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 你與夢想之間,隻差一個行動(3 / 3)

那人道:“想的東西太多,頭腦都快裝不下了。”

“我看你除了腦袋上長滿了頭發,收獲的全是垃圾。”

“垃圾?”

“隻想不做的人隻能生產思想垃圾。”思想家答道。

在父親的教導下,海明威後來終其一生也總是喜歡實幹而不是空談,並且在其不朽的作品中,塑造了無數推崇實幹而不尚空談的“硬漢”形象。作為一個成功的作家,海明威有著自己的行動哲學。“沒有行動,我有時感覺十分痛苦,簡直痛不欲生。”海明威說。正因為如此,讀他的作品,人們發現其中的主人公們從來不說“我痛苦”“我失望”之類的話,而隻是說“喝酒去”“釣魚吧”。

海明威之所以能寫出流傳後世的名著,就在於他一生行萬裏路,足跡踏遍了亞、非、歐、美各大洲。他的文章的大部分背景都是他曾經去過的地方。在他實實在在的行動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小故事大改變

我們這個世界缺少實幹家,而從來不缺少空想家。那些愛空想的人,總是有滿腹經綸,他們是思想的巨人,卻是行動的矮子;這樣的人,隻會為我們的世界憑添混亂,自己一無所獲,而不會創造任何的價值。

思想是好東西,但要緊的是要付諸行動。任何事情本來就是要在行動中實現的。

湯姆·霍普金斯:馬上行動

湯姆·霍普金斯是當今世界第一名推銷訓練大師,接受過其訓練的學生在全球超過500萬人。他是全世界單年內銷售最多房屋的地產業務員,平均每天賣一幢房子,至今仍是吉尼斯世界記錄保持人。他的成功秘訣就是馬上行動,不找太多理由。

他一遍一遍地重複“馬上行動”這句話,直到它成為習慣和行為本能。

當他早上一睜開眼睛就要說這句話:馬上行動!免得“再多睡一會兒嘛”占據腦海。

當他出門推銷時,他就立刻開口說這句話:馬上行動!免得“客戶會拒絕你”占據他的思想。

當他站在客戶的門口,就立刻開口說這句話:馬上行動!免得“猶豫不安”占據他的鬥誌和信心。

湯姆·霍普金斯曾經負責過一次全球絕無僅有的、耗資最貴的推銷計劃,那就是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的全球推銷計劃,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湯姆·霍普金斯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自己是一個行動迅速的人,不會給自己的行動找太多理由,隻需要告訴自己要馬上去做。他認為隻要去做了就能有收獲,即使是失敗也能給自己帶來一定的教訓,可以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在做之前總是在尋找說服自己的理由,也許還沒有開始行動的時候,別人已經跑到了你前麵,當你再開始跑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有一位成功者,許多人問他:“你這麼的成功,曾經遇到過困難嗎?”

“當然!”他說。

“當你遇到困難時如何處理?”

“馬上行動!”他說。

“當你遇到經濟上或其他方麵的重大壓力時呢?”

“馬上行動!”他說。

“在婚姻、感情上遇到挫折或溝通不良的話呢?”

“馬上行動!”他還是這樣說。

“在你人生過程中遇到困難都這麼處理嗎?”

“馬上行動!”他隻有一個答案。

小故事大改變

馬上行動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當你有了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不要再給自己找理由了,立即去行動!行動不需要太多理由,不必去想很多理由去說服自己行動,隻要你認定了心中的目標,就要把它付諸行動,因為隻有行動能讓你有成功的機會。

現在,也讓我們馬上行動來突破現狀!

一場100萬美元的演講

一位年輕人在大學讀書,有一天他向校長提出了改進大學教育製度弊端的若幹建議。他的意見沒被校長接受,於是他決定自己辦一所大學,自己當校長來消除這些弊端。

辦學校至少需要100萬美元。上哪兒去找這麼多錢呢?等畢業後去掙,那太遙遠了。於是,他每天都在寢室內苦思冥想如何能有100萬美元。同學們都認為他有神經病,夢想天上掉錢來。但年輕人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可以籌到這筆錢。

