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教育雜談(14)(3 / 3)

(二)關於理解者 理解與寫作為學習國文的兩大目標,一般人日常生活上閱讀的時間多於寫作的時間,故理解可以說比寫作更重要。理解的條件甚複雜,檢驗理解力最簡單的標準是標點與分段。碰到一篇艱深的文章或一本書,如果你能逐句讀得斷,全體分得成段落,可以說你對於這篇文章或這本書已大致能理解的了。次之是常識的測驗,有人把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晉太原中”解作“山西太原府”,把“安祿山”解作西北之高山,這樣的大笑話,其原因是常識不足。以前所說國文科原是本身並無內容,以一切的內容為內容的。在普通文字中所謂內容,無非是些常識而已。中學畢業生盡可不懂偏僻的術語,普通書中常用的名詞究非知道不可。近來大學或專門學校的入學試題中常有常識測驗一個項目,你可以把各校的測驗題目拿來測驗自己,如自覺能力欠缺,就亟須自己補救。補救的方法是多問,多翻字典。

(三)關於語彙者 我們的言語,是因了性質或門類有著成串的排列的,表示一個意思的詞不止一個,一個詞又可與他詞合成另一個詞。這種成串的詞類,普通叫做語彙,或叫語藏。語彙分兩種:(甲)理解語彙。理解語彙是幫助閱讀時的理解的,譬如說,一個“觀” 字共有多少個解釋?和他詞拚合起來,在頭上者如“觀念”“觀感”“觀光”“觀察”……共有多少個?在末尾者如“樓觀”“壯觀”“人生觀”“達觀”“貞觀”……共有多少個?其中你所知道的有幾個?這個檢驗,某字在頭上者,最好用你日常所用的詞典來作依據,至於某字在末尾者,可去一翻《佩文韻府》等類書。或任擇數字叫朋友和你來競爭了一一寫出,看誰寫的最多,也可以。這類語彙豐富的人,就是理解豐富的人。(乙)運用語彙。這是從寫作方麵說的。譬如一個“笑”字,你在寫作中運用“笑”字的時候,因了情形,能換出幾種花樣來?與“笑”一係的詞,有“解頤”“哄堂”“捧腹”“噴飯”“莞爾”……形容“笑” 的程度的詞,有“嗬嗬”“哈哈”“嘻嘻”……你知道的有幾個?每一個意思因了情形或程度,自有一串的語彙,語彙豐富的人寫作時才能多方應用,各得其所,猶之作戰需用多數的軍隊。你該任就幾個意思,把可用的詞列舉出來,像檢閱部下軍隊似地自己檢驗一下。如果你自覺所貯藏的可用的詞不多,那就得隨時留意,好好加以補充。

(四)其他 學習國文的重要目標,不外寫作與理解二事,上麵已把寫作與理解的檢驗方法擇要說過了。前項所說的語彙是關係於寫作與理解雙方的,所以特別提開來說。此外尚有幾種值得注意的方麵:(甲)書法。書法在科舉時代向為檢驗國文能力的重要標準,自改辦學校教育以來,就被忽視了。其實書法與我們實際生活關係甚密,在現代生活中差不多沒有人可以一日不執筆的,現代工商社會中人,用筆的工作比從前士大夫都要忙。書法好壞的標準,現代亦和從前不同,應以敏捷、正確、勻淨為目標,不會寫端楷,不會臨碑版,倒不要緊。尋常需要的是行書,是鋼筆字。你對於這二者已用過相當的工夫了沒有?如果你隻會寫那些文課裏的方格字,而不能寫社會上實際需要的別種樣式的字,那麼我勸你自己趕快補習。(乙)書寫的格式。學校裏的文課,所讀的選文,書寫的格式都是平板一律的,可是我們實際生活上所寫的東西,各有一定的格式,不合這些格式,即使你書法很好也不相幹。舉例說吧,一封信裏,受信者的名字與發信人的名字,各有一定的位置。年月日該寫在什麼地方,也有一定的規矩。何種字麵須提行寫或空一格寫?如果這封信不止一張,第二張至少該在第幾行完結才不難看?又,信封上地名與人名應該怎樣安排?諸如此類,問題不少。此外如契據的格式,章程的格式,公文的格式,簡貼的格式,很多很多,你對於這種方麵已知道大略的情形了嗎?如果你隻知道抄錄文課的老格式,不懂得別的東西的寫法,隻會作家書及對於知己友人的通訊,不會對別的生疏未熟的人寫一封客氣點的信,那麼我勸你自己趕快補習。(丙)訛寫與音誤。這就是所謂“寫別字” 和“讀別字” 了。在我所見到的中學生的投稿中,別字是常碰到的,別字和簡筆字不同,簡筆字近來頗有人提倡,因為書寫便利,原該通融采納。至於別字,究是淺陋幼稚的暴露,而且有礙意思的傳達,大宜加以留意。證諸過去的文課,如果你自己知道是常寫別字的,最好把《字辨》或《字學舉隅》等類的書來補看一遍。至於讀別字,在人前常會被暗笑,遇到自己以為靠不住的讀音,須得隨時檢查字典。否則在人前不把未知道讀法的字朗讀,也是藏拙之一法。

市上正流行著什麼《會考指南》、《升學必攜》等類的書冊,這類書冊的效力如何,我不知道。我這篇文字,目的在叫畢業諸君乘此文憑將要到手的時候,自己來作一回檢驗。不但對於升學的說,也對於不升學的說的,我所說的隻是老實話,並無別的巧妙的秘訣,不知讀者會失望否。

刊《中學生》四十六期(193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