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目標“折騰”出大成功(2 / 3)

那麼適度掌握便是一個關鍵,情況因人而異,個人經驗、素質水平和現實環境的許可是決定你中短期目標的依據。

瑪麗女士曾用一個譬喻來說明這個問題:就好像修建房屋,經驗不足時,就先建簡單的平房,有了經驗的累積後,便可以建摩天大樓了。如果連平房也建不好,就更不要說摩天大樓了。當然,如果有了建大樓的能力,卻還是去建平房,這項工作便變得乏味,缺乏挑戰性。

(3)中短期目標要有明確性,限時性。

中短期目標,或者三五年,或者一二年,有的甚至可以短至幾個月。這種短期目標,如果還不明確、具體的話,那就等於是沒有任何目標。

隻有具體、明確而有時限的目標才具有行動指導的激勵的價值。你強迫自己在一定的時限內完成一定的任務,就會集中精力,開掘潛能,調動自己和他人的積極性,為實現目標而奮鬥。

否則的話,整日隻是懶懶散散地去做一些工作,將一個月完成的事拖到兩個月後完成,或者想的隻是完成就行,時間無所謂,那麼永遠談不上成功。

(4)目標需要作必要的調整。

不管是遠大目標,還是中短期目標,你把它們設立起來,是為了指導規劃自己走向成功。所以,如果你設立的目標已經不太符合實際情況,就必須迅速做出調整和修改,千萬不能將自己定出的目標作為一成不變的教條,以僵化保守的心態來對待。

因此,每年至少要作一次檢查校正,對你製定的各種目標做出一些必要的調整修改。

情況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當時製定的目標是在當時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如果環境情況變了,難道你還能死板地固守在同一個目標上嗎?如果你始終僵化保守,你就很難發揮潛能,很難利用環境走向成功。

(5)在實踐中完善目標。

訂目標是對未來的設計,一定有許多難以把握的因素,如果你不勇敢地進行試驗、實踐,就很難知道目標是否正確。

你要學會如何設定你的目標、你的美夢和你的願望,學會如何能夠保持誌向和促其實現。就好像玩拚圖遊戲,若你在人生中沒有清楚的目標,就好像不知整體的全貌,胡亂地拚湊生命。當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標,便能在腦海裏描繪出一幅圖畫,讓神經係統得以按圖索驥,找到最需要的資料。

你得先建立個美夢,尤其是得全心全意地去做。如果你隻是隨手翻翻,不會對你有什麼幫助。希望你能夠坐下來,手裏拿支筆和一張紙,寫下自己未來的目標和計劃。

找一個讓你覺得最舒服的地方,不管是你喜愛的書桌,或是角落裏照得到陽光的椅子,隻要能讓你心靜的地方,花一個多鍾頭好好計劃一下你未來的希望。做些什麼?看些什麼?說些什麼?成為什麼?相信這會是你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你要去學習如何設定目標和預測結果,你要畫出一張人生旅程的地圖,你要勾勒出自己的方向和前進的路徑。

有限的目標會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設定目標時,要盡量伸展自己。唯有自己製定目標,才是唯一能期望實現的方法。

6.鎖定目標,鍥而不舍

荀子有雲:“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一個鎖定目標、鍥而不舍的人,定會成功,不僅是形式上的成功,更是實質上的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同樣有目標的人,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那是因為在為一件事做準備時,不但要製定明確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始終專注於這個目標,不能因為其他事情的出現而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你今天想成為一名營銷高手,明天想成為一名管理專家,後天又想當一名出色的設計師。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得不償失,你的準備工作很可能前功盡棄。這樣,顯然無法把接下來本應該做得很好的工作完成得令人滿意。請相信這樣一句話:一個好獵手的眼中隻有獵物。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和三個兒子。這天老獵人要帶三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得當,四個人來到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三個兒子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看到了什麼?”

