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14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4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14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03545050460982306,7261897836638243896]}]},\"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樹立信心,相信自己
那些積極向前,肯定自己有更大的價值的人,往往能得到很高的回報。這種人相信自己能處理艱巨的任務,結果他們真的做到了。這樣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待人接物等,都顯示出他是專家,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
瑪麗生長在一個普通的猶太家庭中,從小的家庭教育培養了瑪麗的高度自信。獨立不羈的個性使她常常有一種心理優越感。瑪麗所在的學校經常請人來校演講,每次演講結束,她總是第一個站起來大膽地提問。不管她的問題是否幼稚,是否尖銳,她總是充滿好奇地脫口而出,而其他的女孩子則往往由於膽怯而不敢開口,她們隻是麵麵相覷或抬眼望著天花板。
每次回家後,瑪麗向父親彙報學校的情況時,父親總是鼓勵她:“好孩子,你有這樣的自信,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你一定會成為一個出色的辯論家。”
父親的不斷鼓勵使瑪麗對自己的口才充滿了自信。瑪麗上中學時,她是學校辯論俱樂部的成員,演講從不怯場。但老實說,當時瑪麗的演講技巧一點也不高超,用她同學的話說就是根本不能振奮人心,這自然不受同學歡迎。但是,即使這樣,瑪麗也毫不在意,一有機會就上台演講。
有一次,因為她講的內容大家不感興趣,而且她又講了很長時間,台下噓聲、諷刺聲、嘲笑聲隨之而起。但是,瑪麗自信好強的個性卻使她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裏,依然堅持演講下去。到後來,聽她演講的人都跑光了,她卻仍然坦然地把自己想講的話講完才停止。許多同學對她這種個性不理解,而她對別人的議論也毫不在乎,一直維持著獨立自信的個性。
當自己麵臨困境時,猶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會贏”,而不是“我可能會輸”。當自己與別人競爭時,猶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跟他們一樣好”,而不是“我無法跟他們相比”。當出現機會時,猶太人最先想到的是“我能做到”,而不是“我不能做到”。他們深知自信的重要性,並對他們的子女從小就灌輸這種思想。
有個猶太小男孩,頭戴球帽,手拿球棒和棒球,全副武裝地走到自家後院,大聲喊:“我是世上最偉大的棒球手。”他滿懷自信地說完後,便將球往空中一扔,然後用力揮棒。雖然沒打中,但他毫不氣餒,繼續將球拾起,往空中一扔,然後大喊一聲:“我是最厲害的棒球手。”他再次揮棒,可惜仍是落空。他愣了一下,然後仔仔細細地將球棒與棒球檢查了一番。之後,他又試了第三次,這次他仍告訴自己:“我是最傑出的棒球手。”然而,他這一次的嚐試還是落空了。“哇!”他突然跳了起來,“我真是一流的投球手。”
信心的大小決定了成就的大小。庸庸碌碌,過一天算一天,總認為做不了什麼事的人,僅能得到很少的報酬。這樣的人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出偉大的事情,結果他們就真的不能;如果認為自己很不重要,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就真的無足輕重。久而久之,連你的言行舉止也會表現得缺乏自信。如果你不能將自信抬高,你就隻能在自我評估中萎縮,變得愈來愈渺小。而且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也會使別人怎麼看待他。於是,這種人在眾人的眼光中會變得更加渺小。
相反,那些積極向前,肯定自己有更大的價值的人,往往能得到很高的回報。這種人相信自己能處理艱巨的任務,結果他們就真的能做到。這樣的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包括待人接物等,都顯示出他是專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每個父母都應該像猶太父母那樣,教育孩子從小樹立信心,相信自己。
信任能克服一切困難
信任,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去爭取勝利。如果你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斯帕克急匆匆地回到家,準備把院子裏的一些必須做的工作處理掉。當他正在打掃院子裏的落葉時,5歲的兒子尼克走過來,拉了一下斯帕克的褲腿:“爸爸,我需要你幫我寫一個牌子。我打算把我的一些石頭賣掉。”
尼克一直對石頭很著迷,他從各處搜集了許多。此外,別人也送給他一些。在他家的車庫裏,放著滿滿一籃子的石頭。他定期為它們清洗、分類和重新堆放,它們是他的珍寶。
過了一會兒,尼克拿著父親給他寫的牌子,一隻小籃子和四塊最好的石頭向車道盡頭走去。在那裏,他把石頭一字兒排開,把籃子放在它們的後麵,自己則在地上坐下來。斯帕克從遠處注視著兒子,關注著事情的發展。
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沒有一個人從那裏經過。斯帕克走過車道,來到兒子麵前,想看看他正在做什麼。
“怎麼樣,尼克?”斯帕克問。
“很好。”他回答。
“這個籃子是做什麼用的?”斯帕克問。
“放錢的。”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你給石頭定價多少?”
