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王小丫:機智輕鬆施展口才技巧(3 / 3)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的情緒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談話過程中,真誠的微笑可以最直接地向對方傳遞自己的感情,王小丫正是懂得這一點,時刻注意自己的微笑,讓別人樂於和她交談,喜歡她的節目。

對於主持人來說,無論是和嘉賓的訪談還是對著電視機前的觀眾說話的過程中,微笑都是主持人得到對方認可,引起對方興趣進而維持談話的重要工具,即使他隻是個新聞節目主持人,並不直接麵對聽眾。

王小丫的成功在向我們展示,微笑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是寬容和接納,它在人與人的心靈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

微笑是人類的第二語言,發自內心的微笑可以融化兩個人之間的冰山。和別人交談時麵帶微笑也是種有修養的表現,若總是擺著副苦瓜臉,皺著眉頭,即使談話的內容是友善的別人也無法真切地感受到,還可能會導致原本很融洽的對話變得不歡而散。而即使是主持人擁有很好的口才,如果不懂得運用微笑的力量,那麼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說,微笑是維持談話最有效的催化劑。

3.溝通技巧:讓對方看到你赤誠的心

王小丫天生擁有一張天真無邪的笑臉,一直以真誠待人來要求自己,這也使得她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和人們的溝通都深得人心,受人喜愛。無論什麼樣的情況下她都能真誠而坦然地麵對觀眾,絲毫不含任何的矯揉造作,她始終讓人看到她最真實的一麵。擁有超強自信心的她從不掩飾自己,而灑脫、幹練的性格也使她學不會別人的故作矜持。對於別人看來諱莫如深的“糗事”她也是毫不隱瞞,總是能坦然地麵對各種狀況,時刻用真誠的品質來要求自己。而這一點,也為她實現與觀眾的良好溝通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2002年的《開心辭典》在上海舉辦擂台賽時,王小丫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評價自己:“我的主持其實沒有什麼風格,而且,嚴格說來我隻是剛剛入門而已,還在尋找著自己的風格,但是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真誠的主考官,這點是毋庸置疑的。”她還說道:“我當電視節目主持人也才兩年,基本都是以本色主持為主的。而在我尋找自己的主持風格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這一點希望觀眾能夠多多包涵,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提升自己,一直帶著一顆赤誠的心在前進。”為了能夠不斷地提升自己,做一個觀眾喜愛的主持人,她還做過問卷調查,問觀眾都喜歡一個怎樣的考官,調查發現,95%的被調查者都希望考官能夠有足夠的寬容和真誠,設身處地地從參賽者或者觀眾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大家每天都要麵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和挑戰,常處在高壓狀態下的觀眾希望到了周末能夠得到放鬆和休憩,觀眾希望自己看到的電視節目能輕鬆一些、寬容一些,而不是劍拔弩張、緊張刺激的類型。因此,王小丫切實為觀眾考慮,嚴格要求自己要成為一個真誠、寬容的主考官,使《開心辭典》能夠從眾多的電視節目中脫穎而出,廣受觀眾的喜愛。

而王小丫的另一檔節目——《經濟半小時》,它不同於《開心辭典》的輕鬆快樂,《經濟半小時》是以“觀經濟大勢、知民生冷暖”為宗旨,用嚴謹務實的態度和權威的評論,深入透徹地分析重大經濟事件和業界風雲人物的報道節目,並且多以曝光為主。在簡單、真誠的王小丫看來,無論是專業經濟節目《經濟半小時》,還是娛樂節目《開心辭典》,都是大眾傳播的一種,都是一種與觀眾交流和溝通的節目,而交流和溝通就需要以真誠作為基礎。無論是嘉賓還是觀眾都應該以真誠的態度來麵對,她用這種真誠的態度來將兩檔不同的節目統一。對於這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節目,王小丫作為主持人沒有特地顯示自己的學識,或者用其中一個節目的人氣來帶動另一個節目,而是摒棄那些外在的技巧,以一顆赤誠的心,將要表達的信息傳遞給觀眾,這就夠了。

