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八章(2 / 3)

(三)行為派遷移研究方法特征分析

綜上所述,行為派理論的遷移研究體現行為派的理論模式,即在一定的刺激下觀察主體的反應。一般情況下,研究中呈現信息是讓主體在開始階段進行一定量的刺激-反應練習,而在以後的練習中變換刺激物的呈現形式,而這種變換與前一種刺激又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或相似性,主體在後來的練習中能夠主動聯係前一階段練習,就實現了遷移,或學會了學習。事實上,Thorndike的研究中是行為主義的聯結思想,認為遷移主要來自於兩種刺激的相同要素,而Kohler和Spence及Harlow的研究本質上是變換刺激的形式,而這種變換與前一階段的練習有緊密聯係,這種聯係就是學習遷移的基礎。行為派的遷移研究隻注重研究遷移發生的條件,如相似性等,但這一理論指導下的遷移或學習研究並不關注遷移發生的過程、機製,它避開了複雜的遷移認知過程。行為派的研究也用動物作為研究對象,把動物研究的結果推及人的思維與行為,當然人們是懷疑這種方法及結論推廣的依據的。

二、認知派的遷移研究方法

認知主義是60年代後興起的關於認知發生過程模式研究的理論,它的研究克服了行為派研究中機械論的不足。認知學說使人們更關注人們認識發生過程的機製的研究。我們可以這樣說,行為學說的刺激-反應是認識過程的兩個端點,而不涉及認識的中間過程,認知學說更關注認識發生、發展的中間過程和形成機製的研究。因此,認知派的研究使心理學研究發生了質的變化。當然遷移研究是認知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相似問題之間的遷移研究

認知學派的心理學和教育學工作者們往往用兩個相似問題組成的問題來研究被試的遷移過程。

例1

一位將軍希望能夠占領位於鄉村中心的要塞,要塞外麵有很多條向外延伸的路,所有的路上都埋置了地雷。隻有小隊人馬可安全通過這些道路,而當大隊人馬通過時,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會引爆地麵。因此,大規模的直接進攻是不可能的。將軍的解決方案是把他的部隊分成許多小隊,把每一隊派到不同的道路,並命令這些小隊同時在要塞處會合。

例2

你是一名醫生,麵對一位胃部患惡性腫瘤的病人,病人不能做手術,但如果腫瘤不除病人就會死。有一種射線可用來摧毀腫瘤,如果所有的射線以足夠高的強度同時到達腫瘤,腫瘤就能被破壞,但是其周圍的組織也有可能遭到破壞。較低強度的射線對身體的健康組織結構是無害的,但對腫瘤也沒什麼影響。采用什麼樣的方式使用射線可以既破壞腫瘤,同時又能避免傷害到健康組織?

研究中例1用來讓被試學習用,叫做學習問題或源問題(sourceproblem),而例2往往被用作測試用的目標問題(targetproblem)。被試在解決目標問題時往往會提取相似的源問題的解決方法來分析解決目標問題。當然,目標問題與源問題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相似水平,有結構相似性(structuralanalogy)和表麵相似性(superficialanalogy)。

為了深入研究表麵相似與結構相似對遷移的影響,研究者們設計了各種學科問題

例1

兩位助理主任計劃如何為大學誌願服務獲獎者上台受獎排座位。他們不能計算出每一排應該排多少獲獎者。第一位助理主任計劃每一排排九人,但還剩一人未排進。因此第二位助理主任建議每一排排六名。但第一位助理主任說這與他的排法一樣也剩下一人。他們的下一計劃是每排放四人,但這也不是好主意,因為剩下三人未排進。正好主任進來了,告訴他們每排放五人。這確是一個好主意,因為這樣沒有一個剩下了。假如獲獎者至少20人以上而少於120人,那麼助理主任安排的獲獎者是多少?

例2

西部高級中學樂隊的隊員們正努力為一年一度的回家遊行準備著。開始他們打算12人一排但Andrew自己被排除在隊伍外。隊長不高興,因為Andrew一人單獨一排很不好看,Andrew當然也不高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隊長建議每排8人。但Andrew還是被單獨排在隊伍後麵。甚至於隊伍以3人一排行走,Andrew還是被單獨落在後麵。最後,Andrew惱怒地告訴隊長,為了填滿整個隊列,必須每排5人。這時隊伍各排剛填滿而Andrew也沒有被排在外麵。如果樂隊成員至少為45人而少於200人,那麼西部高級中學有多少學生樂隊隊員?

例3

Renshaw先生和他的夫人計劃在他們的園子裏種一些蔬菜。他們對購買蔬菜的總株數持一致意見,但對每一種蔬菜種多少株持不同意見。Renshaw先生計劃種類少一些而每一種種10株。Renshaw夫人則計劃得到更多種類,因此建議每種4株。Renshaw先生不喜歡這樣,因為一旦死一些株的話,每種剩下的太少了。因此他們同意每種5株。但他們的女兒指出雖然那樣每種蔬菜的株數變化了,他們園子裏還有2株的位置空餘。為了補救這一點,女兒建議每一種買6株。每個人對這一計劃滿意。根據這些信息計算Renshaw家裏在園子裏計劃種的蔬菜最少幾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