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reference_book_ids\":[7071200596837010446,6959122730671164446,7267090239162682427,7085661452316445733,6833642850618444808]}],\"5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start_container_index\":5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菜根譚》reference_book_ids\":[7267077380982705167,6838936263853083655,7236253131019914292,7109046350297189383,6857436090370886663,7254873615454178367,7225560265360673804,699295206154122345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從心理學角度看,怎樣做才能改進人際關係呢?答案是四句話:一是“把自己當別人”,即用
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榮辱,把自己的得失榮辱看作發生在別人身上,不因自己情緒的變化而影響人際關係;二是“把別人當自己”,一個人隻有設身處地通過角色互換,才能善解人意地去急別人之所急、痛別人之所痛;三是“把別人當別人”,即尊重別人,不幹涉對方的隱私,做到內外有別、男女有別,不冒犯對方的個人空間;四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意味著在自知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揚長避短,更成熟地與別人相處。
當然,要把上述四句話融會貫通並不容易,但隻要有心去做,盡力去做,就會越做越好。
第一節把自己當別人
學會自嘲
老馬平常以取笑同事、挖苦老板為樂事。你被老板批評了,他會說:“這是老天有眼,罪有應得。”你和同事吵架了,他會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都不是好東西。”你去糾正部下,被他知道了,他也會說:“有人惡霸,有人天生賤骨頭,這是什麼世界?”
老馬是個尖酸刻薄型的人,天生得理不饒人,尖牙利嘴。50多歲了,是公司裏一位人見人厭的人物。閑暇之時,他總愛和同事們找茬爭執,一旦他纏上了誰,就極盡取笑、挖苦、嘲諷之能事,使人臉上無光、自尊心受損。
同事小蘇是位新進公司不久的年輕人,工作經驗不足,一次和客戶聯係業務時發生口角,結果被公司經理狠狠批評了一頓。老馬得知後陰陽怪氣地說:“你這小夥子,那麼點小事都做不好。怪不得老板收拾你,你還太嫩呀!”
幾句話氣得小蘇臉色都變了,大家都認為小蘇要拍案而起了,那知小蘇站起來,深吸了口氣,笑著說:“你說得沒錯,我剛來不久,正是嫩得出水的時候,以後還指望你馬老師多提攜呢。”
老馬嘴張了張,沒再說什麼。
人的一生,誰都難免會有失誤,誰身上都難免會有缺陷,誰都難免會遇上尷尬的處境。有的人喜歡藏藏掩掩,有的人喜歡辯解。其實越是藏藏掩掩,心理越是失衡,越是辯解,卻會越辨越醜,越描越黑,最佳的辦法是學會嘲笑自己。嘲笑自己,會讓你變得平易近人,充滿情趣,更加吸引人。
美國著名演說家羅伯特,頭禿得很厲害,在他頭頂上很難找到幾根頭發。在他過60歲生日那天,有許多朋友來給他慶賀生日,妻子悄悄地勸他戴頂帽子。羅伯特卻大聲說:“我的夫人勸我今天戴頂帽子,可是你們不知道光著禿頭有多好,我是第一個知道下雨的人!”這句嘲笑自己的話,一下子使聚會的氣氛變得輕鬆起來。
大家都知道林肯長相醜陋,可他不但不忌諱這一點,相反,他常常詼諧地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在競選總統時,他的對手攻擊他兩麵三刀,搞陰謀詭計。林肯聽了指著自己的臉說:“讓公眾來評判吧,如果我還有另一張臉的話,我會用現在這一張嗎?”還有一次,一個反對林肯的議員,走到林肯跟前挖苦地問:“聽說總統您是一位成功的自我設計者?”“不錯,先生。”林肯點點頭說,“不過我不明白,一個成功的自我設計者,怎麼會把自己設計成這副模樣?”
