感到疲勞,是因為我們的情緒使身體緊張。

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指出:“憂慮、緊張和情緒不安,是導致疲勞的三大原因。”

為什麼在從事腦力勞動的時候,也會產生這些不必要的緊張呢?海德費說:“幾乎所有的人都相信越困難的工作就越得用力做,否則就不能做好。”所以我們一集中精力就皺起了眉頭,聳著肩膀,讓所有的肌肉都“用力”,實際上這對我們的思考根本沒有絲毫幫助。

碰到這種精神上的疲勞,應該放鬆、放鬆、再放鬆。

這很容易嗎?不,你要花很大力氣才能把大半生的習慣改過來。可是花這種力氣是值得的。威廉·詹姆斯在那篇名為《論放鬆情緒》的文章裏說:“美國人過度緊張、坐立不安、表情痛苦,這是一種壞習慣,地地道道的壞習慣。”緊張是一種習慣,放鬆也是一種習慣,而壞習慣應該消除,好習慣應該保持。

怎樣才能放鬆呢?是先從思想上還是先從神經上開始?都不是,應該先從肌肉開始,首先你要放鬆眼部肌肉,然後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放鬆臉部、頸部和整個身體。

但是,你全身最重要的器官,還是你的眼睛。芝加哥大學的艾德蒙·傑可布森博士說,如果你能完全放鬆你的眼部肌肉,你就可以忘記所有的煩惱了。

在消除神經緊張方麵眼睛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們消耗了全身能量的1\/4。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眼力很好的人,卻感到“眼部緊張”,因為他們自己使眼部緊張。

以擅長寫作長篇小說聞名的女作家薇姬·貝姆曾說,她小時候遇見過一位老人,教給她一生中所學過的最重要的一課。那時候,她摔了一跤,碰破了膝蓋,扭傷了手腕,有個曾在馬戲團當小醜的老人把她扶起來。在幫她把身上的灰塵撣幹淨的時候,那個老人對她說:“你之所以會碰傷,是因為你不知道怎樣放鬆自己。你應該假裝你自己軟得像一雙襪子,像一雙穿舊了的襪子。來,我來教你怎麼做。”

那個老頭就教薇姬·貝姆和其他的孩子怎樣跑,怎樣跳,怎樣翻跟頭,還一直教他們說:“要把你自己想象成一雙舊襪子,那你就能放鬆了。”

任何時候能夠放鬆,任何地方都能夠放鬆,隻是不要花費力氣去讓自己放鬆。所謂放鬆,就是消除所有的緊張和力氣。開始的時候,先想如何放鬆你的眼部肌肉和臉部肌肉,不停地說著:“放鬆,放鬆,放鬆,再放鬆!”

要從臉部肌肉到身體中心,都能感到自己的體力。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樣,完全沒有緊張的感覺。

這就是著名的女高音嘉莉·古淇所用的辦法。海倫·吉卜生告訴我,他常常看見嘉莉·古淇在表演之前坐在一張椅子上,放鬆全身的肌肉,而且下頜鬆得像脫臼一樣。這種做法非常不錯,可以使她在登台的時候,不至於感到太緊張,也可以防止疲勞。

下麵是幫你學會怎樣放鬆的建議:工作時采取舒服的姿勢。要記住,身體的緊張會產生肩膀的疼痛和精神上的疲勞。

隨時放鬆自己,使你的身體軟得像一雙舊襪子。我在工作的時候,常常在桌子上放上一雙紅褐色的舊襪子,提醒我應該放鬆到什麼程度。如果你找不到一雙舊襪子的話,一隻貓也可以。你是否曾經抱過在太陽底下睡覺的貓?當你抱起它時,它的頭就像打濕了的報紙一樣塌了下去。印度的瑜伽術也教你,如果你想要放鬆,應該多去瞧瞧貓。我從來沒有看過疲倦的貓,也沒有看到過患精神分裂症、風濕病或擔憂得染上胃潰瘍的貓。要是你能學貓那樣放鬆自己,大概就能避免這些問題了。

每天自我檢查5次,問問自己:“我有沒有使自己的工作變得比實際上的更繁重?我有沒有使用一些和我的工作毫無關係的肌肉?”這些都有助於你養成放鬆的好習慣。就像大衛·哈羅·芬克博士所說的:“那些對心理學最了解的人都知道,疲倦有2\/3是習慣性的。”