就普通人而言,當他們發現自己有什麼缺點時,多半會去自辯或者極力地掩飾,但這樣做往往會造成事與願違弄巧成拙的後果。王小丫從來不懼於將自己有缺點的一麵展示給觀眾,她相信,一個有缺點但真實的王小丫比一個完美而被包裝過的虛假王小丫更有魅力,更值得大家喜愛。所以,在接受采訪時,她會毫不掩飾地坦誠自己高考數學隻得了20分的事情,即使是談到涉及隱私的感情生活時,也是坦然而幹脆地說道:“現在,缺愛。”在節目現場如果遇到了尷尬的情況時,她也是毫不掩飾自己的尷尬笑聲,而不是巧舌如簧地加以掩飾或者搪塞。她曾清楚地告訴大家:“我就是一個特簡單的人,而且我也覺得簡單其實挺好的,它會讓你整個人都變得清澈、透亮,沒有那些深邃或者深沉。其實我個人特別害怕那些深邃的目光,那樣的人讓我無法一眼看透他,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那深邃不見底的目光背後又隱藏著什麼。”

當有人稱她為青春偶像,誇她紅遍全國時,她坦然地說:“我是青春偶像嗎?其實我並不這麼覺得,我覺得觀眾喜歡我或許就是因為我沒有去掩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我也深信,無論是收看我節目的觀眾朋友還是其他人,大家都希望看到真實的東西,真實的節目,真實的主持人。因此,我才會毫不掩飾地把我真實的尷尬的樣子展示給大家看。就比如我從來沒有學過播音主持,說起話來也不是那種專業的腔調,無法做到字正腔圓,但是我從來不會掩飾這些。我也沒有那麼博學、機智,能時時做到妙語連珠,有時候遇到無法接下去的話題,腦袋裏一片空白,無奈之下也就是‘嘿嘿’地笑一笑,其實這才是真實的狀態,我們在生活中和朋友聊天時也不可能做到字字珠璣,句句話都發人深省。”

或許會有人說她如此真誠、坦率和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雖然很直白,但是卻缺少了一種“含蓄的美感”。但是,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的人或許以“含蓄”見長,但王小丫就是以這種幹脆、磊落的真誠和坦率見長,這也就形成了她所獨有的特色。試想,如果每個主持人都是一樣的含蓄、優雅,都一樣的風格,那觀眾看到的將是怎樣一個枯燥無聊的場麵。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際很微妙,《孟子》有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唯有保持一顆赤誠的心,真誠相待,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和真誠的回報。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接納他人,唯有其中一方用他的真誠先示好,對方才會給出相應的回應。其實人際交往就像是一個社會的交換遊戲,付出了什麼就能交換到什麼。如果在兩個人的交往、溝通過程中,對方感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真誠,那麼倆人的溝通就將麵對阻礙。更進一步講,如果對方感受到的不是真誠的幫助而是強製的改造,那麼自己好心的幫助也可能無法使得對方接受,甚至會適得其反。

真誠,是一個人本質的表現,真誠是進行有效溝通的基礎,要想讓對方敞開胸懷、拋開那些顧慮和不信任,以真誠回饋自己,最有效的技巧就是在溝通中讓對方清楚地看到自己那顆赤誠的心。如王小丫做的那樣,不掩飾、不做作,將自己最真實的一麵展現給對方,讓大家全方位地了解自己,而不是極力營造一個虛假的完美形象。當看到了她的真實和不足,對方也就不再有顧慮和擔心,也會坦然地將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她看,這樣他們之間也就建立起了堅實的真誠的溝通的橋梁,才能讓雙方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4.別當交談的“大獨裁者”

王小丫在主持《開心辭典》欄目時特別注重和嘉賓的互動,作為主持人,她能夠設身處地地為答題選手著想,能考慮到選手們隻是普通人,會有各種不適應,自己必須與他們平等交流對話,她必須讓每個來到這裏的選手感覺到體麵和開心,真正是“開心”辭典,“開心”地答題。

看過《開心辭典》的人都知道,每當選手們回答完一個問題後,王小丫總會反複問答題選手一個問題“你確定嗎?”有人認為這是節目組為了節目的效果故意設的陷阱,目的隻是為了增加節目的緊張氣氛,設置懸念。事實並非如此,王小丫作為主持人心裏非常明白,《開心辭典》是一個家庭類節目,她特別不希望選手帶著失望離開中央電視台,铩羽而歸,而且她還想到了這個節目的心理輻射作用,有可能因為某個選手的一次小的失誤,該選手的孩子及孩子的同學可能會認為這個選手很沒用,進而影響他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影響孩子與朋友們的關係,讓大家對電視、媒體等有一個不好的印象。