老大回答道: “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獵槍,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垠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垠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老三的回答隻有一句話:“我隻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果然,這天老三打到的獵物最多。

目標要專一,不能遊移不定。眼中隻有獵物的老三能獵到最多獵物就是最好的佐證。但事實證明,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悲哀:他們今天是這樣一個目標,明天就是那樣一個目標,後天又是一個目標,目標遊移不定,最後一事無成。

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是沒有目標。如果說他們有目標,那隻能算為一種小打算。

有位年輕人,他每次下田用犁耕作時,由於沒有經驗,所以走得歪歪斜斜,他的父親告訴他:“你應該選定一個目標,然後朝著目標走,這樣就不會歪啦”。於是,他以遠處的另一頭牛作為目標,他想應該沒有問題了,但是耕出來的田仍然不直。這時他父親又說:“第一次是你缺乏目標,所以不直。第二次是錯在目標的移動,當然就會走歪,所以,你應該找一個固定的目標,並且要看準這個目標才行。”第三次,他選擇了遠方的一棵樹作為目標,果然犁出來的田直直的。

因此,如果目標遊移不定,實際上就是三心二意,這不但會消耗精力,而且也浪費青春,最終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一位女大學生訴說她的苦惱:第一次高考,她考上了華東師範大學,學校雖不錯,可對專業沒興趣,不到一年她退了學,她想複讀再考複旦大學。第二次,她雖然考上了大學,可不是複旦,而是一所普通大學,這次雖然專業不錯,可她又認為這個學校沒名氣,太差了,她又想退學再考,母親知道後堅決不同意她退學,為此,她感到苦惱。

這又說明了一點,你必須設定一個固定目標,這個目標必須是清晰而切實可行的,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目標一旦確定,就要付諸行動,並執著地為之追求。

“周傑倫”這三個字在很多年輕人心目中已經成為了一種信仰,現在的他,遊走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盡情地揮灑著自己的音樂才華,他的“酷”和特立獨行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的標誌。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後,周傑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在周傑倫的少年時代,他遭受了家庭的變故(父母離婚),給他的心靈留下了很深的創傷。媽媽獨立把他養大,還培養他學習鋼琴。中學畢業後,因為家境不佳不得不去當侍應生,後來,因為參加電視台的一個選秀新人的節目,才被台灣著名藝人吳宗憲發掘出去吳宗憲的唱片公司發展。一開始,周傑倫創作了很多歌曲,吳宗憲把這些歌曲推薦給了張惠妹、劉德華等歌手演唱,但是這些歌手對之不屑一顧。他一次次地麵對著冰冷的牆壁發呆,想象著自己落魄的樣子。但是即使這樣,他回想著一路成長中的種種艱難,那些嘲笑和白眼,他才知道,那夢想是真的一直留存在他的心裏,他發誓,一定要堅持自己的音樂夢想,堅定地走下去。那夢想已然成為了他的一種信仰,不能終止的靈魂追求。 終於,在背水一戰之後,周傑倫自己作詞作曲的第一張專輯《傑倫》一上市便被搶購一空,他成功了。

是的,我們在堅持夢想的道路上,或許都曾遭受過或者將會繼續遭受很多的白眼和嘲弄。我們會一遍遍地詢問自己:我真的可以嗎?這時候,要學習周傑倫的精神,繼續走下去。嘲弄我們的人最終看到的或許隻能是我們那成功的瀟灑背影。

史鐵生是中國當代的著名作家,他在20歲的花季年齡卻遭受了人生最沉痛的打擊——雙腿萎縮,餘生要與輪椅為伴了。年輕氣盛的他,當時根本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他長時間地在地壇公園裏坐著輪椅發呆。他觀察著地壇裏萬物的生長,看到一隻螞蟻都在忙碌著自己的工作。而自己呢?從此以後隻會是一個廢人了,一個百無一用的廢人。他連寫作的勇氣都沒有了。他絕望痛苦,感覺著周圍人那些冷冷的目光,想著關心著自己的母親,覺得自己淒慘無比。然而,也是在與地壇的相處中,他發現了自然萬物的生長規律,想透了人生的生死命題。他明白了,上天就是要你來世上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的。

