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的開端(1 / 3)

一個月前:2013年7月。

雲傾從念了三年的高中裏慢步走出。今天是高考成績出來後的返校日,也是高中學生生涯的最後一次狂歡。班上的同學都相約返校日結束後去吃飯聚會,雲傾平時在班上似乎隱形人一般,這種時候竟是誰都沒有想起她來。雲傾卻也沒有不快,甚至她有些慶幸班上人此刻的不刻意忽略。她天生就不喜這種熱鬧,平日裏也不愛與人說話。用班上同學的話說,就是“那個誰誰,不說話,沒聲音的那個”。很多同班三年的同學竟連雲傾的名字都記不住。

此刻她有些悠閑地漫步在學校出來後的那條天天經過的小街上。雲傾的學校是在S市的一條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據說這所學校有長達150年的曆史,解放前曾是一所女子中學,70年代後才改成高中。到如今,學校裏還有棵100多年的鬆樹。沿著學校出來,是一條並不寬的小小的街道,雲傾每天從北到南地走過這裏,看了3年,如今對街上的每一家店都熟悉的能背出來。不過今天才10點多的光景,陽光還並不很烈,雲傾想到哥哥今天出去辦事並不會早回家,就不想早早回去獨自麵對空蕩蕩的房間。不如在這裏逛逛,當做自己對高中生涯的最後的致敬,雲傾來了興致,開始慢慢逛逛這可能今後並不能常看到的風景。

奶茶店,小吃店,布料店,小飾品店,一家家地走過去,雲傾並不覺得不耐。這些每日都能看到的風景,透著世俗好風光。不過也就是這裏才看的到這種小小的古早的店,現在的S市,到處都充斥著高樓大廈,名牌旗艦店。雲傾耐心地慢慢踱步,邊走邊看。有興致了還進店細看。一家家的逛去,不知不覺中竟是走過了坐公交車的車站,雲傾見此也無所謂,反正已經打定主意要晚點回家,索性再走遠點逛逛。

半個小時後,雲傾竟是走到了從來沒來過的雲台路古董市場。說是古董市場,現在這到處都是假貨的年頭,哪裏還有真的古董。雲台路古董市場也不過是古董愛好者的聚集地。至於這裏在賣的到底是真的古董還是假的古董,誰又能說的清呢?

不過雲傾不在乎這些。她隻是享受著這悠然時刻。

走過那一家家店鋪,透過那些玻璃貨亭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古玩文物,傳統的陶瓷器、玉石器、書畫碑拓,似乎連空氣中都泛起了古味。雲傾享受地走著。不知為什麼,雲傾從小就不愛與人說話,除了哥哥,甚至父母都並不親近。但雲傾喜歡一些古的東西,這個小小的癖好甚至哥哥也並不清楚,這是雲傾心裏小小的秘密,每次經過那些古早的建築,雲傾內心就有一種舒適感。

若論雲台路最大最富盛名的店鋪,那必屬“寶華樓”。寶華樓是幢三層仿明清建築飛簷翹角,雕花鏤紋,樓內側還建有仿古的戲台。單有這些硬件設施,還成就不了華寶樓的盛名。華寶樓之所以那麼具有傳奇色彩,還源於這裏曾經出售過一件龍袍。相傳,辛亥革命的炮聲推翻了大清王朝後,設在南京的江寧織造廠一下子沒了方向。藝匠們為了生計,隻得將原先為紫禁城裏皇子皇孫們禦製的龍袍賤價處理了。後來幾經流轉,有一件曆經風風雨雨的五爪金龍皇袍淪落戲班,再後來,不知怎麼流落到古玩市場,因為龍袍貼裏蓋了某戲班的印章,誰都當它是一件戲服。某日,有人慧眼識出了它的來曆,以數百元的低價買下了龍袍,後來轉手便是5、6萬,據說還賣賤了。這個故事就發生在寶華樓開張不久的時候。當然,寶華樓也賣平民的東西,像近代的圖書、郵票、貨幣、甚至還有S市開埠以來的老鍾表、留聲機、刀叉銀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