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掌握一個技巧(1 / 3)

想要贏得好人緣,就必須掌握一個技巧,這就是溝通的技巧。

溝通不是件困難的事,我們每個人每天不都在與他人溝通嗎?從表麵上來看,溝通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它像我們呼吸空氣一樣的自然。但是,一件事情之所以存在,並不表示我們已經將它做得很好了。由於“溝通”是如此平凡,以致我們很容易忽略它的複雜性,也不肯承認自己缺乏這項重要的基本能力了。

如果我們有意成為一位更成功的溝通者,那麼我們就應該認識到:雖然溝通看起來很容易,但是有效溝通卻是一項非常困難和複雜的行動。我們經常使用溝通這個詞,卻不知道它是最常被誤解的詞之一。我們雖然經常在用它,卻對它的意義沒有一個共同的認識。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一般人所認為“溝通”的定義,竟有2600種之多,從一般的宴會請柬到摩西十誡,真是包羅萬象。

你認為溝通是什麼呢?當你的顧客以皺眉頭來回敬那一句“早安”時,算不算是一種溝通呢?

你一定會認為那是一種溝通。雖然皺眉頭並不一定是一種有意圖的訊號,但那畢竟是一個訊號。“溝通”在實際上的意義遠超過簡單資料的傳遞。它與人們的感情、態度、士氣、動機、氣氛、身體狀況、環境等都有關係。如果我們認為思考是溝通的基礎(因為每一件有目的的溝通均開始於一項思想或創意),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建立兩翼。其一翼我們稱為“發送技巧”,包括“說”和“寫”;另一翼是“接收技巧”。包括“聽”與“讀”。另外,所謂“非語言”(比如麵帶微笑)溝通,對發送者以及接收者,都屬重要的技巧。我們必須牢記“說”、“寫”、“聽”、“讀”以及“非語言”等這些技巧,都屬於溝通的內涵。

溝通的能力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來的,這是大錯特錯的觀念。如果你相信這種說法,將永遠無法改進溝通的技巧。“溝通”是一種經過學習的行為,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改變這種行為。

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遺傳、環境、經曆、教育、性格以及其他因素對我們溝通能力的發展有影響。可是,我們必須知道,成功的溝通必須付出心血始可獲得,也是人生中最值得努力學習的領域。

養成微笑的習慣

微笑能獲得人們對你的好感。

現實的工作、生活中,一個人對你滿麵冰霜、橫眉冷對,另一個人對你麵帶笑容、溫暖如春,他們同時向你請教一個工作上的問題,你更歡迎哪一個?顯然是後者,你會毫不猶豫地對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而對前者,恐怕就恰恰相反了。一個人親切、溫和,洋溢著笑意,遠比他穿著一套高檔、華麗的衣服更引人注意,也更容易受人歡迎。因為微笑是一種寬容、一種接納,它縮短了彼此的距離,使人與人之間心心相通。喜歡微笑著麵對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走入對方的天地。難怪人們強調:“微笑是成功者的先鋒。”的確,如果說行動比語言更具有力量,那麼微笑就是無聲的行動,它所表示的是:“我很喜歡你,你使我快樂,我很高興見到你。”笑容是結束說話的最佳“句號”,這話真是不假。

有微笑麵孔的人,就會有希望。因為一個人的笑容就是他傳遞好意的信使,他的笑容可以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沒有人喜歡幫助那些整天皺著眉頭、愁容滿麵的人,更不會信任他們。

很多人在社會上站住腳是從微笑開始的,很多人在社會上獲得了極好的人緣也是從微笑開始的,很多人在事業上暢行無阻也是通過微笑獲得的。微笑是十分奇妙的,它能在生活中蕩開一層層水圈,把生活的湖泊變成一種源自於生命深處的美感。任何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給別人留下好感,這種好感可以創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氣氛,可以使彼此結成友善的聯係。

