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當眾發言
有很多思維敏銳、天資聰穎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這並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隻是由於他們缺少信心。在會議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認為:“我的意見可能沒有價值,如果說出來,別人可能會覺得我很愚蠢,我最好什麼也不說。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並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這麼無知。”這些人常常會對自己許下很渺茫的諾言:“等下一次再發言。”可是他們很清楚自己是無法實現這個諾言的。長久下去,這些人就會愈來愈沒自信。
不論是參加什麼性質的會議,每次都要主動發言,要做“破冰船”,第一個打破沉默,也不要擔心你會顯得很愚蠢,因為總會有人同意你的見解。
第八,要放聲地笑,不要笑而不露笑能給人增添信心,表明了“我有信心,我是一定能行的”。但要記住,培養起自己對事業的必勝信念,並非意味著成功便唾手可得。自信不是空洞的信念,它是以學識、修養、勤奮為基礎的,缺乏自信則是以無知為前提的。前者令人尊敬,後者受人嘲諷。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緒,還能馬上化解別人的敵對情緒。如果你真誠地向一個人展顏微笑,他實在無法再對你生氣。
有一天,我的車停在十字路口的紅燈前,突然間“砰”的一聲,原來是後麵那輛車撞了我車後的保險杠,我從後視鏡裏看到他下車,也跟著下車,準備痛罵他一頓。我還來不及發作,他就走過來對我笑,並以誠摯的語調對我說:“對不起,我實在不是有意的。”他的笑容真的把我融化了,我隻有低聲說:“沒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我的敵意也變成了友善。
以上八條原則和方法,用現代科學術語來說,就是“心理暗示法”。“信心”是一種心理狀態,可以用“心理暗示法”去誘導出來。對你的潛意識重複地灌輸正麵和肯定的語氣,是提高自信心最快的方式。如果我們用一些正麵的、肯定的、自信的語言反複暗示和灌輸給我們的潛意識,那麼,這些東西就會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牢牢紮根,發展為我們的自信心。
6.保持自我本色
我們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你就是你自己,你無須按照他人的眼光和標準來評判甚至約束自己,你無須總是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加利福利亞的伊絲·歐蕾太太從小就對害羞非常敏感,她的體重過重,加上一張圓圓的臉,使她看起來更顯肥胖。她的媽媽十分守舊,認為伊絲·歐蕾太太無須穿得那麼體麵漂亮,隻要寬鬆舒適就行了。所以,她一直穿著那些樸素寬鬆的衣服,從沒參加過什麼聚會,也從沒參與過什麼娛樂活 動,即使入學以後,也不與其他小孩一起到戶外去活動。因為她怕羞,而且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程度,她常常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不受人的歡迎。
長大以後,伊絲·歐蕾太太結婚了,嫁給了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但她害羞的特點依然如故。婆家是個平穩、自信的家庭,他們的一切優點似乎在她身上都無法找到。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之中,她總想盡力做得像他們一樣,但就是做不到。家裏人也想幫她從禁閉中解脫開來,但他們善意的行為反而使她更加封閉。她變得緊張易怒,躲開所有的朋友,甚至連聽到門鈴聲都感到害怕。她知道自己是個失敗者,但她不想讓丈夫發現。於是,在公眾場合她總是試圖表現得十分快活,有時甚至表現得太過頭了,於是事後她又十分沮喪。因此她的生活中失去了快樂,她看不到生命的意義,於是隻好想到自殺……”
後來,伊絲·歐蕾太太並沒有自殺,那麼是什麼改變了這位不幸女子的命運呢?竟然是一段偶然的談話!
歐蕾太太在——本書中這樣寫道:這一段偶然的談話改變了我的整個人生。
一天,婆婆談起她是如何把幾個孩子帶大的。她說:“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堅持讓他們秉持本色。”‘秉持本色’這句話像黑暗中的一道閃光照亮了我。我終於從困境中明白過來——原來我一直在勉強自己去充當一個不大適應的角色。一夜之間,我整個人就發生了改變,我開始讓自己學會秉持本色,並努力尋找自己的個性,盡力發現自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開始觀察自己的特征,注意自己的外表、風度,挑選適合自己的服飾。我開始結交朋友,加入一些小組的活動,第一次他們安排我表演節目的時候,我簡直嚇壞了。但是,我每開一次口,就增加了一點勇氣。過了一段時間,我的身上終於發生了變化,現在,我感到快樂多了,這是我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此後,我把這個經驗告訴孩子們,這是我經曆了多少痛苦才學習到的——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要秉持自己的本色!