作為主持人,王小丫始終和選手們站在一起,她要求自己做一個善良、寬容的考官,畢竟多數參加節目的選手都無法走到最後,成功者永遠是少數,所以她的大多數“你確定嗎?”都是在“撈他們”,盡可能通過眼神向選手傳遞提示信息,偶爾放點水。甚至為了能讓選手們在節目中更好地放鬆自己,他還讓節目組的劇務給選手們每人發一罐啤酒。這讓選手們真切地感受到她的友善,同時也給選手們傳遞一個信息——這是一個很開放的地方,選手們不需要鎖閉自己的心靈,大家盡可以放開自我,甚至還可以還撒點野。

在人們的日常交談和溝通中,特別需要王小丫的這種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的心態,不能做一個交談中的“大獨裁者”,一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應該盡自己所能地和對方有所互動,考慮對方的看法和感受,這樣才能將交談和溝通進行下去,並讓雙方都能從交談中有所收獲。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與他人的交談和溝通中總是喜歡以自己為中心,他們永遠隻從自己的角度來考量別人,認為隻要是自己覺得有趣的東西別人也一定會感興趣,樂於聽到和了解,而事實上對方其實完全無法接受和傾聽下去,他們完全不明白“甲之蜜糖等於乙之毒藥”的道理。交談應該是至少兩個人的互動活動,要想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觀點,首先就得讓對方願意傾聽自己的話語,而要想放大這一點,就要讓自己所說的話盡量符合對方所喜歡的風格或話題,投其所好,隻有對方樂於傾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如果在交談和溝通中隻知滿足自己的喜好和意願,完全無視對方的存在,那麼即使自己說得天花亂墜也隻是自言自語,對方也必然將“獨裁者”視為無物。

曆史上有很多的演講家,都能夠做到一句話、一個手勢就能得到台下聽眾的群起響應,一個人與一群人的交流尤其考驗一個人的口才,他必須在很好地了解了聽眾的想法後,以聽眾願意傾聽的方式來和他們交流,並最終和聽眾結為一個整體。王小丫在做電視節目時也是一樣,她不僅要照顧到嘉賓的反應,現場觀眾的喜好,還要考慮到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的感受。細心觀察的人會發現,無論是王小丫還是那些成功的演講者們,他們在麵對大眾講話時都不會以“大獨裁者”自居,而是與大眾同呼吸、共命運,尋找大家共同關心的東西,極力引起大家的共鳴。他們的口頭禪不是“我”而是“我們”,這樣會讓觀眾覺得自己是和主持人或演講者在一起的。使得主持人能夠更好地拉近與聽眾的距離,使彼此溝通更加順暢。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交談是維係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手段。當遇到固執己見的工作夥伴時,人們需要在對方還沒躲進自我的世界中、罔顧他人而按自己的意圖辦事之前,就先用“我們”兩個字來開始與他談話,多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和他之間的共同點,從而與自己產生共鳴。固執己見的人雖然不好相處,也比較難以說服,但事實上他們的歸屬意識比一般人要強。所以,在對方將自己封鎖之前,巧妙地運用交談的技巧,讓對方解除心理防線,感受到彼此屬於一個整體,進而開始和自己保持態度一致,之後的合作也就會容易很多。

不僅是和固執的朋友在交談時需要注意交談技巧,在男女戀人之間的交談中這一點也顯得尤為重要。若是兩個人都能有意識地將自己和對方看做一個整體,說“我和你”時能將它改成“我們”,這樣兩個人之間若有什麼意見不合也能夠很好地交換意見,順利溝通,最終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要想和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不僅僅要注意自己的措辭,還需要雙方都能夠時刻表現出對對方的關心,因為溝通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自己的友善對方時刻都能感受到。人們若能夠像王小丫一樣不做談話中的“大獨裁者”,時刻注意和對方的互動,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溝通便不會出現問題,大家都能相處得更融洽、更默契,工作和學習的效率也將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