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倪萍:莊重大方讓談吐溫暖人心(1 / 3)

倪萍的主持風格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和認可,她一共參與主持了13屆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而每屆收視率都在10億觀眾以上。此外,倪萍還經常主持一些大型文藝晚會,而且通常是每場晚會裏最重要的主持人,如央視舉辦的文藝晚會,數她主持的最多。她自然、端莊、大方、坦誠的主持風格深受觀眾喜愛。

她總是能輕鬆地以聊天的形式、輕鬆的節奏,讓嘉賓自然而然地對著鏡頭、對著觀眾道出他們的親身體驗與人生經曆。善解人意的她非常善於換位思考,總能切身感受到對方的所思所想,進而用她溫柔、得體的語言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裏去,讓人倍感溫暖。而且倪萍在自己的主持中特別注意了讚美他人的技巧,她無論和什麼身份的嘉賓談話都不忘讚美對方,從不為了爭“效果”而去搶風頭,她甘當陪襯,這也是她超強口才術的一大法寶,這一法寶為她迎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和支持。

1.坦誠真實的語言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倪萍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親切,她主持的節目也給人一種很強的個性色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種風格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倪萍的出現,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而且她主持的節目也非常動人。就是這樣,倪萍成了一顆令人矚目的明星。倪萍接手主持《綜藝大觀》之前,《綜藝大觀》是由成方園、王剛主持的。這兩名主持人的主持能力都非常出色,把《綜藝大觀》主持得有聲有色,收視率一直很高,這在無形之中就給了倪萍很大的壓力。想要把《綜藝大觀》主持的更受觀眾喜歡,非常有難度。盡管倪萍不像成方園、王剛一樣已經很有名氣,而且她也沒有豐富的經驗,但倪萍還是做好了,她不僅個人獲得了成功,就連《綜藝大觀》也因為她的加盟而大放光彩。而倪萍製勝的法寶就是她溫暖人心的話語,後來隻要觀眾一見到倪萍,馬上就可以進入到一種放鬆的狀態。這使得倪萍主持《綜藝大觀》還不到半年,就獲得了全國優秀節目主持人“星光獎”,並且是以最高選票獲選的。讓人驚歎的是,從這以後,倪萍幾乎年年獲獎,這體現了倪萍超凡的主持藝術與溫暖人心的人格魅力。

倪萍主持的節目之所能夠溫暖人心,是因為她能夠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裏。而要把話說到別人的心坎裏,首先就要做到坦誠,為人要真實。主持人往往身處演播大廳最顯眼的位置,似乎是舞台的主宰。但倪萍不是這樣做的,不管觀眾是誰,嘉賓是誰,她都與大家平起平坐,她始終把自己當成是觀眾的朋友、人民的“公仆”。因為她始終覺得,隻有端正了自己的態度,才有可能與觀眾平等地、坦誠地交流。

倪萍的坦誠是發自內心的,所以她才能真正做到真誠。有一次,倪萍在主持《請您參加》這檔節目的時候,由於場麵過於激烈,氣氛很是緊張,倪萍的語速也不由得快了起來。可能是沒有習慣過快的語速,倪萍將“把球扔筐子裏”說成了“把筐子扔進球裏”,當時觀眾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比賽上,誰都沒有發現她的口誤。按說主持人出現了這樣的低級錯誤都是不太好意思承認的,既然大家沒有發現,那麼就這樣過去好了。可是倪萍不一樣,她就是喜歡較真,而且還特別喜歡拿自己“尋開心”。當她意識到自己的口誤後,她馬上大聲喊道:“哎呀!你看我,都把話給講反啦!”觀眾回味一下,立馬體會到這其中的幽默,全場頓時爆發出陣陣笑聲。