我們選擇什麼,我們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隻要我們找到了我們適當的地方,我們就能克服一切的困難,達成我們的目標。但這一切都需要勇氣。
周圍的人可以作為評估自我意像的一個標準。我們會接近那些用我們自認應得的方式來對待我們的人。一個自我意像健康的人,會要求四周的人尊重他;這種人善待自己,並且讓身旁的人表示,這就是他希望被對待的榜樣。
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差勁,就會容忍所有的人踐踏你、貶視你。你心裏隻有諸如此類的念頭:“我根本不算什麼”、“都怪我”或“我老是受這種待遇,說不定是我罪有應得。”
你也許要問:“我能受這樣多久?”
答案應是:“看你會輕視自己多久。”
別人隻是依照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來對待我們。跟我們交往的人,很快就會知道我們是否尊重自己。隻要我們尊重自己,別人就會如法炮製。假設你負責照顧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喂食的時候,你是否會無條件地哺喂這嬰兒?你當然會!你不會說:“聽著,小鬼!除非你做些聰明有趣的事。除非你坐起來,把二十六個字母背給我聽,或逗我笑,否則就不給你奶吃!”你喂孩子是因為他該喂,他值得你愛他、照顧他、好好待他。他值得這一切,因為他跟你一樣,是人類的一份子。
你也值得這樣的對待。你自出生以來就具備這樣的資格,現在也依然未變。世上有太多人以為,除非自己又聰明、雙英俊,領有高薪,而且比所有認得的人擅長運動、談吐幽默,否則就不配受人愛與尊重。
你值得讓人愛,讓人尊重,隻因為你是你。
大多數的人都很少想到自己真正的內在美與內在的力量。你記得在看愛情片時,劇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同甘共苦,為生活而奮鬥時,你為他們禱告,希望一切都順利。他去從軍,她離開家庭。他返鄉,她不見了。他找到她,她的哥哥卻要趕他走,她也要趕他走,而你一直都希望他們能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幕落時,他們終於結了婚,手牽手漫步在夕陽下。你擦幹眼淚,漫步走出電影院。
我們看這類電影時會流淚,因為我們真心關懷。我們愛、我們受傷,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最真、最美、最單純的心,這分心情理藏有多深,端視一個人所受傷害有多深而定,但它確實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裏。
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災難或饑荒的新聞報導,內心都不由得感到痛楚。每個人對於如何幫助這些受苦的人,都有不同的主張,但每個人都一樣地關心。這就是人性。
承認自己的人性——愛別人、體會別人處境的悲憫之心,它原本就是你的一部分。承認自己的價值,並經常提醒自己——你夠資格讓別人待你。
7.不卑不亢,相信自己
常聽到別人說:“我很不自信,我常覺得自卑”。這樣一講,就已顯得底氣不足,如果再麵臨強大的對手,隻有落荒而逃的份。
不自信,常是人的心理在作祟,還沒有進行嚐試,就說自己不行,就算給他機會,他也會無法漂亮地完成任務!
一個自信的人,他是不會承認對手的強大的,他更不會說:“我不自信!”,相反,他常會說:“我是最好的!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優秀的!”久而久之,他真的成了最好,最棒,最優秀的了!因為他以此為目標,不斷地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所以,他才不會回頭,他才不會猶豫和退縮!