· 在感到疲勞前休息

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去,抓緊幸福的手不要放鬆。

——《人性的優點》

休息並不是浪費生命,它能讓你在清醒的時候,做更多有效率的事。

美國陸軍曾經進行過幾次實驗,證明即使是年輕人——經過多年軍事訓練而很強壯的年輕人,如果不帶背包,也要每行軍1個小時就坐下來好好休息10分鍾,他們行軍的速度才能加快,而且比其他軍隊更持久。

也許你的心髒跟軍人一樣強健。你的心髒每天壓出流過你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火車上裝油的車廂;你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量,可以持續50年、70年,甚至可能90年之久。這樣一來,心髒怎麼能承受得了呢?哈佛醫院的沃爾特·加農博士解釋說:“絕大多數人都認為,人的心髒不停地跳動著。事實上,在每一次收縮之後,它有一段時間是完全靜止的。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動70次的時候,一天24小時的實際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心髒每天的休息時間有15個小時。”

約翰·洛克菲勒有過兩次驚人的記錄:他賺到了當時全世界為數最多的財富,也健健康康地活到98歲。他如何做到這兩點的呢?他家裏的人都很長壽,這當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裏睡半個小時午覺。他會躺在辦公室的大沙發上。在睡午覺的時候,即使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也不接。

丹尼爾博士有本名叫《為什麼會疲倦》的書裏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事情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實是對身體上某些損失的修補。”

別小看短短的一點休息時間,它能產生很好的修補效果,即使隻打5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你防止疲勞。

愛迪生之所以有無窮的精力和耐力,他自己認為都來自他能隨時想睡就睡的習慣。

當亨利·福特的80大壽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去訪問他。我實在猜不透他為什麼看起來那樣有精神、那樣健康。我問他秘訣是什麼,他說:“能坐下來的時候我絕不站著,能躺下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讓自己坐著。”

我曾經把這類方法介紹給好萊塢的導演試一試,他後來告訴我說,這種方法真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位導演就是傑克·切爾托克,好萊塢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幾年前他來看我的時候,他是米高梅公司短片部經理,他說他常常感到勞累和精疲力竭。他試過很多方法,喝礦泉水、吃維生素和別的補藥,但對他一點幫助也沒有。我建議他每天去“度假”。怎麼做呢?就是當他在辦公室裏和手下開會的時候,躺下來使自己得到放鬆。

兩年時間過去了,我再見到他的時候,他說:“出現了奇跡,這是我醫生說的。以前每次和我手下談短片問題的時候,我總是坐在椅子裏,身體和心理都處於緊張的狀態。現在每次開會的時候,我躺在辦公室的長沙發上。我現在覺得比我20年來都好過多了,每天能多工作2個小時,卻沒怎麼感覺疲勞。”

如果你做打字工作,你就不能像愛迪生或是山姆·戈爾德溫那樣,每天在辦公室裏睡午覺;而如果你是一名會計,你也不可能躺在長沙發上跟你的老板討論賬目問題。可是如果你住在一個小城市裏,每天中午回去吃午飯的話,飯後就可以好好地休息10分鍾。這是馬歇爾將軍常做的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覺得指揮美軍部隊非常忙碌,所以中午必須休息。如果你已經過了50歲,還感覺自己忙得連這點時間都沒有的話,那麼趕快趁早購買人壽保險吧。

如果你根本不可能睡個午覺,至少要在吃晚飯之前躺下休息1個小時,這比喝一杯飯前酒要便宜多了。而且算起總賬來,比喝一杯酒還要有效5 467倍。如果你能在下午5點、6點或者7點鍾左右睡1個小時,你就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每天使自己多清醒1個小時。為什麼呢?因為晚飯前睡的那1個小時,加上夜裏所睡的6個小時,共是7個小時,這對你的好處遠比連續睡8個小時要多得多。

如果你從事體力勞動,休息時間多一些的話,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

我們再來重複一遍:常常休息,照你自己心髒做事的辦法去做——在你感到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你每天精力充沛的時間,起碼可以多一個小時。

· 解決真正的問題

我們常花一兩個小時開會討論問題,卻沒有人明白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人性的優點》

如果你是個生意人,也許會認為:這個標題真荒謬。我幹這行已經十幾年了,居然有人想要告訴我怎麼消除生意上50%的麻煩——簡直是荒謬絕倫。

這話一點也不錯。如果我在幾年前看到這樣的標題,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標題好像能幫助你,實際不值一文。

