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9~1071年,梁氏母黨屢次發動對宋戰爭。
1081年,宋五路伐夏。
1082年,宋夏永樂大戰。
1083年,秉常複位。
1086年,年僅26歲的夏帝秉常卒。
1086年,夏惠宗年僅3歲的長子乾順繼位,夏國軍政大權分別掌握在後族梁氏、皇族嵬名阿吳和皇族多仁多保忠三大家族手中。
1086~1097年,屢次發動對宋戰爭,以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1098年,梁氏親率大軍攻打平夏城,慘敗而還。
1099年,遼派使臣前往夏國毒死梁氏。
1099年~1139年 乾順時期 這一時期,西夏國力迅速恢複並逐步攀升至巔峰。乾順更通過靈活的外交政策,充分利用金、遼、宋之間的矛盾,從中漁利,使得西夏的疆域擴大到從未有過的規模。
1101年,建立國學,設置教授,立養賢務。
1103年,乾順於甘州建臥佛寺,同年封弟察哥為晉國王。
1106年,乾順上表謝罪,宋許以和解。
1119年,夏大敗宋熙河經略使劉法於統安城,乘勝進攻震武城。
1121年,攻取宋西安州、懷德軍。
1122年,夏派大將李良輔率軍援遼。
1124年,乾順向金上誓表稱臣。
1126年,夏出兵攻占天德、雲內等地,又破宋震威城。
1136年,夏出兵攻戰樂州、西寧州等地。
1139年,乾順去世。
1139年~1193年 仁孝時期 在此期間,西夏的經濟繁榮,國力昌盛,西夏的疆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
1140年,蕭合達叛亂,仁孝出兵平定。
1143年,災民起義,任得敬率兵鎮壓。
1144年,遣使赴宋,恢複與宋的聘使往來。
1146年,尊孔子為文宣帝,令州郡立廟祭祀。
1170年,在金國支持下,撲滅任得敬分裂夏國的陰謀。
1193年,仁孝去世。
1193年~1206年 純祐時期 純祐繼位後,繼續推行仁孝時期的對內安國養民,對外附金和宋的政策。
1206年,純祐被廢,同年被殺。
1206年~1227年
西夏滅亡時期 1205年,鐵木真率兵初次進軍西夏。
1209年,蒙古重兵攻入西夏,包圍中興府,夏主被迫“納女求和”。
1210年,夏襄宗發兵攻打金國,兩國關係徹底破滅。
1211年,齊王遵頊廢襄宗安全,自立為帝,是為神宗。
1212年,遵頊附蒙侵金。
1223年,遵頊被迫退位,傳位於次子德旺,是為獻宗。
1224年,德旺派遣使者出使漠北,欲建立抗蒙聯盟。
1226年,蒙古大軍大舉進攻西夏。
1227年,夏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