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強鷹還是紫領,我感受到了這種熱血、激情、責任和希望。
鮑睿2010.11.0316:58:46
阮老師,我覺得目前中國大部分大學生的自我定位意識普遍缺失或者不足。他們考慮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他們對整個國家的作用。所以,我覺得現在需要老師、學校甚至整個社會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他們的人生定位。隻有定位清晰了,以後的路才會更加明確。
而且我覺得現在的大學的思修課更多的流於書本內容,而缺少大學生接觸社會的途徑和平台。一些社會調查往往是局限於學校內,或是在網上Ctrl+C,Ctrl+V就OK了。所以,我覺得大學的思修教育需要讓大學生更多地、更直接地接觸社會。
柳思2010.11.2821:50:37
在大學的象牙塔裏,很多青年學子沉浸在和平的環境裏,可是有幾個有識之士真正放眼看看我們的四周。也許烽煙四起有些過分,可是十麵埋伏絲毫不過分。的確,我們的實力是強大了不少,可是麵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國家,我們缺乏把經濟實力轉化為其他實力的有效手段,也僅僅能夠維持它穩定,“敢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豪言壯語仍是那麼遙遠。我不鼓勵戰爭,但是麵對強敵的咄咄逼人,我們何時能發出世紀的最強音?想到這裏,真是熱血沸騰。對於別人那麼有吸引力的東西,對於我來講就是浮雲,我從來不在那些不值得的東西上浪費時間。自己天生就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而如今來到了浙大這個精英薈萃的地方,這種感覺更是強烈。一個人的實力是有限的,可是把這有限的實力放在祖國和民族滾滾向前的曆史洪流之中,就有無限的可能。是啊,讓我們向前向前向前!
毛毛2010.11.2921:24:37
我覺得現在社會的導向就是不良的,成功的定義基本上都功利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沒有體現出來。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地增強,不過民族的凝聚力未必成正比地增強。要從根本改變這種狀態,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國家要有合理的製度和導向,讓愛國奉獻者得到應有的社會地位。
媒體也應當加強宣傳,而不是大量地宣傳明星富豪,物質生活等等。
許唯傑2011.01.2623:55:07
國慶節。一個很嚴肅,很沉重,又很激動的名字。或者說,我們在這個名字後麵應該看到,這是信仰所堆砌起來的一個名字,這之下埋藏著多少革命鬥士的身軀,又流淌過多少誌士仁人的鮮血。而,這種信仰,現今卻在一點一點地流逝,一點點地消亡。在更多的普通人心中,信仰早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更有甚者,一個有信仰的人甚至會成為被嘲笑的對象。金錢,欲望填充著信仰離去之後的空白。我們該覺醒了!
我們可曾問過自己,在我們心中究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曾把家國天下擺在比生命更重要的位置去看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自古流傳至今,我們可還能擲地有聲地念響這句話?
愛國,從來不需要被刻意強調,這該是一種本能。
石慧玲2011.01.2519:29:20
“人生的意義”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命題,更是一個值得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在利己主義風靡的當今,也許更多的人想的是自己的生活,在一個小我的範圍走過一生,無所謂社會價值,無所謂有所作為,碌碌無為,何其可悲!而我們,當代青年,不該流於世俗,而是有自己堅定不移的信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大我中實現人生價值,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