控製自己的情緒
大學畢業後,李明應聘到一家公司做助理。剛開始,他很難受,特別是老張小李什麼的動不動就喚他去打雜時,他就會發無名火,覺得很沒尊嚴。他覺得他們在把他當奴才使喚。不過,事後他冷靜一想,又覺得他們並沒有錯,他的工作就是這些。剛進來時,王經理也這麼事先對他說過,但一旦涉及具體事情,他的情緒就有點失控。有時咬牙切齒地幹完某事,又要笑容可掬地向有關人員彙報說:“已經做好了!”如此違心的兩麵派角色,他自己都感到惡心。有幾次,他還與同事爭吵起來。從此以後,他的日子更不好過了,同事們都不理他,李明在公司感到空前的孤獨。
有一天,女秘書小吳不在,王經理便點名叫李明到他辦公室去整理一下辦公桌並為他煮一杯咖啡。他硬著頭皮去了。王經理是很厲害的,他一眼就看出了李明的不滿,便一針見血地指出:“你覺得委屈是不是?你有才華,這點我信,但你必須從這個做起。”他叫李明先坐下來,聊聊近況。可李明身旁沒有椅子,他不知道自己該坐到哪裏,總不能與王經理並排在長條雙人沙發上坐下吧!這時,王經理意有所指地說:“心懷不滿的人,永遠找不到一個舒適的椅子。”難得見到他如此親切和慈祥的麵孔,李明放鬆了很多。手腳忙亂地弄好一杯咖啡後,李明開始整理王經理的桌子。其中有一盆黃沙,細細的,柔柔的。泛著一種陽光般的色澤。李明覺得奇怪,不知道這幹嘛用的?王經理似乎看出他的心思。伸手抓了一把沙,握拳,黃沙從指縫間滑落,很美!王經理神秘地一笑:“小夥子,你以為隻有你心情不好,有脾氣,其實,我跟你一樣,但我已學會控製情緒……”
原來,那一盆沙子,是用來“消氣”的。那是王經理的一位研究心理學的朋友送的。一旦他想發火時,可以抓抓沙子,它會舒緩一個人緊張激動的情緒。朋友的這盆禮物,已伴他從青年走向中年,也教他從一個魯莽少年打工仔,成長為一名穩重、老練、理性的管理者。王經理說:“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才會管理好其他。”也隻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最浮淺、最直觀、最不用腦筋的情感反應。它往往隻從維護情感主體的自尊和利益出發,不對事物做複雜、深遠和智謀的考慮,這樣的結果,常使自己處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為他人所利用。本來,情感離智謀就已距離很遠了(人常常以情害事,為情役使,情令智昏),情緒更是情感的最表麵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緒做事,焉有理智?不理智,能有勝算嗎?
但是我們在工作、學習,待人接物中,卻常常依從情緒的擺布,頭腦一發熱(情緒上來了),什麼蠢事都願意做,什麼蠢事都做得出來。比如,因一句無甚利害的話,我們便可能與人打鬥,甚至拚命(詩人萊蒙托夫、詩人普希金與人決鬥死亡,便是此類情緒所為);又如,我們因別人給我們的一點假仁假義,而心腸頓軟,大犯根本性的錯誤(西楚霸王項羽在鴻門宴上耳軟、心軟,以致放走死敵劉邦,最終痛失天下,便是這種柔弱心腸的情緒所為);還有很多因情緒的浮躁、簡單、不理智等而犯的過錯,大則失國失天下,小則誤人誤己誤事體。事後冷靜下來,自己也會感到其實不必那樣。這都是因為情緒的躁動和亢奮,蒙蔽了人的心智所為。
在辦公室中,情緒會蔓延在每個人的身上。情緒的不協調,就會影響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大家每天都要麵對生活,都要麵對自己的家人,有時就會發生情緒不滿,在家庭中發生矛盾,一臉不高興地來上班。
早晨,同事們陸續來上班了,臉上掛著微笑,“你好”、“早晨好!”的問候聲不絕於耳。
愉快的一天眼看就要開始,大家的情緒比較飽滿,辦公室中充滿了笑聲。此時,一位與老婆剛剛吵完架的同事滿臉不高興的跨進門口,辦公室的氣氛並沒有感染到他,當他重重的將皮包扔在桌子上,冷冷的掛著個臉,生氣的坐在座位上的時候,辦公室的笑聲嘎然而止,大家分頭幹自己的工作,氣氛立即變得沉悶起來,惟恐會無意中得罪這位老兄。辦公室的清鬆氣氛就此中斷了。
我們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將自己家中情緒帶到單位上來,一次兩次沒有問題,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同事離開你的距離越來越遠了。同事不是來看你的臉色的,壞情緒有很強的傳染性,一個人不高興,一屋子人都不開心,所謂“一人向隅,舉座不歡”。