不自認卑微,盡管你職務不高,薪水不多,可是,離開了工作崗位,你和別人一樣,都是平等的,沒有什麼不同。對任何人,都用一樣的態度,而不必諂媚,不必刻意討好。對任何人都不卑不亢,你就是你,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一個人貧窮點沒關係,地位低些也沒關係。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憑自己的努力改變的,或者說得極端些,不改變又怎麼樣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隻要不妨礙別人,不對不起別人,窮些苦些又怎麼樣呢?但如果一個人自輕自賤,那就麻煩了,那就沒有救了。一個自輕自賤的人,就算你的地位怎麼高,財富怎麼多,人家仍會覺得你有缺陷,仍會覺得你需要改變。當我們說一個人沒有出息的時候,主要的不是說他沒有做出成就,沒有成家立業什麼的,而是指那個人自輕自賤,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不給自己臉麵。
而自輕自賤的孿生兄弟,就是自卑。奧地利心理學家奧威爾在《自卑與人生》中說:“自輕自賤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說,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輕自賤的人。”自卑就是拿別人的優點和自己的缺點作比較時得到的那種感覺,是一種自己感覺低人一等的慚愧、羞怯、畏縮,甚至灰心喪氣的情緒。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輕視自己,總認為自己無法趕上別人,並因此而苦惱。
一個好端端的人,為什麼會自卑,會自輕自賤呢?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持和讚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欲,內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這就是說,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的結果。
人的成才道路是相當寬廣的,每個人都可以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當你取得了一定成功之後,還會繼續發現自己有不如他人之處。所以,時時知不足是有利於促進自己進步的。但若老是自卑不已,悲觀泄氣,則是有害無益的。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進行正確的自我估價。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如果隻看短處不看長處,或者誇大短處縮小長處,則會形成自卑感。苛求自己沒有短處,這是不可能的。有時,某些短處甚至還很難彌補,如身體的缺陷便是如此。積極的態度是揚長避短,以“長”補“短”。這一方麵不行,也許另一方麵比別人強。比如,盲人阿炳,雖然失去視覺,但卻拉得一手好二胡,他不就是靠聽覺和觸覺來體驗、創造生活的嗎?當認識到自己的短處時,可以設法彌補,或選擇更適合於自己的途徑發揮自己的長處,自卑的心理也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一位高考失利的青年,感到十分失意,就騎著自行車在大堤上亂走,一不留神,車子歪了下去,險些撞著坐在堤下的一個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後,他沒馬上走,而是坐在老人身邊。那是春天的一個上午,陽光明媚,清風徐來。草綠了,花開了,那些花兒,在遠遠近近的綠草間像星星一樣閃爍。無數老人、孩子在草裏徜徉,花裏漫步,也像春天的陽光一樣燦爛。隻有這位青年感到例外。
那時候,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樣在他思想裏蓬蓬勃勃。很久以來,他看見一片落葉,便傷感,覺得自己也是一片落葉;他看見一片落花,也傷感,覺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見流水,還是傷感,覺得自己的生命就在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樣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他的失意,跟他說起話來,老人說:“年輕人,怎麼這樣無精打采呢?”他當時手裏正纏著一根草,在老人問過後,他舉了舉那根草說:“我這輩子將像這根草一樣平凡。”老人沒做聲,隻是靜靜地看著他。在老人的注視下他說了起來,他說:“我是一個很不幸的人,初中時因一場病休學一年。此後,學習成績一直很差,勉強讀了高中後,又沒考上大學。”他又說:“一個人連大學都沒上過,毫無疑問是一個平凡的人,我這一輩子將在平凡中度過。但我不甘心,也不想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從小就立下誌願,一定要讓自己的人生輝煌。”說到這裏,他流淚了,他心裏裝不下太多的失意,那些失意像洶湧的洪水,終於找到了決口。
這時老人開口了,老人說:“你知道你手裏拿的是什麼草嗎?”“不知道。”“它是蒲公英。”“這就是蒲公英嗎,我常在詩人筆下見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他說。“你沒看見它開著花嗎?”“看見了,一種小花,毫不起眼。”“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輝煌。”“在詩人的筆下?”“不。”老人搖了搖頭,注視著他。
俄頃,老人站了起來,跟他說:“我帶你去看一個地方吧。”他聽從了老人的話,也站了起來。隨後,他跟著老人沿著那條堤往遠處走去。大約二十幾分鍾後,他看見了一個足以讓他一生都為之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塊很大很大的河灘,有幾十畝甚至上百畝大,整個河灘上全是蒲公英,無邊無際。蒲公英開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黃黃白白的小花,在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那樣美,那樣爛漫,那樣妖嬈,那樣蔚為壯觀,炫目輝煌。一朵小花,也可以這樣輝煌嗎?他們再沒說話,就那樣佇立著,起風了,花兒輕輕地向他湧來。他心裏一下子飄滿了那些美麗的蒲公英,忽然覺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從那以後,那漫無邊際的蒲公英一直在他眼裏爛漫著,他仿佛從那裏看見了自己。他同時也深深懂得了平凡的人生也可能充滿著不平凡的道理。
當然,對於人生來說,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一個人不必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隻是個人對自我發展和幸福美好的生活追求而已。那些每天一早來到街頭公園練武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們,那些隻要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們,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姿態和成果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沉。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
8.“我”一定能成功
成功意味著許多美好、積極的事物。成功是人生的發展目標。
人人都希望成功,每個人都想獲得一些美好的事物。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自己人生的主宰,沒有人喜歡巴結別人,過一種平庸的生活,也沒有人喜歡自己被迫進入某種狀態。
人生最實用的成功經驗,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正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並不多,而真正移山的人就更少了。
雖然我們無法靠希望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實現你的目標。但隻要你有信心,你就能移動一座山。隻要你相信你能成功,你就會贏得成功。
可能你會說,我很勤奮,但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的確,這是一種消極的力量。當你心裏不以為然或懷疑時,就會想出各種理由來支持你的“不相信”。懷疑、不相信,潛意識要失敗的心理傾向,以及不是很想成功的心態,都是失敗的上要原因。
那麼,在生活中,如何培養你的自信心呢?