終於有一天,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打電話到報社說,他準備明天舉行一個演講會,題目叫《如果我有100萬美元》。第二天的演講吸引了許多商界人士。麵對台下諸多成功人士,他在台上全心全意、發自內心地說出了自己的構想。最後演講完畢,一個叫菲利普·亞默的商人站了起來,說:“小夥子,你講得非常好。我決定投資100萬,就照你說的辦。”就這樣,年輕人用這筆錢辦了亞默理工學院,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伊利諾理工學院的前身。而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備受人們愛戴的哲學家、教育家岡索勒斯。

小故事大改變

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付諸行動尤為重要。如果說敢想就成功了一半,那麼另一半就是去做。立刻行動,現在就去行動,大量的行動,持續不斷的行動。這樣,你才會成功。

人生就是一頓自助餐

一位老人從東歐來到美國,在曼哈頓的一間餐館想找點東西吃,他坐在空無一物的餐桌旁,等著有人拿餐盤來為他點菜。

但是沒有人來,他等了很久,直到他看到有一個女人端著滿滿的一盤食物過來坐在他的對麵。

老人問女人怎麼沒有侍者,女人告訴他這是一家自助餐館。果然,老人看見有許多食物陳列在台子上排成長長的一行。“從一頭開始你挨個地揀你喜歡吃的菜,等你揀完到另一頭,他們會告訴你該付多少錢。”女人告訴他。

老人說,從此他知道了在美國做事的法則:“在這裏,人生就是一頓自助餐。隻要你願意付費,你想要什麼都可以,你可以獲得成功。但如果你隻是一味地等著別人把它拿給你,你將永遠也成功不了。你必須站起身來,自己去拿。”

小故事大改變

人生是一頓自助餐,說得多好啊!自助,就意味著你要靠自己,要主動出擊,尋找機會。成功固然需要機遇,但是幸運女神不會垂青於守株待兔的人。

快樂靠自己尋找,煩惱靠自己掃除,心靈靠自己主宰,生活靠自己調理,心境靠自己營造,成功靠自己奮鬥。如果隻是一味 “等、靠、要”,無疑是坐以待斃。

行動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

有一位名叫西爾維亞的美國女孩,她的父親是波士頓有名的整形外科醫生,母親在一家聲譽很高的大學擔任教授。她的家庭對她有很大的幫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她從念中學的時候起,就一直夢寐以求想當電視節目主持人。她覺得自己具有這方麵的才幹,因為每當她和別人相處時,即使是生人也都願意親近她並和她長談。她知道怎樣從人家嘴裏“掏出心裏話”。她的朋友們稱她是他們的“親密的隨身精神醫生”。她自己常說:“隻要有人願給我一次上電視的機會,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為達到這個夢想而做了些什麼呢?其實什麼也沒有!她在等待奇跡出現,希望一下子就當上電視節目主持人。

西爾維亞不切實際地期待著,結果什麼奇跡也沒有出現。

誰也不會請一個毫無經驗的人去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而且節目的主管也沒有興趣跑到外麵去搜尋天才,都是別人去找他們。

另一個名叫辛迪的女孩卻實現了西爾維亞的夢想,成了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她不像西爾維亞那樣有可靠的經濟來源,所以沒有白白地等待機會出現。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學的舞台藝術係上夜校。畢業之後,她開始謀職,跑遍了洛杉磯每一個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但是,每個地方的經理對她的答複都差不多:“不是已經有幾年經驗的人,我們不會雇用的。”

但是,她不願意退縮,也沒有等待機會,而是走出去尋找機會。她一連幾個月仔細閱讀廣播電視方麵的雜誌,最後終於看到一則招聘廣告:北達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電視台招聘一名預報天氣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歡北方。但是,有沒有陽光,是不是下雨都沒有關係,她希望找到一份和電視有關的職業,幹什麼都行!她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動身到北達科他州。

辛迪在那裏工作了兩年,最後在洛杉磯的電視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過了五年,她終於得到提升,成為她夢想已久的節目主持人。

為什麼西爾維亞失敗了,而辛迪卻如願以償呢?

西爾維亞那種失敗者的思路和辛迪的成功者的觀點正好背道而馳。分歧點就是:西爾維亞在10年當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機會;而辛迪則是采取行動,最後,終於實現了夢想。

小故事大改變

隻有幻想而不采取行動的人,永遠不會成功。行動是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