為了良好的同事關係,最好不要將自己的情緒帶出來,哪怕在辦公室比較禮貌地應酬一下也好。帶有這種情緒的人,有很多是希望得到關心和問候,但自己的情緒恰恰相反,將一些聽到風聲想進行安慰的人也嚇跑了。
在公共場合,要考慮到整體的利益,情緒的問題不是一個私人問題了,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人們一般不願與易衝動的人來往。香港的一位姓李的律師最怕同那些容易衝動的客戶打交道。他說:“在與客戶接觸的時候,你最好在開始的時候就仔細觀察他們,摸清他們的性格特點。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很容易衝動的客戶,我建議你最好還是躲著點,否則你肯定會被他弄得非常被動。因為涉及權利問題,所以談話的時候他們會非常敏感。如果對方動不動就激動,你就很難與他溝通。有的時候,你想把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向他講清楚也會感到很困難。
有些人的自製能力非常差,本來你已經提醒他什麼話不應該說,什麼話可以說;可是,到了法官和陪審團麵前,他一激動,把那些不該說的事情全說了,而那些該說的反而全忘了。碰到這樣的人,你往往很難控製局麵。有時能贏的官司,因為他們的激動,反而給輸掉了。結果他還會指責你沒水平。”
衝動主要有兩個危害:第一,與易衝動的人打交道,說話做事得非常小心,說不定你的某一個詞語或一個手勢就會觸犯他的忌諱,造成溝通障礙;第二,易衝動對於衝動者本人也沒有好處。很多人事前反複告誡自己,哪些話不要說,哪些事不要做,可是一到節骨眼上,還是忍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或做了不該做的事,事後又懊悔不已。
有的人愛發脾氣,容易憤怒,稍不如意,便火冒三丈。發怒時極易喪失理智,輕則出言不遜,影響人際關係;重則傷人毀物,有時還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事後追悔莫及。
憤怒也是一種控製不了自己情緒的表現,它是一個人對客觀現實的某些方麵不滿,或者個人的意願一再受到阻礙時產生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在人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遭到失敗,遇到不平,個人自由受限製,言論遭人反對,無端受人侮辱,隱私被人揭穿,上當受騙等多種情形下人都會產生憤怒情緒,憤怒的程度會因誘發原因和個人氣質不同而有不滿、生氣、憤忿、惱怒、大怒、暴怒等不同層次。發怒是一種短暫的情緒緊張狀態,往往像暴風驟雨一樣來得猛,去得快,但在短時間裏會有較強的緊張情緒和行為反應。
易怒者主要與其個性特點有關,大都屬於氣質類型中的膽汁質。膽汁質的人直率熱情,容易衝動,情緒變化快,脾氣急躁,容易發怒。易怒還與年齡有關,青年人年輕氣盛,情緒衝動而不穩定,自我控製力差,比成年人更易發怒。
憤怒的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人在憤怒時,由於交感神經興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呼吸急促,經常發怒的人易患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憤怒還會使人缺乏食欲,消化不良,導致消化係統疾病,而對一些已有疾病的患者,憤怒會使病情加重,甚至導致死亡,這一點古人早有認識,如中醫認為“怒傷肝”、“氣大傷神”等。
如何控製你的情緒
不善於控製情緒,以致誤人誤事的例子,不勝枚舉。親愛的讀者朋友,問一問你自己,你常常頭腦發熱,衝動易怒嗎?你曾經因此做過哪些錯事、傻事?你試過控製自己的情緒嗎?其實控製自己的情緒並不是做不到的事,首先,不能用力地踩踏地板,不許大聲說話,更要避免握緊拳頭或拍手,要知道人往往會因身體上過度用力或興奮而引起煩躁情緒,一旦達到沸騰時就極易瘋狂。你在心情激動之時,應停止身體的動作,靜坐下來,降低音調,自然而然心頭就會逐漸穩定。因為身體活躍的動作會敏感地反應到大腦,影響正常的思考運作,因此必須先鎮定身體的一切活動,人的心就會相對的冷靜下來。換句話說,外在具體的行動會引導心態的方向。
在一個討論會上,會議進行到中途竟變成了一場激辯,與會人員的情緒高漲。