一個人在社會上就是要靠這種愉快的聯係才立足的,而微笑正是打開愉快之門的金鑰匙,是麵對人生的好方法。

有人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以證明微笑的魅力。他給兩個人分別戴上一模一樣的麵具,上麵沒有任何表情;然後,他問觀眾最喜歡哪一個人,答案幾乎一樣:一個也不喜歡。因為那兩個麵具都沒有表情,他們無從選擇。接下來,他要求兩個模特兒把麵具拿開,現在舞台上有兩張不同的臉,他要其中一個人把手盤在胸前,愁眉不展並且一句話也不說,另一個人則麵帶微笑。他再問每一位觀眾:“現在,你們對哪一個人最有興趣?”答案也是一樣的,他們選擇了那個麵帶微笑的人。

上麵這則例子充分說明了微笑是最受歡迎的。如果微笑能夠真正伴隨著你生命的整個過程,這會使你超越很多自身的局限,使你的生命由始至終生機勃發,輝煌粲然。用你的微笑去歡迎每一個人,那麼你就會成為最受歡迎的人。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服飾儀容對自己社交、辦事的重要,因此,臨出門前,總是要對著鏡子特意打扮一番,看領帶是否平整、頭發是否淩亂、化妝是否恰到好處,惟恐因衣著的粗俗和妝飾的不雅而製造笑料或被人輕視,從而達不到辦事目的。但是,我們也不可忽略了另一種魅力,那就是微笑,很少有人意識到微笑將會對辦事產生的影響。其實,對於社交、辦事來說,整理表情有時比整理服飾、化妝更重要。

卡耐基鼓勵學員花一星期的時間,訓練每時每刻都對別人微笑,然後再回到講習班上來,談談所得的結果。情況如何呢?我們來看看威廉·斯坦哈寫來的一封信。他是紐約證券股票市場的一員。

斯坦哈在信上說:“我已經結婚18年了,在這段期間裏,從早上起來到我上班的時候,我很少對我妻子微笑,或對她說上幾句話,我是百老彙最悶悶不樂的人。既然你要我以微笑取得的經驗發表一段談話,我就決定試一個星期看看。因此,第二天早上梳頭的時候,我看著鏡中滿麵愁容的自己,說:‘今天要把臉上的愁容一掃而光。你要微笑起來,現在就開始微笑。’當我坐下來吃早餐的時候,我用‘早安,親愛的’跟妻子打招呼,同時對她微笑。你曾說她可能大吃一驚,你低估了她的反應。她簡直被搞糊塗了,驚詫萬分。我對她說,你以後會習慣我這種態度的。現在已經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來,我們家的幸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現在我去上班的時候,就會對大樓的電梯管理員微笑地說‘早安’;我也微笑著和大樓門口的警衛打招呼;當我跟地鐵的出納小姐換零錢的時候,我微笑著;當我站在交易所時,我會對那些從未見我微笑的人微笑。我很快發現,每一個人對我也報以微笑。我以一種愉悅的態度對待那些滿腹牢騷的人。我一麵聽著他們的牢騷,一麵微笑,於是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我發現微笑給我帶來更多的好人緣。”

請細讀艾勒·哈巴德這段忠告——但記住,細讀對你無濟於事,除非你把它應用起來:“每當你出門的時候,應該縮起下巴,把頭抬得高高的,讓肺部充滿空氣;沐浴在陽光中,用微笑來招呼朋友們,每次握手都使出力量。不要擔心被誤解,不要浪費時間去想你的敵人。

試著在心裏肯定你所喜歡做的是什麼,然後在明確的方向之下,你會徑直去實現目標。心裏想著你所喜歡做的那些有意義的事情,當歲月消逝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無意中掌握了實現你的希望所需要的機會,正像珊瑚蟲從海水汲取所需的物質一樣。在心中想像著那個你希望成為的誠實的、智慧的、能幹的人,而這種想法,會使你每時每刻都在向那個理想的人轉化……思想是至高無上的。保持一種正確的人生觀——勇敢、坦白和愉快。思想正確就等於創造。一切事物來自希望,而每一個誠摯的祈禱,都會實現。我們心裏想什麼,就會變成什麼。把下巴縮起來,把頭部高高昂起,我們是明天的上帝。”

