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8 解決棘手問題的談判藝術(3 / 3)

在談判上一定要把握好讓步技巧,從而提高整體待遇標準,適當地對你的要求做一下限製,一旦你囿於某一點之後創新能力就會受到很大的限製。

如果靈活處理,你就可以以一種公司能夠接受的方式得到期望的待遇。

最後,你必須使公司接受你的最關鍵、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或是讓步的、放棄的太多,即使你得到了這個工作,也許這個工作對你來說也是不合適的。但是,在堅持那些特定的談判條件之前,一定要確信它們對你是至關重要的。過於堅持某一特定要求,你可能要以放棄其他更多價值為代價,也許要以失去整個工作為代價。

八、把重點放到目標上,而不是贏得談判上在談判中,人們常常把贏得談判看得比談判目標更加重要,這樣做就完全本末倒置了,這種趨勢在求職談判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不但要達到自己的求職目標,還不能使你將來的老板感到在談判中他是個輸家,因為這個人控製著你的將來,如果使老板對你有成見,即使你贏得了談判,可以說你也隻是贏得了一點兒利益,其實收獲並不是很大。

九、適可而止

在談判中你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與條件,並且對其輔以理由之後,一般情況下都會得到相應的答複,這時,你應該感謝你的談判對手並且接受這個結果。如果你不能意識到何時應該停止談判,那你就冒著一個失去這個機會的危險,因為老板會認為你的決策能力不夠強,給你委以重任將是一個錯誤。大多數公司都會公平地對待你,使談判過程很輕鬆愉快,但也有極個別的公司可能會使你暴跳如雷、七竅生煙,此時就需要克製自己,冷靜一點,泰然處之。

◎ 索賠談判

索賠談判是指合同義務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時,合同當事人雙方進行的談判。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經常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違約的情況,所以索賠談判也是一種主要的談判類型,與合同談判和意向談判相比較,這種談判的特點是:1. 針鋒相對、緊張激烈

在多數情況下,索賠談判是由於一方或雙方違約造成損失,受損方要求對方賠償的行為。由於給某一方造成損失,所以,在談判的初始階段,雙方就會攤牌,受損方會提出具體的索賠要求,而另一方馬上針鋒相對,提出自己立場。雙方的這種較量不同於意向談判與合同談判,那種談判是雙方互相試探和摸底,以求最大限度滿足己方要求的合作。而索賠要求是雙方在合作中出現矛盾或重大分歧給某一方甚至雙方造成損失的情況下提出的,雙方在感情上和行動上都比較衝動,態度也比較強硬,談判的氣氛自然也比較緊張。

由於談判人員處在解決問題的對立麵,所以要達成賠償的協議十分困難,場麵也令人十分不快。許多談判專家認為,索賠談判是最為困難的談判之一。

2. 重合同、重證據

索賠是在合同基礎上提出的賠償要求。因此,必須按照合同條款所確定的內容,提出對方違約的責任和行為,並確定賠償的金額數量。所以合同是判定違約的唯一標準。

重證據。一方要求向另一方提出索賠,必須依據合同條款提供證據以確保索賠成立。如:提出供貨方產品質量有問題時,要拿出有關部門提出的技術鑒定書或產品鑒定書;指控賣方不按期交貨,則必須提出貨物運輸提單。此外,電傳、信件、照片、產品樣品、商檢證明等,都是提出索賠要求的有關證據,要妥善保存,以備不時之需。

3. 索賠的處理方式是談判雙方的主要內容一方提出索賠,總要提出索賠的證據和理由,另一方的反應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承認己方責任,同意賠償,雙方協商賠償的方式與額度;二是不承認被指控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受損方要求索賠可能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提出索賠的一方利用自己有利條件(如貨款未付),迫使對方同意賠償,即強行索賠;另一種是向合同管理機關申請調解或仲裁,甚至向法院起訴。一般地講,索賠有三種形式:協商索賠、強行索賠和請第三方幹預索賠。如果是前兩種情況,索賠主要是通過談判解決;如果是第三方出麵仲裁解決,則具有強製性,糾紛雙方都要無條件服從仲裁結果。

4. 索賠談判內容的獨特性

這主要是指索賠條款的協商與意向談判及合同談判不同:(1)違約的行為是什麼。如產品交易的索賠,買方指責賣方產品質量不合格,雙方就要坐下來弄清楚產品質量是否有問題,證據是什麼,是否具有可靠性。