每一個人的表情都是急躁而焦慮,彼此以銳利的言詞相譏。突然之間,有一位男士站起來,悠然地脫掉上衣,打開領帶,並隨勢躺在椅子上。有人不解地問他,是否身體不適?“不”,他回答說,“我想我的身體狀況很好,不過我開始冒火了,隻有躺下來才能消消氣。”
說完滿室哄堂大笑,一時之間,原先緊張的氣氛緩和了下來。這位先生說:“我隻不過是開個小玩笑,讓大家解解大氣。”事後他說,他以前是個易怒暴戾的人,一旦脾氣上來就會握緊雙拳狂聲怒吼,所以一麵臨這種場麵時,他就試著伸直手指,壓低高亢的聲調,這樣一來,滿肚怒火就熄滅了。最後他微笑地說道:“溫柔和諧的聲音是討論時的最佳利器,對不!”
假如感情如平波靜水一般,那麼焦焚的火氣就可以消失,這樣不但節省精力,還可預防疲倦,進而使你行為有條不紊,成為一個有涵養的受歡迎的人。
控製情緒的方法很多,分別介紹如下:1轉移
當我們受到無法避免的痛苦打擊時,長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於事無補、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又影響自己的工作、損害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轉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實的活動上去。
這一方法的關鍵是盡量降低外界刺激,盡量減少它的影響和作用。
2解脫
解脫就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令人煩惱的問題。從更深、更高、更廣、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它做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圈子,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
解脫並不是消極的寬慰自己。其實這樣做有更重要、更積極一麵。我們的煩惱有很多都是因為自己心胸狹窄,隻看到自己眼前的一點利益或身邊的幾件事,而沒有從更廣的範圍、長遠的角度來想,為一些非原則的小事而忽略了生活中的大事。積極的解脫是把長遠利益放在首位,拋開區區小事,而全神貫注地去追求自己的遠大目標。
3升華
升華就是利用強烈的情緒衝動,把它引向積極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設性的意義和價值。
我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就是指升華自己的悲痛情緒。其實不隻是悲痛可以化為力量,其他的強烈情感也都可以化為力量。例如,可以化憤怒為力量、化仇恨為力量、化教訓為力量、化鼓勵為力量、化羞辱為力量,等等。
世界上最值得讚美的行為之一就是發奮努力、不斷進取、升華自己。這種升華是人類心靈中所迸發出來的最美的火花,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情操。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升華看作是最高水平的自我防禦機製。他認為,隻有健康和成熟的人才有可能實現升華。
4利用
利用,就是我們常說的“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一種利用是對時機和客觀條件的利用。一個能使我們苦惱的強製性要求,如果能巧妙地加以利用,首先在精神上感到自己由被動轉化為主動,進而可以使煩惱變為怡然自得、樂在其中。
再一種利用,就是對情緒本身的利用。把情緒化為情趣加以利用,這裏說得更為具體一些,是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意思。詩人利用湧現的激情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詩篇,作曲家則當他靈感來潮時譜出了動人心弦的樂章。當自己真摯的感情強烈湧現時,抓住它做一些有益的事。能有效地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一種良好平靜的自我心態,就是主宰自我的一個基礎。
寵辱不驚