之後的史鐵生,重新勇敢地拿起了筆,書寫者自己的人生體驗,成為了現代的心靈醫師。讀他的作品,我們體會到的他精神世界的博大和人類思想的可貴,他是自己的心理治療者,也治愈很多的精神“殘疾者”。寫作,通過寫作來表達自己是史鐵生的夢想,也永遠是他的信仰。

著名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大約從1983年起,經過了6年多的漫長而無望的等待,大多數時候都是幫劇組看器材、做點剪輯助理劇務之類的雜事。最痛苦的經曆是,曾經拿著一個劇本,兩個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麵對別人的白眼和拒絕。那時候,李安已經將近30歲了。古人說:三十而立。而他連自己的生活都還沒法自立,李安無數次地思慮:怎麼辦?繼續等待,還是就此放棄心中的電影夢?

那個時候,李安除了看電影、寫劇本外,還包攬了所有家務,負責買萊做飯帶孩子,將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他常常在做好晚飯後,跟兒子兒子坐在門口,一邊講故事給兒子聽,一邊等待“英勇的獵人媽媽帶著獵物(生活費)回家。”然而,就是這麼無望的等待,都沒能阻止李安繼續自己的電影夢想。功夫不負有心人,後來,李安的劇本得到基金會的讚助,開始自己拿起攝像機,再到後來,一些電影開始在國際上獲獎。現在的他,已然是國際大導演,憑借《斷臂山》拿到了奧斯卡小金人。正是在最黑暗時刻的堅守,永不放棄的電影夢想,支持出了一個優秀的導演。也讓我們明白了黑暗中,堅守夢想的可貴。

當夢想成為信仰,那些曾經的或者正在經受的遺憾、挫折、失敗都不會令我們感到絕望,我們擁有過更多的隻會是對未來更多的期許和更熱切的期盼。那矢誌不移的夢想追求,怎麼會經受不住一時的失意呢?“許三多”王寶強現在已然成為了一位專業的演員,取得了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但是你知曉他是一位農村出身,隻有中學學曆的背景嗎?在成名之前,王寶強的生命中隻有一個信念和夢想——要演戲,做演員。為此,他不依不饒,讓自己堅決地行走在跑龍套的隊伍中。終於,他有了“傻根”這個角色,後來就有了更多的角色,最後成功了。王寶強的夢想就是他的信仰,他堅定不移地行進,也用自己活生生的事例告訴我們,隻要有夢想,沒有什麼不可以。

由此不難看出,人生隻要有固定的目標,然後,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成功才會有希望。目標不能遊移不定。每個人麵對目標都不能二心二意,誰遊戲人生,人生就將會遊戲你,到時候隻會落得個“老大徒傷悲”的結局。

鎖定目標就是你朝著你確定的目標前進。這個目標是比較固定的,不是三心二意的,而且還是一個較高層次的。但鎖定目標,並不是說你一生就隻能有這個目標,如果你今後感覺這個目標不適合於你,或你有更高層次的目標,你可以更改。

因此,人生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你要學會製定目標,如果實踐檢驗這個目標是對的,就要鎖定,並為之而全力以赴;如果你的目標是錯的,不符合時宜的,就是更改。隻有這樣,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出色的人。

7.找準榜樣,向目標進發

有時候,年輕的我們還有些迷茫,即使擁有了夢想,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實現。這時候,如果你能找到一位榜樣,通過榜樣的成功軌跡,或許我們就能發現夢想如何實現的方法。人的一生不可能沒有榜樣,有了榜樣我們才有學習的目標、努力的標杆、前行的方向。榜樣可以是師長、家人、親友,也可以是名人、鄰居。隻要他們有專長、有創意、有素養、有追求,都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學習榜樣不是要學習他們如何賺錢,而是要學習他們如何做人處世、如何為人、如何成就事業。有了榜樣,就能努力做到最好。