讓我們開誠布公吧。也許我的確不能幫你解決生意上50%的憂慮,從我剛才分析的結果來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可是,我所能做到的是,讓你看看別人是怎樣做的,剩下的就要看你了。

前麵曾經提過世界著名的亞力西斯·柯瑞爾博士的這句話:“不知道怎樣克服憂慮的人,都會短命。”

既然憂慮的後果如此嚴重,那麼,如果我能幫助你消除——即使是其中的10%,你也許會滿意。我下麵就告訴你一位企業家,如何不隻消除了他50%的憂慮,還節省了70%過去用於開會、用於解決生意問題的時間。

當然,我不會告訴你那些根本無法證實的事情,這件事情的主角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裏昂·胥孟津。多年來,他一直是西蒙出版社幾個高層的主管之一,現任紐約州紐約市袖珍圖書公司的董事長。

下麵就是他的經驗。

“15年來,我幾乎每天都要花一半的時間開會和討論問題。會上大家很緊張,坐立不安、走來走去,彼此辯論、繞圈子。一天下來我感到筋疲力盡。如果有人對我說我可以減去開會時間的3\/4,可以消除3\/4的神經緊張,我一定會認為他是癡人說夢。可是我卻製訂出一個恰好能做到這一點的方案。這個辦法我已經用了8年。對我的辦事效率、我的健康和我的快樂,都有意想不到的好處。

“下麵就是我的秘訣:第一,我立即停止15年來我們會議中所使用的程序——我那些很惱火的同事先把問題的細節報告一遍,然後再問:‘我們該怎麼辦?’第二,我定下一個新的規矩——任何一個想要把問題給我的人必須先準備好一份書麵報告,回答以下四個問題:(1)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以前我們常常花上一兩個小時,還沒人弄清楚真正的問題在哪裏)(2)問題的起因是什麼?

(我吃驚地發現我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沒能清楚地找出造成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3)這些問題可能有哪些解決辦法?

(過去會上一個人建議采用一種方法,另一個人會跟他辯論。辯論常常跑題,開完會也拿不出幾種辦法)(4)你建議用哪種辦法?

(過去開會總是花幾個小時為一種情況擔心,不斷地繞圈子,從未想過所有可行的方法,然後寫下來:這是我建議的解決方案)“現在,我的部下很少把問題拿上來了。因為他們發現,在認真地回答了上述四個問題之後,最妥當的方案就會像麵包從烤箱中自動跳出來一樣。即使非討論不可,所花時間也不過是過去的1\/3,因為討論的過程有條理而且合乎邏輯,最後都能得到很明智的結論。”

法蘭克·畢吉爾,這位美國保險業的巨子,運用類似方法,不僅消除了煩惱,而且增加了收入。他說:“我剛開始推銷保險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後來發生了一點事,使我非常氣餒。我開始看不起我的職業,幾乎都要辭職了——可是我突然想到一件事,在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坐下來,想找出我憂慮的根源。

“我首先問自己:‘問題到底是什麼?’我的問題:我拜訪過那麼多人,成績卻不理想。我和顧客談得好好的,可最後快要成交時,他們就對我說:‘我再考慮考慮,下次來再說吧。’我又得花時間去找他,讓我覺得很頹喪。

“然後我問自己:‘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回答之前,我當然得先研究一下過去的情況。我拿出過去12個月的記錄本,仔細看看上麵的數字。我吃驚地發現,我所賣的保險,有70%是在第一次見麵時成交的;另外有23%是在第二次見麵時成交的;隻有7%,是在第三、第四、第五次……才成交。實際上,我的工作時間,幾乎有一半都浪費在那7%的業務上了。

“那麼答案是什麼呢?很明顯,我應該立刻停止第二次以後的拜訪,空出的時間用於尋找新的顧客。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在很短的時間內,我就把平均每次賺2.7美元的成績提高到了4.27美元。”

法蘭克·畢吉爾現在每年接進的保險業務都在100萬美元以上。可是他曾經想放棄他那份工作,幾乎就要承認失敗。結果呢,分析問題使他走上成功之路。

下麵再列一下這幾個問題,看看你是否也能應用它們:(1)問題是什麼?

(2)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3)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4)你建議用哪種方法?