學會聆聽

某電氣公司的約瑟夫·韋伯,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富饒的荷蘭移民地區作一次視察。

“為什麼這些人不使用電器呢?”經過一家管理良好的農莊時,他問該區的代表。“他們一毛不拔,你無法賣給他們任何東西,”那位代表厭惡地回答,“此外,他們對公司怨氣很大。

我試過了,一點希望也沒有。”也許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但韋伯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嚐試一下,因此他敲敲那家農舍的門。門打開了一條小縫,屈根堡太太探出頭來。

“一看到那位公司的代表,”韋伯先生開始敘述事情的經過:“她立即就當著我們的麵,把門砰地一聲關起來。我又敲門,她又打開來;而這次,她把反對公司和對我們的不滿一股腦兒地說出來。

“ ‘屈根堡太太。’我說:‘很抱歉打擾了您,但我們來不是向您推銷電器的,我隻是要買一些雞蛋罷了。’她把門又開大一點,懷疑地瞧著我們。

“‘我注意到您那些可愛的多明尼克雞,我想買一打鮮蛋。’“門又開大了一點。‘你怎麼知道我的雞是多明尼克種?’她好奇地問。

“‘我自己也養雞,而我必須承認,我從沒見過這麼棒的多明尼克雞。’“‘那你為什麼不吃自己的雞蛋呢?’她仍然有點懷疑。

“‘因為我的來亨雞下的是白殼蛋。當然,你知道,做蛋糕的時候,白殼蛋是比不上紅殼蛋的,而我妻子以她的蛋糕自豪。’“‘到這時候,屈根堡太太放心地走出來,溫和多了。同時,我的眼睛四處打量,發現這家農舍有一間修得很好看的奶牛棚。

“‘事實上,屈根堡太太,我敢打賭,你養雞所賺的錢,比你丈夫養乳牛所賺的錢要多。’“這下,她可高興了!她興奮地告訴我,她是比她的丈夫賺錢多,但她無法使那位頑固的丈夫承認這一點。

“她邀請我們參觀她的雞棚。參觀時,我注意到她裝了一些各式各樣的小機械,於是我介紹了一些飼料和掌握某種溫度的方法,並向她請教了幾件事。片刻間,我們就高興地在交流一些經驗了。不一會兒,她告訴我,附近一些鄰居在雞棚裏裝設了電器,據說效果極好。她征求我的意見,想知道是否真的值得那麼幹……“兩個星期之後,屈根堡太太的那些多明尼克雞就在電燈的照耀下,滿足地叫喚了。我推銷了電氣設備,她得到了更多的雞蛋,皆大歡喜。

事情的要點就在於:如果韋伯先生不是讓屈根堡太太自己說服自己的話,就根本沒法把電器設備賣給這個農戶!

學會聆聽,讓你更容易被人們接納。

在生活中許多人常易犯這樣的毛病,一旦打開話匣,就難以止住。其實,這種人得不償失,因為他們自己付出的太多,話說得多了,既費精力,又給他人傳遞的信息太多,也還有可能傷害他人。另外,他們無法從他人身上吸取更多的東西,當然問題不在於別人太吝嗇,而是他不給別人機會。看來,那些口若懸河的人確實該改改,否則會吃更多虧。尤其是推銷員常犯這種劃不來的錯誤。為了使多數人同意他們的觀點,總是費盡口舌。讓對方盡情地說話!

