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敬一丹:嚴肅認真令語言魔力(3 / 3)

從敬一丹老師巧得朱總理題字的事件中人們可以學到,當人們需要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提出請求時,一定要保持一個誠懇的態度。請求並不代表乞求,不能讓自己表現出一副可憐的樣子,一味地向對方訴苦,甚至極力地誇大自己的悲慘經曆,希望能借此贏得他人的同情和幫助。事實上,被請求的人可能在看到請求者的那副模樣之後,下意識地就會覺得排斥甚至厭惡,也就更不可能去同情請求者,答應請求者的請求了。因為在他看來,做出那樣一副樣子的人不是一個值得被幫助的人。

人們可以發現,敬一丹老師除了態度方麵做得很到位以外,她還聰明地選擇了一個恰當的時機,人們在生活中有求於人之時也是這樣。當對方正處在高度的緊張工作或正煩心之時,絕對不是提出請求的好時機,對方看到這樣不懂得看時機的人不但不會考慮幫忙,很可能還會因此覺得很厭惡,他自己的事情尚應接不暇,哪裏還有心情幫助他人。一個細心觀察的人應該懂得,選擇對方心情不錯且比較空閑之時,向他提出對方力所能及的要求,同時要盡力讓對方在答應自己的請求後,能感到一種“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情緒,這樣不僅增進了兩個人之間的友誼,而且在以後的時光中還可以互相幫助,相處得更加融洽。

最後,即使是自己有求於人也要振作精神,保持自信。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很多人在說話方麵都多少有點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尤其是自己需要請求別人的幫忙時,常會因為緊張和恐懼而影響自己和對方的正常交流。

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怯場,沒有人能夠從一開始便擁有出眾的口才,說起話來能夠那麼令人信服,具有權威性。但首先人們需要做的是擺正態度,即使在有求於人時,也不能奴顏婢膝、緊張怯場,一個在有求於別人之時就選擇低三下四的人,是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的,而且還會失去自己的尊言。人們得像敬一丹老師麵對朱總理時一樣,不卑不亢,然後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看準時機,委婉地向對方提出自己的請求,如此才能讓對方欣然應允。

4.為什麼每個人都認為態度認真的人說話最權威

一個擁有認真態度的人,可以從眼前的小事開始,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並認真地檢查、仔細考慮事情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及結果,不斷從別人的反饋中提升自己,逐步成長。一個時刻保持認真、嚴謹態度的人,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那麼他的話語自然更顯權威性了。

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就是一個態度認真而嚴謹的人,她負責主持著中央電視台的名牌欄目《焦點訪談》和《東方時空》,還曾主持過香港回歸、澳門回歸、建黨80周年、3·15晚會等一係列大型的直播節目。如果要探究敬一丹的主持特點,“權威”無疑是其鮮明的特色。她主持的節目都是關乎百姓民生的重要節目,拿《焦點訪談》來說,是本著替老百姓說話,關注百姓生活為原則的。對待生活認真、對於工作更是認真負責的她和這個欄目一起成長,懷著消除社會中不良現象這一夢想,通過披露社會上存在的不理想和不文明的現象來警示大眾,讓人們以積極的步伐走向文明。因此,敬一丹曾對記者說:“我之所以可以在《焦點訪談》這個欄目堅持這麼久,就是因為我認為這個欄目對社會有益,對百姓有益,我們的認真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回報,可以讓我們的社會變得單純點、健康點;人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正常一點、友善一點,這就是我堅持做這個欄目的願望。雖然我在欄目中每天都要麵對很多不幹淨、不健康甚至令人憎惡的社會現象,但是我必須本著認真工作的態度,堅持和社會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溝通,替他們發出正義的呼聲,這就是我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的不竭動力。”

無論是作為一名記者,還是作為一名電視媒體工作者,敬一丹都是本著認真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工作。她時刻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希望能盡自己的一份力,讓人們的內心世界可以更加豐富,並把握一個正確的輿論導向。也正是敬一丹對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對社會的責任心及使命感,才能讓大家能夠相信她在節目中或其他場合上說的話,才使得她的話在人們心中具有不容置疑的權威性。而敬一丹也從沒辜負過觀眾對她的期望,她在節目中的語言常常一針見血、直擊問題的核心所在。有一次她在節目中向全國觀眾展現都安的貧窮時說道:“我們揭露這些事情就是為了能夠讓社會大眾有痛感,而不是在我們的社會有了傷痛之後,社會大眾卻還是茫然不知,社會的肌體還處在一種麻醉的狀態。”同時,她還向大家提出了新的問題:“人們為什麼會這麼震驚呢?為什麼大多數人在長久以來都是隻看到自己周圍的狀況,卻不知道我們中國還有多少個像都安這樣的貧困地區?人們為什麼對於這些迫切需要大眾關懷的地方和同胞吝於投注些許目光呢?為什麼到現在才有了這方麵的報道呢?其實真正說來這些都是記者的失職,作為一名記者就需要去采訪、報道這些普通民眾不知道但有責任知道的事情,讓大家關注到那些鮮有人關注的地方,引起社會的思考。”這些話是深得人心的,因為敬一丹老師認真地調查和研究過,她清楚地知道什麼是她工作的職責所在,什麼是社會大眾希望看到和聽到的,也隻有這樣,她所揭露的社會問題,提出的針對社會大眾的拷問才會發人深省,具有權威性。

認真,是一種生活態度。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有一些人習慣了拖拉,如果沒有人過問或催促的話就隨心所欲,隨波逐流,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給自己積攢下難以戒掉的惰性。其實這些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由於態度不夠認真導致的。對待工作若不能端正自己的態度,認真對待,輕則養成不好的工作習慣,在工作的過程中錯誤百出,而且,態度也會因此而變得散漫,無法認識到問題的危害和嚴重性,久而久之,會變得麻木,習慣了這些錯誤的存在。長此以往,自己的形象也會受到影響,工作馬虎、漏洞百出使得自己在同事和上司麵前的印象越來越差,變成一個在別人眼裏永遠無法單獨做好一件事情,總是容易出錯的人,待他們的這些看法開始蔓延、擴散後,自己在周圍人心中的形象就會成定論,成為自己很難揭去的一個標簽。而擁有這樣定位的人也必然無法得到他人的信任,他說的話更是毫無權威可言。

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表現。一個人的態度決定其高度,若一個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各方麵能力都非常出眾,可唯獨沒有良好的、認真的態度,那麼他注定一事無成。我國清朝有名的才子彭端淑早在幾百年前就曾作文《為學》,教導人們無論做什麼事情,無論事情的難易程度如何,隻要有積極認真的態度就能成事,其中說到“世間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這一道理在當今社會仍然適用,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首先要保證自己有一個認真的態度,才有可能將這件事做好。態度認真的人,即使麵對輕而易舉的事情也能夠認真地去做,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將它做好。若是沒有認真的態度,即使個人能力再怎麼強,天賦如何高,周圍的客觀條件如何得天獨厚,也無法取得成功。而一個連自己基本的工作都無法做好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敬佩的,相應的,他說的話在人們心中的份量也就更是微乎其微,毫無權威性可言。

敬一丹老師正是憑借著她認真負責的態度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就,才在人們心目中樹立起了無法磨滅的威信,而她的話也就成了金玉良言,令很多人將之奉為圭臬,具有超強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