“每塊1美元。”尼克說。
“尼克,沒有人會願意出1美元買一塊石頭的。”
“不,有人願意的!”
“尼克,我們這條街道一點也不繁華,沒有什麼人從這裏經過。你為什麼不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去玩一會兒呢?”
“不,有許多人從這裏經過,爸爸。”他說,“人們在我們這條街道上散步,騎自行車鍛煉,還有人開著他們的汽車到這裏來看房子。這裏有很多人。”尼克一直耐心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又過了一小會兒,一輛小型貨車沿著街道駛過來。尼克精神抖擻地把他的牌子舉起來,使它正對著那輛小型貨車。斯帕克凝神注意觀察著。當那輛小型貨車從尼克麵前慢慢經過的時候,他看見一對年輕夫婦正伸著脖子,在看尼克的牌子上的字。他們繼續沿著這條道路向前方的死胡同開去,不大一會兒,他們原路折回來了。當他們再次從尼克身邊經過的時候,車上的女士搖下了玻璃窗。斯帕克聽不見他們的談話,但他看到她轉過頭對那個開車的男人說了些什麼,然後那個男人遞給她1美元。她下了車,走到尼克麵前,在對那些石頭作了一番仔細地觀察比較之後,她選中了其中的一塊,遞給尼克1美元,然後離開了。
斯帕克坐在院子裏,看著尼克向自己跑過來。他手裏揮舞著那張1美元的鈔票,嘴裏大聲嚷著:“我賣了1美元!”
故事中,這位猶太父親並沒有完全限製兒子,而是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這正是猶太民族的教育智慧。
在學校裏,猶太拉比們常教育孩子說:
信任,能使人努力克服困難,排除障礙,去爭取勝利。如果你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你就能做成任何事情!
困難時靠自己的決心拯救自己
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遇到困難時,不會總是有人奇跡般出現,前來救你。能救你的,隻有你的苦幹決心和奮鬥出頭的決心。
——
萊德認為自己的母親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父親因心髒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母親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毅然擔負起撫育萊德和他哥哥的責任。
萊德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報紙的工作。他幹那份工作是因為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麼一點點錢。但萊德不想做這份工作,因為他要到鬧市區去取報紙賣報紙,然後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回到家時,便對媽媽說自己決不再去賣報了。
“為什麼?”母親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那兒的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母親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可以不必跟他們學。”
母親並沒有吩咐萊德該回去賣報,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因為母親自己就會這樣做。那天稍晚時候,萊德在聖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麵會凍死的。”結果,萊德做了他知道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後繼續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後再回家。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這並不是罷手的理由。
等到萊德長大以後,每次出門時,母親都會告誡他:“要學好,要做得對。”人生可能遇到的事,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母親教育萊德一定要苦幹。母親會說:“要是牛陷在溝裏,你非得拉它出來不可。”不論你喜歡不喜歡,舒服不舒服,總是要把牛拉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