(2)違約的責任在哪一方。確定產品質量有問題,還要明確責任在哪一方或誰負主要責任。如安裝的設備發生故障,買方指責賣方產品有問題,而賣方卻認為是買方安裝使用不當造成的,這就需要出示各種證據和原始資料,雙方坐下來認真分析。

(3)確定賠償金額。賠償的形式和賠償金額可參照合同規定的違約金和賠償金,也可以根據雙方合作的情況及合同執行情況協商議定。如確定賠償金額有困難,可用第三方做仲裁。

(4)確定賠償期限。賠償期限的確定也很重要,因為很可能在賠償過程中,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如果不確定賠償期限,賠償就可能無任何意義。

◎ 識別騙子

某年,甲公司代表受邀參加了上海電力係統一個工程項目的談判,乙國的一位商人帶了一位助手參加了第一輪談判。見麵後,他們交換了名片,乙國商人的名片上的職務是“××工廠廠長”。這家公司是頗有名氣的跨國企業,但按常理,特別是在國外,廠長不應該在市場中進行商業活動,他的責任是負責工廠的日常生產。甲公司代表在私下和公司的負責人談了他的想法後,他們一致認為要謹慎對待這位商人。

談判過程中,這位商人誇誇其談,努力證明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完成甲公司的項目,包括資金的募集、技術的提供、設計的策劃等。因為甲公司代表的警惕,最終隻簽了一份初步的合作意向書,沒有作出具體的承諾。

事後,該商人沒有對承諾的下一步有任何具體的行動,甲公司經過調查證明,這位乙國的商人來中國是另有目的的。

騙子在行騙過程中總會漏出馬腳,再高明的騙局都有漏洞。上例中,乙國的商人準備工作做得也算是充分,從助手到名片,再到對工程項目的了解。但是,他低估了對手對國外情況的了解,也低估了對方的謹慎。甲公司代表的做法非常恰當,最初隻是懷疑,並不能肯定對方的真實身份和目的,這時如果當麵拆穿或者拒絕談判,將會使可能合作的機會白白喪失,並給公司形象造成很壞的影響;反之,談判的繼續更便於搜集對方是否是騙子的信息。騙子之所以是騙子就在於他說得很好聽,當開始做時人就無影無蹤了。談判的結果不是不合作,也不是確定了具體的合作合同,甲公司代表非常聰明地隻簽了一份初步合作意向書,並不作出具體的承諾。這樣,如果對方不是騙子,真想合作,甲公司也有繼續和其合作的可能;如果是騙子,甲公司並沒有什麼損失。

騙術形形色色,人的目的各不相同。隨著社會的發展,利用人性的弱點及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商業行為中的騙術、騙局也在不斷翻新。所以,想要了解所有的騙局來防止被騙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談判是一場博弈,與可能是騙子的人談判是一場不能輸的博弈。平常注意積累知識,尤其是各行各業的基本常識。談判過程中,要謹慎,多想想對方這樣做的目的,以及他有沒有做好所承諾事情的能力。行騙者總是會在不經意中泄露一些信息,這些信息對我們分析其目的會很有幫助。比如,你們談判的技術性問題,他似懂非懂;談判過程中,多次不停誇耀自己的能力;對細節問題關心不多,隻關心資金的問題;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做出巨大讓步,等等。

其實,做好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談判時多分析,識破騙局並不難。

報裁,2004年年底,長虹集團被美國APEX公司惡意欠款高達4.8億美元。2001年,長虹7.7億元的出口總額中,APEX即以46億元的貨款欠款額名列第一,占長虹總出口額的45%左右。之後的三年,長虹應收賬款越積越多,導致了最後的惡意欠賬。

與長虹合作之前。總部設在美國的APEX公司已經同國內的宏圖高科、天大天財和中國五礦等發生過巨額貨物欠款的先例,其中,中國五礦還與APEX公司對簿公堂。

長虹與APEX公司合作之前,應該做些什麼來防止被騙?

參考答案是:合作方曾經與其他公司做生意時的表現是判斷此次合作其表現最好的參考。長虹調查得知對方曾經的“劣跡”後,就算一定要合作,也應以先付款再交貨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