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發起前,決不是作無謂的冒險,或者說,對能否奪取勝利在毫無把握的情況下就定下作戰決心,這顯然是愚蠢的。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不管怎樣的戰爭情況和戰爭行動,知其大略,知其要點,是可能的。先之以各種偵察手段,繼之以指揮員的聰明的推論和判斷,減少錯誤,實現一般的正確指導,是做得到的。我們有了這個‘一般地正確的指導’做武器,就能多打勝仗,就能變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毛澤東選集》第458 頁,人民出版社1964 年版)平型關戰役發起前,前線指戰員及八路軍統帥部之所以對這次戰役充滿了勝利的信心,因為他們在敵我雙方的作戰意圖、作戰實力以及戰法等方麵有了全麵的了解。
林彪在平型關戰鬥結束後,於10 月17 日之前撰寫了《平型關戰鬥的經驗》一文。
他寫道:
“敵人實有許多弱點可為我乘。但敵人確是有戰鬥力的,也可以說,我們過去從北伐到蘇維埃戰爭中還不曾碰過這樣強的敵人。我所說的強,是說他們步兵也有戰鬥力,能各自為戰,雖打敗負傷了亦有不肯繳槍的。戰後隻見戰場上敵人屍骸遍野,卻捉不著活的。敵人射擊的準確,運動的隱蔽,部隊的掌握,都頗見長。對此種敵人作戰,如稍存輕敵觀念,作浮躁行動,必易受損失。
林彪在指出日軍戰鬥力強的同時,也指出了日軍在作戰中的弱點。他在其總結中說:
“一到山地,敵人的戰鬥力與特長均要大大降低,甚至於沒有。步兵穿著皮鞋爬山簡直不行。雖然他們已爬到半山,我們還在山腳,但結果我們還是要先搶上去,給他們一頓猛烈的手榴彈。他們隻好像滾蘿卜一樣滾下去了。至於炮兵則難於運動與找陣地。坦克呢?有些地方使它有英雄無用武之地之感,飛機的作用也不大。
“敵人輕視中國軍隊,成了習慣,便由驕矜而疏忽,不注意偵察警戒,不愛做工事。打起仗來,先讓飛機和大炮顯神通。來到猛攻時,他們步兵連陣地也不愛占領,隻隱蔽在溝裏休息。這樣的敵人,當然便利我們襲擊。所以我們這次,一切都布置得妥妥當當了,向他們開槍了,衝鋒了。他們才知道。
“敵人不僅是藥物要靠後方輸送,連糧食都要靠日本送來。他們的後方線已扯長有幾千裏。在這樣情形下,把他們後方線一切斷,他們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們進退維穀。所以發展遊擊戰在敵後方線上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此次平型關戰鬥,我們正是派了一部分人在敵後路上阻滯其增援部隊及糧食供給……”
在了解敵人這些弱點的基礎上,我慎重初戰,戰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正確地選擇了戰場並利用有利地形,采取伏擊手段,以及正確地部署和使用兵力,注意隱蔽行動企圖,發揮了戰役的突然性和近戰特長,使日軍飛機、大炮難於發揮威力,因而取得了首戰勝利。
上述這些,就是115 師八路軍指戰員為什麼對這次戰役能夠取得勝利具有十足的信心,以及在這個信心基礎上事先就明確的一係列戰役法和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