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教育雜談(1)(3 / 3)

我在創刊號那篇文字裏,曾勸中學生諸君破除徒以讀書為榮的“士”的封建觀念,養成實力。這次所接到的來信中,差不多都提及到這實力養成的問題。關於這,我實感到有答複的責任。至於答複得好與不好,且不去管他。先試就實力二字加以限製。我的談話的對手是中學生,所謂實力,當然不是什麼財力,權力,武力,也並不是學士或博士的專門學力,乃是普通一般的身心上的能力。例如健康力,想象力,判斷力,記憶力,思考力,忍耐力,鑒賞力,道德力,讀書力、發表力、社交力等就是。\r

這種能力,雖是很空洞,很抽象,卻是人生一切事業的基礎。猶如數學公式中的X,諸君學過數學,當然知道X的性質。X本身並無一定價值,卻是一切價值的總攝,隻要那公式是對的,無論用什麼數目代入X中去都會對。上麵的各身心能力,本身原不能換飯吃,成學者,或有功於革命,但如果沒有這諸能力,究竟吃不成什麼飯,成不了什麼學者,或有什麼貢獻於任何革命事業的。\r

這身心諸能力,原也可從自然環境或職業部分地獲得,例如濱海的住民常善泅泳,當兵的自會富於忍耐力。但人為的有組織的養成機關,不得不推學校教育。所謂教育,就是能力給與的設計。學校就是為施行這設計的而特造的人為的環境。\r

專門以上的學校為欲使學生直接應世,傾向常偏重於專門的知識技術的傳授。專門以下的學校所傳授的,不是可以直接應世的知識技術,其任務寧偏重於身心諸能力的養成,愈是低級的學校愈如此。所謂課程也者,無非施行教育作用的一種材料而已。專門以上的課程收得了也許就可應世,就可換飯吃,至於專門以下的學校課程,收得了仍是不能應世,換不來飯吃的。不信,讓我舉例來說:諸君花了不少的學費,費了不少的光陰,好容易了解了幾何中西摩鬆線的定理或代數中的二項式,記得了蒲公英、鯨魚的屬類與性狀,假如初中畢業時成績第一。但試問這西摩鬆線的定理和二項式的解答和關於蒲公英、鯨魚的知識,寫出來零折地賣給誰去?怕連一個大錢也不值吧。又假定諸君每日清晨在早操班上“一二三四”地操,一日都不缺課,操得非常純熟,教師獎譽,體育成績優等。試問這“一二三四”的舉動,他日應起世來,能夠和賣拳頭的江湖朋友一樣收得若幹銅子嗎?以上不過隨舉數例,其實諸君所學習著的各科無不皆然。\r

諸君讀到這裏也許又要感到幻滅了,且慢且慢,西摩鬆線二項式和蒲公英鯨魚的知識,雖不能賣錢,但因此而表現的推理力記憶力等等是終身有用的。又,幸而能升學進而求更高深的科學,這些知識當作基礎也是有用的。“一二三四”操得好,雖不能變銅子,但由此鍛就的好體格,和敏捷、忍耐、有規則等的品性,是將來幹任何職業都必要的。“功德不虛”,諸君用幾分功,究竟有幾分益處在,斷不至於落空。\r

由此可知,中等學校教育的課程,隻是一種施行教育的材料,從諸君方麵說,是借了這些材料去收得發展身心能力的。諸君在中學校裏,目的應是受教育,不應是受教材。重視書冊,求教師多發講義,囫圇吞棗似地但知受教材,不知受教育,究是“買櫝還珠”的愚笨辦法。諸君讀了我上麵的話,如果以為是對的,那麼希望諸君注意二事。\r

第一,要自覺地從各科目攝取身心上的諸能力。我上麵所說的話,原隻是普通教育上的老生常談,並非什麼新說,照理,教師們都該知道了的。他們應該注意到此,應該利用了教材替諸君養成實力,不應留聲機器似地,徒把教本上的事項來一頁一頁地切賣給諸君。但現在的學校實在太亂雜了,一年之中可換三四個校長,前學期姓張的先生來教諸君的地理,後來歸姓胡的教,這學期又換了姓王的。在這樣雜亂無序的情形之下,說不定諸君的教師之中沒有不勝任的分子。又,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事,教師雖施著正當的教育,學生如果無接受的熱心,也不會有好結果,故諸君須有養成身心諸能力的自覺才好。一個代數方程式,同級的人都能解,你如果解不出,這事本身關係原不大。但在一方麵說,就是你的記憶力或思考力不及人,不到水平線,這卻是大事。冬天早操屢次趕不上,這事本身原不算得什麼有礙,但由此而顯現著的你的這惰性,如果不改革,卻是足為你終身之累的,無論你將來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