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7 避開青春禁區,管好自己就能飛(2 / 3)

盲目追星,會追丟了自己

陳躍是個追求時尚的男孩,他的房間裏到處都張貼著歌星的海報。這一兩年,他迷戀周傑倫,周傑倫的每張新唱片他都第一時間去買下來。

他還把周傑倫的歌詞都寫在自己的日記本裏,沒事的時候就哼唱周傑倫的歌。家在南方的他,甚至跟爸媽申請參加周傑倫的北京演唱會。爸爸媽媽以路途遠、影響學習的理由拒絕了他的要求,他決定偷偷地攢錢去北京看周傑倫的演唱會。他是周傑倫的鐵杆粉絲。他要踐行自己鐵杆粉絲的身份。他覺得能見上周傑倫一麵,是自己最大的願望了。

爸媽也知道兒子喜歡周傑倫,他的歌都會唱,每天都在關注娛樂新聞上周傑倫的動向,開口閉口我的偶像怎麼樣。他們有些擔心兒子會不會因為追星而影響學習,卻苦於找不到跟兒子可以協商的點而苦惱。

有一次,老爸問陳躍,你到底喜歡周傑倫什麼地方呢?

陳躍邊放CD邊跟老爸念叨周傑倫的歌多麼優美動人,周傑倫的音樂多麼讓人有共鳴,周傑倫的一切都那麼美好,甚至他的每件衣服都看起來那麼好看。

老爸糾正說,那是你喜歡他的歌,但是,他這個人呢?要想成為你的偶像,你總得對他的人品有所了解吧。

陳躍這可來了精神,既然老爸要深入了解周傑倫,那麼作為一個周傑倫的粉絲,怎麼能不表現一下呢?

他開始講述周傑倫的成長曆程和在這幾年裏取得的成就,以及這些成就背後的付出。

老爸聽得也感動了。原來周傑倫也是經曆了一番磨難,兒子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樣沒頭沒腦地跟著別人瞎追星。

最後,陳躍還安慰老爸:“你放心你兒子啦,我自己有分寸。我就是喜歡周傑倫的歌還有他身上的拚搏精神。要不然怎麼歌壇那麼多明星,隻有他最受歡迎呢?”

老爸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看來兒子追星的事情,不能嚴令禁止,但是究竟該如何引導呢?這成了陳爸爸的一個大難題,他還要好好考慮。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在20世紀,人們崇拜的偶像是雷鋒、保爾柯察金。而現在,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則換成了比爾蓋茨、喬丹、劉德華、周星馳、周傑倫等億萬富翁或體育界或影視界明星。時代的變遷,印證了這種替換。

不管是體育明星還是娛樂明星,這些偶像可給少男少女的精神世界帶來極大的向往和幻想,甚至沉湎於對他們的追逐和依戀當中,不能自拔。許多青少年一味關注明星們的帥、酷、炫,八卦或緋聞,名聲或金錢,從而導致悲劇、鬧劇的發生。

其實,崇拜明星並不是一件壞事,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崇拜才最正確。我們應該看到明星們最傑出的地方,我們更應該學習明星的精神或優點,使學到的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與我們自己的實際聯係,確定我們的奮鬥目標。

所以,青少年在追星的時候要有一個理智的態度,把握好分寸。我們所崇拜的應該是真正值得崇拜的。他不是徒有其表,而應該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氣度;他不僅僅能吸引我們的目光,更應該能震撼我們的心靈。而我們也要從這些優秀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

最好不要濫花時間和金錢在追星上。要知道,別人的光環不會罩在我們的身上,追星本身並沒有什麼可以誇耀的,更不應該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

我們還應熱愛自己。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明星自有風采,我們也要保持個性、本色。

最後還有一點,就是要摒棄狹隘心態,我們不能因為別人的偶像與自己的不同,就對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

追星,不是不可以,隻是不要盲目,不要在追的過程中丟了自己。

奇裝異服不等於“帥”“酷”

上學的路上,幾個帥氣個性的男孩兒騎著山地車呼嘯而過,站在路旁等車的黃文斌看到後,心裏羨慕得不得了。“真帥,我要是也能那樣子,大家就會更加佩服我了。”黃文斌的成績在班裏很好,大家都知道他腦子好使,連老師都說他比別人聰明得多。黃文斌對此也有點洋洋自得。不過黃文斌覺得,成績好還不算完美,應該在“別的方麵”也很突出才對。看到剛剛風馳電掣騎車過去的幾個人,黃文斌心裏有了主意。