大學一畢業,章宏就去了一家公司打工。工作中他盡其所能去做好每一項工作,可老板總是冷冰冰的,從來沒說過一句鼓勵的話。每當夜幕降臨,全公司的人幾乎都走光了,老板也提著公文包,拿著車鑰匙走了,可他臨走時對章宏這麼個埋頭苦幹的下屬連一絲關懷的目光也懶得投過來。
《菜根譚》中有一句話:“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說實在話,這種意境一般人很難達到。章宏說他始終相信,一個好上司就像良師益友一樣,對自己的事業乃至人生都大有裨益,所以章宏的心態已逐漸平和,他的工作得到了許多同事的稱讚,而上司卻絲毫沒有“賞識”之意時,他並不是特別難過:既然自己已盡心盡力,那麼就問心無愧了,又何必在意去留呢!俗話說:“樹挪死,人挪活。”麵對老板那副冷若冰霜的臉時,想想“寵辱不驚”的意境,便慢慢有些釋然了。
寵,其實是得意的總表象;辱,是失意的總表象。當一個人在成名立功時,除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修養,否則一般都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這就是所謂的“得意忘形”。
古時候,有一個老童生考秀才,已經考得胡子都白了,仍沒考取。有一年,他正好與兒子同科應考。
到了放榜的那一天,他正關在屋裏洗澡,兒子看榜回來,高興地報喜:“父親,我已考取了。”老童生在屋裏一聽,便大聲嗬斥:“考取一個秀才算得了什麼,這樣沉不住氣!”兒子一聽,嚇得不敢大叫,便輕輕地說:“父親,你也取了。”老童生一聽,忘了自己光著身子連衣服還沒穿上,忙打開房門,大聲嗬斥:“你怎麼不先說!”
這便是“得之若驚,失之若驚”的事例。寵辱是常常交替的,於是人們常感到“世態炎涼”,感到人際交往的勢利。比如有人在台上時,不少人都巴結他,門前是車水馬龍,拜訪的人絡繹不絕;而一旦下台,就門可羅雀,無人理睬。
其實,人與人的交往,人際之間的交流,純粹隻講道義,不顧勢利,是非常少見的。勢利是其常態。物以稀為貴,此所謂的道義可貴了。戰國時,名將廉頗的“一貴一賤,交情乃見”能很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史記》所載,廉頗失勢之時,他的門客全都走了。當朝廷又複用他為大將後,門客又都回來了。他憤怒地吼道:“你們都滾!”門客卻笑著說:“您怎麼到現在才知道,天下都是勢利之交,您有權勢,並養得起我們,我們當然都來追隨您;您一失勢,我們當然要散去,這是世道的當然道理,您難道連這點也看不到嗎?”
古今中外,在官場、在商場、在情場,有關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榮寵與羞辱之間的感受,都如在劇場看戲一樣,是看得最明顯的地方。所以,要做到寵辱不驚,就必須有深厚的修養,保持平常的心態。諸葛亮有一句名言,可作為人們學習修養的最好的座右銘:“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棄,貫四時而不衰,曆坦險而益固。”這句名言的意思是,勢利之交,是難以長遠的。真正的友情,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在你得意時,不給你添彩;在你失意時,絕不會舍棄你,而且能夠同甘苦共患難,越來越牢固。擁有豁達的心態,不僅能做到寵辱不驚,還能做到麵對毀譽不動心。
寵辱不驚是一種豁達的人生境界、一種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的待人處事的方式。
三伏天,寺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小和尚說。
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
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不好了!好多種子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撤完種子,跟著就飛來幾隻小鳥啄食。“怎麼辦?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早晨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了,原本光禿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
師父點頭:“隨喜!”