· 保持愉快的心情工作

愉快實際上就是一種幸福,愉快的心情能夠促進成功。

——《人性的優點》

工作的好壞和性情有很大的關係,愉快的心情能夠使人工作效率更高,工作質量更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愉快的心情能夠增強人的忍耐力。一位神父說:“要想成為合格的基督教徒,必須很好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實驗證明,智慧來自愉快的心情和勤奮的努力。愉快的心情有助於高尚品質的培養,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輕鬆自在、明確自己的工作。

西德尼·史密斯曾經居住在約克郡的弗斯頓,他在那裏做一名教區牧師。他工作的時候總是很快樂、很輕鬆,盡管他不喜歡這份工作。他有很強的決心,不管他做什麼事情,總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他曾經這樣寫道:“雖然我不喜歡這份工作,但是我絕對不能放棄。我要改變自己,讓自己善於從工作中發現快樂。不過這件事實施起來很難。給上級寫封信,希望調動工作,其實很容易,不過我不會那樣做。”

胡克教授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離開了利茲。他在臨走的時候說:“我會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並且會把它做好。不管我走到哪裏都會這樣。”

公益事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想把它做好,一定要有耐心,並且要長期努力。隻有這樣,才能看到成效。公益事業就像埋在積雪下的種子,經過漫長的冬季,春天到來時,它才會生根發芽,長出幼苗來。可是有很多公共事業家沒等到結果,就去世了。羅蘭·希爾算是幸運的一個,他目睹了自己努力的成果。他在格拉斯哥大學當教授時,非常勤奮,工作認真,終於研究出了社會改革措施。這些研究為《國富論》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70年後,這部作品才引起了重視,取得了一些成果。可是其他的作品仍然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愉快地工作對年輕人來說很重要。因為愉悅的心情能夠放鬆人的精神,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麵對困難的時候,隻要我們心存希望,一定能夠打敗它。愉快的心情有助於我們走向成功,因為它能改變當前的形勢。

這種愉快不僅能夠影響自己,而且可以感染他人。愉快的心情能夠激起人們工作的熱情。有了這份熱情,即使在最普通的崗位上,也能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並且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全神貫注,隻有這樣,效率才會更高。

休姆是一個追求快樂的人。他認為,一個人隻有心情愉快,才能看到事物最美好的一麵,並從中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格蘭維爾·夏普工作起來廢寢忘食,但是他從來不會忘記,在工作的間隙放鬆一下自己。有時候,他會去鄰居家裏參加晚會。到那裏之後,他會唱歌、吹笛子、吹雙簧管。每周末,他都會去教堂演出。他偶爾也會畫幾幅漫畫調節一下自己的情緒。

弗韋爾·布克斯頓也很喜歡放鬆自己。除了參加一些家庭活動之外,他會跑到鄉村,和孩子們一起騎馬。

阿諾德先生非常樂觀。他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年輕人的事業中。他的自傳得到了大家的好評,他在書裏這樣寫道:“拉勒漢派係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它的氣氛特別輕鬆、愉快。即使一位剛來上班的人,也會感受到這份激情。這裏的每一個人都會快樂地工作,並且工作的時候都很專注,因為他們的心情愉快。人們在這裏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年輕人之間的交流非常熱情,他們的內心深處充滿快樂。”

“要想產生濃厚的熱情和尊重之情,必須先學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自己的職責是什麼。這些都建立在真理和現實的基礎上,它們都屬於寬廣、仁厚的品德。隻有具備這種品質的人,才會意識到自己是為整個人類工作的。一個人會通過工作發展自己,社會也會通過人們的工作而發展。這裏沒有單方麵的追求與不公平,也沒有大家認為的好工作。人類的使命就是工作,在人們的意識中,隻有平凡和認真。人們通過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隻有不斷提高自己,才會加速走向成功的步伐。”

阿諾德是勇士豪德森的老師,豪德森從這位偉大的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在他寫給家人的一封信中,他提到了他的老師:“他對我們的影響太大了,我在印度就能感受到,並且這種影響是永遠揮之不去的。”

· 情緒掌控術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讓我們暈頭轉向的並不是工作的大勞動量,而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作、該先做什麼。

——《人性的優點》

在工作中應該養成以下幾種習慣。

1. 拿走你桌上所有的紙張,隻留下和你手頭事務有關的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工作更容易處理,也更有頭緒可循。