倪萍的坦誠並不是指說真話那麼簡單,她會將真情添加到真誠裏麵,使“坦誠”具有一種近乎純情的格調。有一次倪萍去往位於華北油田進行采訪,采訪對象是一位骨癌患者,名叫淩金豔。這名患者的丈夫是勞模,她想讓丈夫安心工作,便沒有將自己身患絕症的事情告訴丈夫,她一個人咬著牙做家務,挑起家中的重擔。倪萍被這名患者深深打動了,揮筆成文《最難割舍是真情》。回到演播廳後,倪萍用她真切的語言,朗讀了這篇飽含深情的散文。倪萍的真情通過一個一個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觀眾的心。節目播出後,觀眾的來信如雪花一般飄向倪萍,他們都想通過倪萍將捐款送至淩金豔手裏。當淩金豔收到這麼多份愛心時,眼裏湧出了熱淚。

倪萍剛入電視台時並沒有完全適應主持人的角色,在主持《綜藝大觀》的時候,她總是愛表現自己,結果形成“一枝獨秀”的格局。這導致倪萍主持時非常地累,而觀眾太閑以至於沒有互動,沒有配合。她想改變這種局麵,於是找編導求救,編導告訴她要想改掉“一花獨放”的格局,隻要多和觀眾互動,與觀眾保持平起平坐的心態就行了。得到編導的啟發後,她采用“百花爭豔”的方式來主持節目。每期《綜藝大觀》一個小時的時間裏,她都盡量把時間交給觀眾,交給嘉賓,讓他們成為舞台的主角,讓他們看得開心,玩得開心。這樣一來,主持人與觀眾都得到了快樂,節目頓時生動了許多。

不論交談,演講,或是主持,平實樸素的語言,往往更能打動人心,它去偽存真,如清泉般澄澈,緩緩地流入他人的心中,讓人獲得共鳴,就如倪萍主持時坦誠的語言風格一般。因此,在交流中,坦誠真誠讓語言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因此,若想擁有好口才,首先就要學會真誠待人。

2.在談話中要充分運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是非常豐富的,就算不了解肢體語言的人,也能夠通過一些基本的肢體動作,了解他人大概想要說什麼,想要做什麼。與人交談的時候,最基本的肢體語言莫過於傾聽了。

傾聽分為兩種:一是真正地傾聽,二是假裝傾聽。假裝傾聽可能是礙於麵子,不得不聽,聽者不斷做出點頭,發出“嗯”的聲音,以便讓說者說下去。雖然這樣不會造成尷尬,但這種假聽與真聽卻有著天壤之別。倪萍在主持節目的時候采用的就是真心真意地、認認真真地聽他人說話,在聽完他人說話後,她才接著說。在傾聽的時候,倪萍認為應該看著對方的眉心處。如果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做一些諸如玩弄手指、修剪指甲或手搖腳晃等小動作,那麼很快就會引起對方的反感,以至於他不會吐露自己的心聲。”

倪萍認為,不僅要認真地聽別人說話,還要掌握一些技巧。比如談話時,不能一個勁地死盯著對方,這樣會給談話對象帶來壓力,而應該略帶微笑,眼神要柔和。如果想要聽到別人的真心話,那麼就必須做好聽的功課。倪萍在主持節目的時候,目光是和善的,她一直避免直視對方的眼睛,以免出現令人發笑的場景,特別是與第一次見麵的嘉賓交談時,直視對方的眼睛更是讓人難為情。

正確的目光放置位置應該在對方雙眼連接線以下,腹部以上。如果把目光放在這個地方,那麼交談起來就會顯得十分自然。當然,聽者的目光不能一直在固定區域內打轉,這樣也會給說者一種“對方並沒有在認真聽我講話”的感覺。

有人認為,交談時雙方應該把目光放在對方的嘴角或鼻子上。這個問題應該區別對待,因為有的人的鼻子或嘴巴有缺陷或自認為不太完美,不希望讓他人注意到;而有的人的嘴角或鼻子非常迷人,自然巴不得別人將目光投放於此。倪萍總結道:“通常情況下,將目光放在眼睛下部分比較合理,但也必須配合現場具體情境。”當然,如果是認真傾聽的話,態度表現一定是真誠的,隻有努力表現出認真的態度,敘述者才會願意說出自己的心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