“隨”是豁達的一種表現形式,它不是隨便,是順其自然,不過度、不強求、不忘形。擁有豁達的胸懷,便能擁有灑脫的人生。
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注定要經曆溝溝坎坎,品嚐苦澀與無奈,經曆挫折與失意。在漫漫旅途中,失意並不可怕,受挫也無需憂傷。隻要心中的信念沒有萎縮,隻要自己的季節沒有嚴冬。艱難險阻是人生對你另一種形式的饋贈,坑坑窪窪也是對你意誌的磨勵和考驗。落英在晚春凋零,來年又燦爛一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春天又煥發出勃勃生機。這何嚐不是一種達觀,一種灑脫,一份人生的成就,一份人情的練達。
這種灑脫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棄,灑脫是一種思想上的輕裝,灑脫是一種朝前的目光。有灑脫才不會終日鬱鬱寡歡,有灑脫才不覺得人活得太累。
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不至於對生活求全責備,也才不會對別人求全責備。也隻有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扛得住人生的風雨,輕裝上路。
第二節把別人當自己
學會換位思考
小政原來工作的那家公司不算小,部門分得也很細。他們屬於業務部門,是公司裏最前線的部門;因為在最前線,所以就對後勤輔助部門不是很在意。有一次,後勤來修電話,小政桌上的內線電話總是有點小毛病,動不動撥不出去。師傅修了半天,總算給修好了。小政那天挺忙,心情也不是特別好,對師傅有點冷淡,但師傅倒沒表現出不高興。過了一星期,小政正好有事到後勤部門去領東西,又是那位師傅在,小政說她要領什麼什麼,領完就急著走了。過了很久,突然有一天上司找她談話,問她為什麼上班時間打信息台電話。她當時就愣了,因為她是在中午大家都不在的時候打的,而且僅僅打過一次,怎麼就被領導知道了呢?領導出示了後勤部門對內線電話的記錄!小政這才明白,原來是那位師傅!
小政被批評了不算,當月還被扣了獎金。後來,有人拐彎抹角地告訴他,那位師傅曾跟別人說起過,說業務部門的小丫頭們傲得不得了,你給她幹半天活,她連理你都不理;要說是忙也就算了,可是求你辦事,一樣不買賬。這種人,還不教訓教訓她!
小政之所以無意中得罪了那位師傅,根本原因是她沒有表示對他勞動的尊重,忽略了他人的內心感受。
一次,李主任怒氣衝衝地走進辦公室,啪的一聲將一份報告摔在秘書小王的桌上,辦公室裏的幾個人同時都愣住了。李主任以為這是個懲一儆百的好機會,接著大吼道:“你看看,幹了這麼多年,竟寫出這樣空洞無物的報告,送到總經理手中,一定會以為我們都難勝其任!
以後,腦子裏多裝點工作,上班時間精神振作一點。”說完,他一甩手走了,把小王晾在那兒,尷尬異常。過後,李主任滿以為辦公室的工作效率會提高,可事與願違,大家都躲著他,布置工作,不是說沒時間,就是說手頭有要緊事。李主任這才略品出一點滋味,方才意識到此舉不明智。
在辦公室中與同事相處,要學會換位思考。凡是自己的言行與同事的利益相關,付諸實踐前應認真思考一下,你的言行是否構成對同事利益的侵害?如果你自己都接受不了,是絕對不能強加給別人的。
反過來說,有利有益的事情,也要讓同事分享,這是同事間相處的較高禮儀要求,做到了這一點就達到了較高的思想境界。
在施予別人恩惠時,不要在心裏上產生驕傲感。如果別人接受了你的恩惠,你產生了自滿之心,即使未說出口,而心中暗想:“你現在能那麼得意,都是我的功勞,如果不是我幫助你,你哪有現在的地位。”自然而然,你就會對同事的態度開始傲慢起來。同事也會暗想:“雖然他的提案不錯,但如果不是我極力向上級推薦,怎麼會采用?”於是這個同事也逐漸忘卻了提案為他帶來的好處,而疏遠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