一家新奧爾良報紙的某位發行人曾告訴我,他的秘書幫他清理了一下桌子,結果發現了一架兩年來一直找不著的打字機。

如果桌子上堆滿了信件、報告、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就足以使人產生混亂、緊張和焦慮的感覺。更糟的是,它會讓你覺得自己有100萬件事要做,可根本沒時間做,根本做不完。這種情緒會使你憂慮得患高血壓、心髒病和胃潰瘍。

芝加哥與西北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羅西·威廉斯說:“一個書桌上堆滿了文件的人,若能把他的桌子清理一下,留下手邊待處理的一些,就會發現他的工作更容易,也更實在。我把這種清理叫做料理家務,這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如果你到華盛頓的國會圖書館去,就會看到天花板上漆著11個字,這是名詩人波普寫的:

“秩序,是天國的第一條法則。”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約翰·斯托克教授,在美國醫藥學會全國大會上宣讀過一篇論文,題目叫做《生理疾病引起的心理並發症》。在這篇文章中,他在一項“病人心理狀況研究”的題目下列出四種情況,第一種是:

“一種必要或不得不的感覺,好像必須做的事情永遠也做不完。”

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威廉·山德爾博士,曾用簡單的方法治愈了一位病人。

這位患者是芝加哥一家大公司的高級主管,當他初次到山德爾的診所去的時候,非常緊張、不安,麵臨精神崩潰的危險。在就診之前,他的辦公室有3張大寫字台,他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工作堆裏,可事情似乎永遠也幹不完。當他與山德爾談過以後,回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出一大車的報表和舊文件,隻留1張寫字台,事情一到就馬上辦完。

於是,再沒有堆積如山的公事威脅他,他的工作漸漸有了起色,而且身體也恢複了健康。

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爾斯·伊文斯·休斯說:“人不會死於工作過度,卻會死於浪費和憂慮。”

2. 區分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工作順序創辦遍及全美的市務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說,不論他出多少錢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個具有兩種能力的人。

這兩種能力是:第一,能思考;第二,能按事情的輕重次序來做事。

查爾斯·盧克曼,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在12年內變成了培素登公司的董事長,每年10萬美元的薪金,另外還有100萬美元的進項。他說他的成功原因是他具有亨瑞·杜哈提所說的幾乎不可能同時具備的那兩種能力。

盧克曼說:“就我記憶所及,我每天早上5點鍾起床,因為那時我的頭腦要比其他時間更清醒。這樣我可以比較周到地計劃一天的工作,按事情的重要程度來安排做事的先後次序。”

富蘭克林·白吉爾是美國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他不會等到早晨5點才計劃他當天的工作,他在頭一天晚上就已經計劃好了。他替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一天裏賣掉多少保險的目標。如果沒有完成,差額就加到第二天,依此類推。

如果蕭伯納沒有堅持先做的事情就先做這一原則,那他一輩子就隻能做銀行出納而不會成為戲劇家了。他擬訂了計劃,每天必須寫作至少5頁,他這樣工作了9年。

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濱遜都有一個按小時製訂的計劃表。

當然,一個人不可能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安排計劃,但按計劃做事,絕對要比隨心所欲去做好得多。

3. 當你碰到問題時,如果必須做決定,就當場解決,不要拖延我以前的一個學生,已故的霍華告訴我,當他在美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的時候,開董事會總要花很長的時間,會議要討論很多問題,但有結果的卻很少。

最後,董事會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帶著一大包文件回家看。

後來,霍華先生說服了董事會,每次開會隻討論一個問題,然後做出結論,不耽擱、不拖延。這樣所得的決議也許需要研究更多的資料。但是,在討論下一個問題前,這個問題一定能形成決議。霍華先生告訴我,改革的結果非常驚人,也非常有效,所有的陳年舊賬都了結了。日曆上幹幹淨淨的,董事們也不必帶著大包文件回家,大家也不再為沒有解決的問題而憂慮。

這是個很好的辦法,不僅適用於美國鋼鐵公司的董事會,也適用於你和我。

4. 學會如何組織、分層負責和監督很多商人都在自掘墳墓,因為他們不懂得怎樣把責任分攤給其他人,而堅持事必躬親。其結果是,很多枝節小事使他們手忙腳亂,他們總覺得匆忙、焦慮和緊張。

一個經管大事業的人,如果沒有學會怎樣組織、分層和監督,那他很可能在50多歲或60出頭的時候死於心髒病。

我過去覺得分層負責非常困難,而負責人如不理想也會產生災難,但一個做上級主管的人如果想避免憂慮、緊張和疲勞,那他必須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