1941年,有位小男孩兒出生於日本大阪一個貧寒家庭。小時候,他與木匠大叔合作,在自家的房子上加蓋了一間閣樓。看著自己這件“作品”,他非常驕傲,並由此確立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以後,當一名出色的建築師。

高中畢業時,他想報考大學建築係,但由於家庭貧困,不得不放棄了大學夢。走向社會後,他仍無法擺脫做一名建築師的夢想,於是,便幹上了家具製作和室內裝潢的工作,這些工作不僅與一名建築師的夢想遙不可及,而且收入極低,甚至無法維持生存。那段時間,他非常苦惱,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裏。

一天,他偶然在一家舊書攤上發現了瑞士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的建築作品集,立刻被這位現代建築運動代表人物那風格獨特的設計所吸引。讀了柯布西耶這本書,不僅讓他知道了什麼是建築,而且還讓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出路:柯布西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是通過自學成為建築大師的,而他自學的方式除了讀書,便是遊曆四方,隻要有機會,他就到世界各地參觀建築傑作,對他來說,這是另一種方式的閱讀……他立即決定,把柯布西耶作為自己的偶像進行複製。

複製的第一步當然是自學。為此,他開始一邊工作一邊自學,用整整一年,將大學建築係的教科書研讀完畢。接下來,他就要像柯布西耶那樣去世界各地“遊曆” 了,此後,又經過長達二十多年的奮鬥,他終於成長為一位像柯布西耶那樣的大師級人物:從1987年開始,隻有高中學曆的他先後被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聘為客座教授;1995年,在他54歲時,獲得了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成為有史以來獲此殊榮的第三位日本建築 師……他就是被譽為“清水混凝土詩人”、與“鳥巢”設計者赫爾佐格、央視新址設計者庫哈斯並稱為世界三大建築師的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所謂的“偶像複製”,其實就是學習榜樣,對照自身,積極作為。人們常說榜樣的力量的無窮的,樹立榜樣,其實是讓自己的心中有一個對照表,能對自己有更好的追求,支持自己為夢想行動。朝著榜樣的目標進發,我們可能會取得成功。

榜樣的力量是無限的,劉翔很早就知道阿蘭·約翰遜的名字了。在110米欄20個快於13秒的成績中,有9個是他創造的。他是當之無愧的“跨欄王”!他是劉翔的的一個偶像,是劉翔的榜樣。在一篇文章中,劉翔這樣寫道:“2001年在埃德蒙頓舉行的國際田徑錦標賽,我清楚地記得,那是我和約翰遜的第一次碰麵。比賽一結束,我就找到了約翰遜,讓他給我簽名,然後,我又和他照了一張相。約翰遜對我很客氣,也很友好。我知道,找他簽名和要求合影,其實是他的FANS才會做的舉動,而我是他的對手,這樣做並不是很有“麵子”。但我欣賞強者,約翰遜就是我所在的跨欄世界裏的強者。?

“2004年5月8日,日本,大阪,國際田聯大獎賽。我跑了13秒06,而約翰遜的成績是13秒13。我第一次麵對麵地戰勝了約翰遜。? 但在數萬觀眾的呐喊聲中,我還是有點迷糊:我打敗了約翰遜?是真的嗎?? 是約翰遜讓我認識到,這是真的。比賽完,他第一個走向我,同樣是那個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說了一句:“幹得漂亮,祝賀你!”那一刹那,我才回過神來,這一切都是真的,我擊敗了世界“跨欄王”!?”

約翰遜是劉翔的榜樣,劉翔能取得戰績既是劉翔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同時告訴我們,確定一個榜樣朝著榜樣的目標進發,並最終爭取成功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通過樹立榜樣爭取成功,其實和其他成功之路一樣,同樣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與努力。不同之處或許僅僅在於,人們可以借此迅速地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並沿著這條已被前人證明可行的道路更加堅定地走下去。20歲的我們還等什麼嗎?應該趕快定下自己的榜樣,向榜樣學習,我們也許像劉翔一樣超過榜樣,創作自己的輝煌。

8.找準自己的目標,努力前行人生路彎彎曲曲,夢想的實現循環往複往複。你或許已經確定了人生的目標,向自己的航向進發。然而前路可能有風雨襲來,那狂風暴雨可能會在瞬間摧毀你的航船。眼看前行無望,你能否在原地重新尋覓那夢之帆,依然重新向另外的彼岸起航?

