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魯迅大事年表(1 / 2)

1881農曆八月初三生於浙江紹興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名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

1886入塾,從叔祖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1892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

1893三月祖父周介孚公從北京歸。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當鋪及藥店多年。

1896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更艱難了。

1898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

1899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總是名列前茅。課餘喜歡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

1901路礦學堂畢業。

1902二月,公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餘喜歡讀哲學與文藝方麵的書,特別注意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03為《浙江潮》雜誌撰文。秋,譯完《月界旅行》。

1904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1906六月回家,與山陰朱女士結婚。同月,複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1907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誌,名曰《新生》,因為經費原因沒能出版。後為《河南》雜誌撰文。

1908聽章太炎先生講座,成為“光複會”會員,並與二弟周作人翻譯域外小說。

1909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九月紹興光複,任紹興師範學校校長。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第二年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以上為陽曆。以後為陰曆)

1912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工作之餘纂輯謝承的《後漢書》。

1913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工作之餘校《嵇康集》。

1914工作之餘研究佛經。

1915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成《百喻經》。工作之餘喜歡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五月,移居紹興會館補樹書屋。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17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張勳複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製度與禮教之弊害,是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說。

1919一月發表《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集《熱風》。八月,買下公用庫八道灣的私宅。十月發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回紹興,接母親和三弟建人來京。

1920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的戲曲《一個青年的夢》。十月,譯成俄國阿爾跋綏夫的小說《工人綏惠略夫》。這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1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2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的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

1923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九月小說集《呐喊》出版。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出版。這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4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出版。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七月往西安講演,八月返京。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的論文《苦悶的象征》。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這年冬為《語絲》撰文。

1925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先生與多數教職員組織了校務維持會,被章士釗違法免職。十一月,雜感集《熱風》出版。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的《出了象牙之塔》。這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誌。這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小學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