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道?
道生萬物,道於萬事萬物中,以百態存於自然。
道是宇宙的本原,萬物的始基,包含一切未知已知。它是永恒、絕對的形而上存在;既超越主客觀的差別,又超越時間、空間、運動和因果等經驗範疇;是不可見、不可聞、不可說、不可思議的一種絕對實在。
越是不可見不可思議的東西,人們越想觸及;越是飄渺的神秘的東西,人們越想得到。
悟道便是超脫,不停的升華,觸及宇宙,尋找生命本源,成就永恒,成為與道一樣的存在。
人的貪欲是無窮的,金錢,美色,權利,還有永恒的生命,人們修道,探索大道,悟道。
東漢大陸的東方,有個叫丹江的小鎮,鎮外有座山,山下有座廟,廟裏卻沒有僧人,隻有一名老年道人帶著一個幼徒在此修行悟道。
此山名為道當山,此廟是個無僧破廟,老道人是個獨眼的殘疾老人,徒兒道號悟心。
丹江鎮在漢王朝境內,大漢王朝自建國起,便以道教為治國之教,漢王尚道,百姓尊道。丹江的道當山,便是漢王朝道教起源之地,即便丹江離王都甚遠,亦是人潮湧動,車水馬龍。求道之人,祈福之人絡繹不絕,燒香祈福,尋仙問道。
按理說,道當山下的師徒兩,本應是過著萬人敬仰,錦衣玉食的生活,無奈此為破廟,又被山頂的道當宗遮去光輝,老少兩便隻能開片田地,種些時蔬,靠著少數的香火錢為生。
道人便是修道之人,道有萬般,便有萬路,便有萬卷經書。破廟裏有很多書,沒有很多人,所以老少兩,吃飯,睡覺,讀書,悟道。
書中有道,有前人總結之道,多看看前人的道,便能尋得自己的道,這是老道人說的話,也是悟心堅信的話,他隻有這一個師傅,他便信師傅的一言一行。
悟心本以為自己會和老道人一起這樣的生活,直到他成年,直到老道人死掉,直到他死掉為止,然而在他六歲那年初夏的一個雨夜裏,撿到一個嬰兒。
明日無菜,想到雨後春筍,悟心便想著去廟畔溪邊的竹林裏尋些筍子,切碎了和著紅辣椒清炒拌飯。
溪水源頭是道當山,清露雨水甘泉混聚,溪水清冽甘甜,平日悟心提桶擔水於溪中,今夜大雨,不便擔桶,便挽起褲腿,提了破籃撐著油紙傘踏入夜色。
烏雲遮月,又無星光,四周漆黑。悟心走的很穩健,不浮不躁,對此路也很熟知,不磕不絆。滴答的雨打葉聲,咕嘎蛙蟲鳴聲,這場初夏之雨,顯得尤為可愛。時不時葉下有著星星點點的光亮,讓悟心也是微微一笑。
前麵便是小溪,雖說小溪,也末悟心膝蓋,清涼的溪水讓他不禁小小的寒顫了一下,小心翼翼的邁著腳步向那岸前行。
傘下道童挽褲,提籃渡溪斑竹。若是有光,若是有人遠望,定覺得好生美好。
趟過溪水,岸邊有著茂密的竹林,黑夜無光,悟心蹲下,一點一點的摸著,靜靜的夜裏似乎等聽到筍尖破圖生長的聲音,摸著那尖尖角,摸著那稚嫩外殼,聞著新筍的清香,輕輕地沿著筍身撥開泥土,生怕傷了筍根一分半點。
隻有完好的春筍,才是最美味的。
淅瀝的雨停了,悟心也起身了,小手擦了擦頭上的汗珠,雙手提著成了三根青筍的破籃往溪邊行去。
溪水嘩啦,時不時有敲擊木盆的叮咚聲,從遠處,飄來一直木盆,乘著溪水,歡快的下滑,一隻白嫩圓滑的小手伸出盆外,觸摸著清冽的溪水,時不時濺到臉上的水珠讓這小家夥發出了清脆的笑聲,好似林中的精靈一樣,若真的有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