人生有太多要做的,能做的。當我們堅定地喊出“我能”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我們讓路。我們義無反顧地出發了,既然“目標是地平線”,那別人看到的隻會是你堅毅的背影。然而走在命運的十字路口,你向左走還是向右行?那結果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左邊你看到的是泥潭還要義無反顧,那最多隻是一時的匹夫之勇難成大氣。真正大智者,懂得在決定命運的關口調整自己的航向,迂回前行,最終也能達到成功的終點。

我們要勇於嚐試,找到自己的最佳著力點。懂得自己的生命的特質,了解自己的個性,認真地抉擇自己的人生方向。沒有失敗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沒有經受過夢想破滅的人不是真正成功的人。

史玉柱是中國當代的一個著名企業家。在目前為止的他的生命曆程中,曾經受過巨大的失敗,但他能一次次地跌倒後爬起來。他先後涉獵房地產、保健品、網絡遊戲等領域。他在經曆過巨大的成功後,欠債、鋃鐺入獄使他一度陷入人生的絕境,但是之後他勇於調整方向,從頭再來,大膽創新,那著名的“今年過年不收禮,收禮隻收腦白金”的廣告深入人心,那名為“征途”的網絡遊戲在網迷們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他無數次夢想破滅過,但他最終成功地轉舵,駛入了另一方晴朗的港口,那高揚的理想風帆似乎在訴說著他生命中的一幕幕:成功,失敗,轉舵,再成功……一代文豪魯迅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少年魯迅,因自己的父親飽受疾病的困擾,決意從醫救世,不讓類似父親的悲劇再發生。於是毅然決然地遠赴日本,投於“藤野先生”門下,專於醫術。然而,在日本有一次看錄像時,看到國人的麻木看客行徑,終於奮力思索,決定棄醫從文。我們現在要討論的不是我們該如何慶幸魯迅的選擇對中國現代社會乃至之後的中國社會的影響。我們要思索的是,如果他當初沒有棄醫從文,那會是怎樣的一種結局?或許魯迅會成為一代名醫,成就懸壺濟世的美名。但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理頑疾能靠醫術醫治得好嗎?沒有他那鋒利的文學匕首,我們的國人或許還在鐵屋子裏阿Q著呢吧。可見,正式因為在關鍵的時代魯迅懂得調整自己的人生航向,所以才有了後來的“一代文豪”。他那思想者的身影在之後的中國人的心目中被逐漸地放大,直到佇立成了一種精神,一種永恒……皮爾卡丹小時候的理想是舞蹈,是當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員。然而,因為家境貧寒父母根本拿來不出多餘的錢來送皮爾上舞蹈學校。皮爾的父母不得不將他送去一家縫紉店當學徒工,希望他學一門手藝後能幫家裏減輕點經濟負擔。每天在縫紉店工作十多個小時的皮爾厭惡極了這份工作,絕望中的皮爾突然想起了他從小就崇拜的有著芭蕾音樂之父美譽的布德裏皮爾收到了布德裏的回信。皮爾以為布德裏被他的執著打動,答應收下他這個學生。但是信中卻並沒有提收他做學生的事。隻是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曆說。布德裏告訴皮爾,在他很小的時候,很想當一名科學家。可是因為當時家境貧窮,父母無法送他上學,他隻得跟一個街頭藝人過起了賣唱的日子。最後,他說,人生在世,現實與理想總是有一定距離的人,首先要選擇生存。隻有好好地活下來,才能讓理想之星閃閃發光。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不珍惜的人,是不配談藝術的。布德裏的回信讓皮爾猛然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