他對自己的事業和自己的問題了解得比你多,所以向他提問吧,讓他把一切都告訴你。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話,你也許很想打斷他。不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爭著要說的時候,他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下去,抱著一種開闊的心胸,誠懇地鼓勵他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當然,也不能隻是聽對方的談話,自己偶爾也要跟著說幾句,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對方說:“我對釣魚很感興趣。”這時如果能這樣說:“我沒釣過魚,但釣魚一定很有意思吧!”

或“您能把釣到的魚親手做成菜嗎?”這樣對話就可以順著自己的問話展開,談話也就得以順利地進行下去。可是,僅僅如此,還是不夠的。人們的交談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什麼時候說就什麼時候說。交談時說者和聽者雙方互相配合才能使談話進行下去。按照說者和聽者互換位置的規則,交談才能夠平穩地進行下去。這種規則好像交通規則一樣,即使沒有警察指揮,大家也都知道要紅燈停、綠燈行。交談的規則雖然沒有交通規則那樣明顯,但也是被嚴格遵守著的。

交流是雙向的。在聽完對方的談話後,自己也要發表一些言論。可以這樣說:“我有一個親戚,他是個釣魚迷……”由此就得以自己說一些話題,使自己變成說者,對方變成聽者。這樣不斷互換位置的談話就好像投接球的練習一樣,是交流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人們都喜歡聽自己的聲音,當他們希望別人能分享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經驗時,就需要聽眾。這是一種十分微妙的自我陶醉的心理:有人願意聽就覺得高興,有人樂意聽就覺得感激。

格溫尼斯常常在雜貨店碰到一位婦女。每當她看到格溫尼斯時,就會立即走過來跟他滔滔不絕地聊天。有時格溫尼斯忙得很,但也不得不耐著性子聽下去。

“我不久要去加州一次。”有一天她對格溫尼斯說,“那裏的春天很暖和,對我的關節炎有好處,但是,不等你想念我,我就會回來的。”格溫尼斯這時才注意到她的手指既僵硬又彎曲。“你一個人去嗎?”格溫尼斯問。“哦,是的,我丈夫去世很久了。不過,我並不寂寞,因為我找到了許多像你這樣友好的朋友。”的確,通過與人交談,她平靜的生活變得充實了。她所需要的,僅僅是能夠傾聽她講話的人們的耳朵。格溫尼斯第一次發現自己的耳朵原來是如此有用。

有這樣一位經理,他被一家大公司聘用擔任銷售經理。但是,他對公司具體的推銷品牌和推銷業務卻是一竅不通。當銷售人員到他那裏去彙報工作並征求建議時,他什麼答複都無法提供——因為他自己一無所知!然而,這個人確是一個懂得如何傾聽的高手。當手下的銷售人員問他的看法和建議時,他都會回答說:“你認為自己應該怎麼做呢?”那些人自然就會 說出他們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他接著就點頭表示同意,然後他們就滿意地離開了。他們都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

一言以蔽之,成為一個好的聽眾,有助於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善於傾聽等於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在生意場上,因漏聽而遭致失敗的例子相當之多,換言之,漏聽所造成的失敗幾率相當大。

因為,上級有指示下來時,若沒有聽清楚或有所誤解,事情就無法處理得盡善盡美。沒有做到盡善盡美,當然就不能算是成功。因此,你應該訓練自己“聽”的能力,努力使自己不致因發生聽覺上的錯誤而導致失敗。如果你目前還不具備這種能力,現在開始培養,還不算太遲。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在杞人憂天。但傾聽的確是人們必須具備的技術,否則就無法聽懂別人所說的話,無法從別人身上學到東西。缺乏傾聽的能力會使你在登成功階梯時備感吃力。“精 神圖書館”書架上的書愈多,就愈表示一個人達到成功的能力愈大。而獲得新知最快的方法,就是聆聽別人說話。有人說,上帝創造人的時候,為什麼隻有一張嘴,卻有兩個耳朵呢?

