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朋友這種能力不能用某一個特別固定的標準來衡量,麵對不同的情況和環境,可能每個人作出的反應都不盡相同。如果你覺得跟某個人在一起不開心,或者覺得不自在、不舒服,那就不要浪費時間,我從來不覺得因為要交朋友而需要刻意去做什麼事情。在上班的時候,在單位裏,我們已經刻意地做了很多事了,如果交朋友還要刻意,那就累死了。還不如給自己一個空窗期,在這段時間裏,你隻關注你自己或者關注你的家人,至於朋友,在有緣的時候他自然就會出現。
交朋友絕對不是你要刻意去做的一件事情,當然這個跟你的人際網絡是另外一回事。人際網絡是要刻意去做,要主動的,你需要結交很多跟你的工作、你的事業有關係的人,可是這跟朋友是兩回事。
在生活中,人們麵對的問題不是能不能交到朋友,而是怎樣麵對不同的朋友。很多人都覺得在麵對單一的對話者時相對來說還算輕鬆,能夠應付自如,但是如果對話者是多個人,那他就不知道怎麼應付了。我也是這樣的。
我在演講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因為都是我一個人在說話,這對我來講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如果是在某個派對裏,周圍的人都拿著一個高腳杯晃來晃去,我就嚇得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我是一個私底下沒有辦法跟很多人交往的人。
我記得有一次我學生的老板,他實在是太想要跟我一起吃飯了,就跟我的學生講,你無論如何要約到你的老師一起吃飯。我沒辦法,隻好硬著頭皮去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會敬酒。我特別害怕這種事情,所以我發現有人要拿酒杯的時候就趕快吃飯,隻要看見有人蠢蠢欲動的樣子,我就擺出猛吃東西的架勢。結果第二天我得到了一個評語,說金老師還挺愛吃的。就因為那天我吃了兩碗飯,因為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我要掩飾我的窘迫,所以就隻能這樣做。但是你能說我是社交很無能的人嗎?我覺得也不能這麼說,隻是我在這方麵的能力比較弱而已。我不會因此而認為自己不夠完美,或者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會交朋友的人。
每個人有每個人交朋友的方式,麵對不同的人,可能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就像我跟我的幾個閨蜜在一起,比如於丹、李靜、陳麗這幾個人,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我在演講的時候話語滔滔不絕,在參加節目的時候妙語連珠,但是跟她們在一起的時候,我永遠是坐在一個地方傻笑、喝水、吃東西的那個人。在私底下,於丹是一個特別能說的人,有時候她說的話我都聽傻了。她們每個人都特別能說,大家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覺得很開心。所以,你不一定非要怎麼做才是有朋友的,交朋友沒有統一的標準,也不會給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