在聚會、開會等場合,你要專挑前麵的位子坐。可能你已經注意到,在上述場合,後麵的位子總是最先被坐滿。大部分占據後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會太顯眼,而他們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坐在前排能建立你的信心,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規則試試看,從現在開始就盡量往前排坐。坐前排是比較顯眼,但成功義何嚐不是一種顯眼呢?
練習用你的目光正視別人。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眼神可以透露出許多有關他精神世界的信息。麵對一個不敢正視你的人,你可能就會問自己:他想隱瞞什麼呢,他怕什麼呢,他會對我不利嗎?如果你不正視別人,你的眼神就意味著:在你旁邊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我不如你;我怕你。而如果總是躲閃別人的眼神則更糟,它通常告訴別人:我有罪惡感;我做了或想了我不希望你知道的事情;我怕一接觸你的眼神,你就會看穿我。但是,如果你正視別人,就等於告訴他:我很誠實,而且光明磊落,正所謂“君子坦蕩蕩”。
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心理學家將懶散的姿勢、緩慢的步伐跟對自己、對工作以及對別人的不愉快感受聯係在一起。但是,姿勢和速度可以改變,你可以借著這種改變改變你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體語言是心靈活動的結果。那些屢遭打擊、被排斥的人,連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沒有自信心。所以,使用這種加快25%的方法,抬頭挺胸走會好一點,你就會感到你的自信心在滋長。
經常練習當眾發言。在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思路敏捷、天資很高的人,卻無法發揮他們的長處參與討論,不是他們不想參與,而是因為他們缺少信心。盡量當眾發言,就會增加信心,下次發言就更容易一些。所以,從現在開始,你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發言的機會,不要懷疑自己,你的發言的確很精彩。
經常性地放聲大笑。笑能給自己很實際的推動力,它是醫治信心不足的一副良藥,不僅如此,笑還可以化解別人敵對情緒。放聲大笑,你會覺得好日子又來了。現在,你就放聲大笑一次,然後體會一下其中的滋味。
在日本,某味精公司的社長對全體工作人員下達了“成倍地增長味精銷售量,不拘什麼意見都可提,每人必須提一個以上建議”的命令。
於是,營業部門考慮營業部門的建議,宣傳工作琢磨宣傳工作的,生產部門打算生產部門的,大家紛紛提出銷售獎勵政策、引人注目的廣告、改變瓶裝的形狀等等方案。
然而,一位女工卻苦於提不出任何建議來。她本想以“無論如何也想不出”為由而拒絕參加,但考慮到這是社長的命令,並且言明不拘什麼建議都可以,所以她覺得拿不出建議有些不合適。
就在這當中,某日晚飯時,她想往菜上撒調味粉,由於調味粉受潮而撒不出來,她的兒子不自覺地將筷子捅進瓶口的窟窿裏,用力往上攪,於是調味粉立時撒了下來。
在一旁看著的女工的母親對女兒說:“如果你提不出社長讓提的建議,你把這個拿去試試看。”
“這個?!”
“把瓶口開大呀!”
“這樣的提案!”女工本來有些不以為然,但是又無其它建議可提,於是就提出了把味精瓶口擴大一倍的提案。
審核的結果出人意料。女工提出的建議竟進人15件得獎提案之中,領得獎金3萬日元。而且此提案付諸實施後,銷售額倍增,為此,女工又破例從社長那裏領取了特別獎。
受寵若驚的女工想:“出主意,出主意,原來以為很難,沒料到這樣的提案竟然也得了獎。像這樣的提案,一天能提上兩三個。”
創新並不一定需要天才。創新隻在於你能夠找出新的改進辦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為找出了把事情做得更好的辦法,世界上的所有大發明、大發現均是如此。
上述的這位日本女工,與其說是通過這次的提議獲得了3萬日元的獎勵,還不如說通過這次提議而獲得了一種自信心。我們可以設想,等以後公司再有這樣的活動時,這位日本女工絕對不會再說自己沒有任何提議了,她會成為一個提議專家。她說不定會因此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人的自信心就是如此重要,它會使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成為一個事業上成功發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