那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

在美國,科學家曾對同一批受過訓練的保險推銷員進行過研究。因為這批推銷員受同樣培訓,業績卻差異很大。科學家取其中業績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作對照,研究他們每次推銷時自己開口講多長時間的話。研究結果很有意思:業績最差的人,每次推銷時說的話累計為30分鍾;業績最好的人,每次累計隻有12分鍾。

為什麼隻說12分鍾的推銷員業績反而高呢?很顯然,他說得少,自然聽得多。聽得多,對顧客的各種情況、疑惑、內心想法自然了解很多,自然他會采取相應措施去解決問題,結果業績自然優秀。

善於傾聽,之所以能使你有好人緣,是因為一般人喜歡講,不善於聽。因此,如果他喜歡講,而你正好喜歡聽,那自然是一種特別和諧、特別美妙的組合。

卡耐基一次到一個著名植物學家那裏作客,整個晚上,那植物學家都津津有味地給卡耐基講各種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聽得津津有味,目不轉睛,像個特別喜歡聽故事的孩子,中間隻是偶爾忍不住問一兩句。沒想到,當他離開時,植物學家緊握著卡耐基的手,特別高興和滿足,對他說:“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談話專家。”

善於傾聽,意味著對別人感興趣。如果你認為生活像劇院,自己就站在舞台上,而別人隻是觀眾,自己正在將表演的角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而別人也都注視著自己。如果你有這種習慣,那你會變得自高自大,以自我為中心,也永遠學不會聆聽,永遠無法了解別人!

從現在開始,對別人多聽多看,將他們當作世上獨一無二的人對待,你將發現你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善於與人溝通。

一位名人說:“學會了如何傾聽,你甚至能從談吐笨拙的人那裏得到收益。”

傾聽是一門藝術。傾聽的技巧就是在對方談話時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地聆聽。當某個人到你的辦公室來和你談判時,你絕對不允許任何事情分散注意力。如果你是在一個喧嘩嘈雜的房間裏和人談話,你應當想方設法地讓對方感覺到你們是在場的惟一兩個人。

在交談中,你的雙眼應直視著對方。

在對方傾聽的時候,盡量不要打斷對方說話,大腦思維緊緊跟著他的訴說走,要用腦而不是用耳聽。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作為一個有修養的聆聽者會記住所有發言的重點內容,並完全了解別人的希望所在,而不是去注意發言人的長相、聲調。

讚美有技巧

社區內新開設的店都裝上了自動門,可是附近有一家超級市場卻沒有裝設。在每天早晨和下午太太們紛紛去買東西的時候,有個小男孩常站在超級市場玻璃門外,看到手裏大包小包的太太,就替她們拉開大門,讓她們從容地走出來。

一次,有位太太問那小男孩:“你看門看了這麼多日子,一定得到了許多小費,你拿來做什麼用?”那小孩有點詫異地回答:“什麼?她們都沒有給我錢,可是她們都對我說:‘你好棒!謝謝你!’”

你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之內,輕易地增加這個世界裏的快樂。怎麼做呢?就是對寂寞失意的人說幾句真誠讚賞的話。或許,你明天就忘了今天所說的好話,但是聽者卻可能一生都珍惜著。

讚美應該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如果你以為隻放心裏就行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有對夫妻,先生有邊吃早餐邊看報的習慣。有一天,當他叉起食物往口中放的時候,覺得不像往常,趕緊吐出來,拿開手中正看著的報紙仔細一瞧:竟然是一段菜梗!他立刻叫妻子過來問。妻子說:“喔!原來你也知道火腿蛋與菜梗不同啊!我為你做了20年的火腿蛋,從不曾聽你吭過一聲,我還以為你食不知味,吃菜梗也一樣呢。”沒有表達出來的讚美,是沒有人知道的。珍惜別人是一回事,讚美他們是另一回事。我們都需要別人的承認與鼓勵,沒有一件事比得上別人所給的讚美更重要。讚美能滿足他們的自尊心和虛榮心,也能贏得他們對你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