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原料是吃不來的,要經過烹調才可口。聖書是原料,原不易讀,但我們要沙裏淘金地從原料裏烹調出可口的東西來。\r
一九一九年的回顧\r
一九一九年,到今日為止,就要告終了!這一年的曆史,在將來世界史上不知要占什麼樣的位置?這個問題就是曆史家,恐怕一時也不容易下一個簡單的猜測。世界史上最可紀念的事件大概要算“文藝複興”“宗教改革”“法國革命”,……這幾件。這種事件可以紀念的理由並不在它事件的本身,是在它所發生出來的各方麵的影響,因為事件本身是有空間與時間的限製的,它的影響是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製,可以繼續、變形隨處發展的。一九一九年中所經過的事故,在政治、經濟、社會、思想、生活各方麵,都受著一種空前的刺激,而且這種刺激,無論哪一民族哪一國家,直接或間接的多少也都受著一點。這一年對將來的關係實在不小。有人說,“一九一九年的一年,可以抵從前的一個世紀。”據我的感想,覺得這句誇大的話還不能夠形容這一年中的經過!\r
我們生在二十世紀,能夠和世界上的人一同經過這多事的一九一九年,究竟還是“躬逢其盛”,還是“我生不辰”?姑且不要管它。我們且用我們的記憶,於一九一九年將要完了的時候作一瞥的回顧。\r
這一年的經過,從世界方麵說:有大戰和議、各國罷工、過激戰爭、勞動會議……等等,從中國說:有青島問題、福建問題、西藏問題、抵製日貨、學生罷課、商人罷市、白話出版物、國民大會、學生聯合會、南北不和不戰、教員罷課……等等,從浙江一省說:有議員加薪、學生罷課、提前放假、商人罷市、虎列拉、焚毀日貨、國民大會……等等,實在可算得一個“多事之秋”!我也說不得許多,姑且限定範圍,從中國方麵說——姑且從中國的教育方麵說:\r
一九一九年中國教育界空前的一樁事,就是“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的影響,不但教育界受著,不過教育界是它的出發點,自然影響受得更大。從前的教育界的空氣何等沉滯!何等黑暗!經過了“五四運動”以後,從前底“因襲”“成規”,都受了一種破產的處分,非另尋方法重立基礎不可。雖然還有許多違背時事的教育者,“螳臂當車”地在那裏要想仍舊用老規矩,來抵抗這磅礴的怒潮,但是我們總不能承認它是有效的事業。據我所曉得,大多數學校自本學年起,教授上管理上多少都有點改動,不過改動的程度和分量有點不同罷了。\r
有人說:“五四運動以後的學風,比較以前囂張,舊法已經破壞,新精神還沒有確立,教授上管理上新的效力完全不能收得,反生出從前未有的惡風來。這種現象,難道可以樂觀麼?”我想現在的教育界,平心講來,也究竟還沒有完全上正當的軌道。不過從本學年起,已經有了一個“動”字,“動”得好,固然最好沒有了;“動”得不好,也不該就抱悲觀:因為“動”總比以前的“不動”好得多。天下本來不應該有“完全無缺”的事,逐漸改動,就是漸與“完全無缺”接近的方法,固滯不動,那是沒有藥醫的死症!我對於一九一九年的教育界,所最紀念的就是一個“動”字!\r
但是,“動”有“動”的方向和程度。一九一九年的教育界於“動”的方向和程度上麵,還有未滿人意和我們理想的地方,自然應當想法改“動”。即使沒有不滿足的地方,也應該想法再“動”。這都是應該從一九二零年做起的事!所以我既然回顧了一九一九年的教育界,還要掉過頭來迎接一九二零年的教育界!\r
家族製度與都會\r
近年以來,中國已入世界文明的旋渦,一切製度、習慣、思想、道德,從根本上都有點搖動起來。就中最成問題的就是家族製度。因為中國自國體改變以後,三綱當中已消滅了一綱,現在的製度、風俗、道德,完全立在家族製度上麵;如果家族製度再一搖動,中國的舊文明、舊道德就要全體破產。這種現象自然很危險,至於好與不好,都是另外問題;因為這種現象自身有堅牢的根據,你就是說它不好,也沒法反對。\r
對於家族製度的懷疑雖然是近代思潮的表現,但是尚有另外的原因。另外的原因是什麼?就是都會。中國近來因交通的便利及中央集權,都會漸漸興盛起來;工商突然進步,農業漸失勢力。鄉村的窮人大家趨集都會來謀生活;在鄉村的富者也大家趕到都會裏來尋他們的快樂。都會的人口逐漸增加,生活自然困難起來。但是都會所有的無非是住宅、工場、商店、戲館、妓院……自然產物絲毫沒有,完全要靠鄉村供給的。鄉村受了都會的影響,物價也自然騰貴,在鄉村的人收入漸漸不夠生活,自然也闖入都會裏來謀較充裕的生活。種種原因使都會人口增加,都會就變成生存競爭的中心點。中國沒有精確的統計,各都會的人口無從曉得;據西洋統計家說,倫敦一市的人口比蘇格蘭全土要多。中國雖然沒有這樣已甚的例,但是也可想象都會人口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