星期天的時候,黃文斌沒去上補習班,偷偷溜去了商場。他用自己的零花錢,比著昨天看到的那幾個同學的樣子,買了一套衣服,又去發廊做了頭發,出來後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變樣。因為爸爸媽媽出差,隻有奶奶跟他做伴,所以回家後除了被奶奶嘮叨了幾句,就沒什麼了。

星期一,黃文斌在去學校的路上,總覺得不自在。進學校後,看到進進出出的同學,像平常一樣,對他並沒有太多關注,黃文斌有點失望。等到走進教室,大家都在低頭看書,隻有幾個同學抬頭望了望他顯得有點驚訝,黃文斌覺得更不自在了。第一節數學課,黃文斌回答問題後,老師開玩笑地說了句“黃帥哥,請坐”,全班哄堂大笑。黃文斌恨不得馬上趕回家把衣服換掉。

星期二,黃文斌的爸爸媽媽都回來了,看到黃文斌像往常一樣,就問黃文斌這兩天有沒有犯錯誤。一身學生裝的黃文斌一邊說當然沒有,一邊向奶奶使眼色。奶奶笑著說:“咱們文斌帥了一把,又被同學笑得換回去了。”爸爸媽媽聽了哈哈大笑,黃文斌又氣又羞地回房間了。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受影視和廣告的影響,現在個性和帥氣為男孩子所熱衷,都想成為“帥哥”。這本是件無可厚非的事,但是,凡事都有個度,否則會過猶不及。

由於青春萌動,青春期的男孩子具有愛美之心是很正常的,所以,一些男孩子就會模仿影星歌星們做一些酷動作,說一些流行語,最常見的是服裝上的追星。看一部電影、電視劇或一個廣告,覺得演員們穿著帥氣了,自己也想模仿,於是,校園裏奇裝異服就多了起來。

在以前,穿奇裝異服是不允許進入學校的,但是,在現在提倡個性的時期,稍微穿得潮流一些是被認可的,還會表現出一個人的審美趣味。但是,很多男孩子穿出了奇裝異服,有的是在褲子上挖個洞,有的穿著色彩怪異,有的甚至背個鬼頭在後背上,等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奇裝異服的屢見不鮮,奪去了人們欣賞純真的機會。在初、高中裏,一群青春期的男孩子,是朝氣,年輕、生命力的象征,他們的笑容應該是透明的春天的顏色,是欣欣向榮的感覺,而這些奇裝異服的泛濫,讓青春期的男孩子過早地失去了青春的純真。特別是那些在膝蓋上挖洞的褲子,天涼時很可能會導致關節炎等疾病。

在最美的年齡裏,無須修飾就勝過一切的修飾,年輕就是最大的美。所以,青春期的男孩子,請珍惜你最純真的美,樹立自己的審美觀,別被外界牽著自己走路,要有健康和諧的審美趣味。要知道,奇裝異服不是帥,不是酷。作為中學生,最大的帥氣來自對知識的追求,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吸煙不表示你有男子氣概

於賓是一名高二的學生。自從上高中後,於賓的個頭猛長,轉眼間小不點長成了高大的男子漢。長大了的男子漢可以幫助別人做很多事情了。他能輕鬆地給家裏換燈泡,換煤氣;在學校大掃除時幫助女同學擦高處的玻璃;在外邊遇到不平事也挺身而出。這些事情都讓於賓覺得自己長大了,是個有擔當的男子漢了。

周末家庭聚會時,見到許久未見的表哥。表哥從小學習成績就好,現在在一所名牌大學念書,家裏的親戚總是教育於賓要向表哥學習,爸爸媽媽還要於賓考和表哥一樣的大學。的確,表哥不僅博學多才,還外貌英俊,性格開朗,有很多女孩子喜歡他。現在的表哥更帥了,留長的頭發,時尚得體的衣服,優雅的談吐,這些都令於賓羨慕不已。

於賓滔滔不絕地和表哥談了很多學校的趣聞,也向表哥抱怨物理有多難,食堂的飯菜有多差。表哥邊微笑著傾聽邊從口袋裏抽出一根煙點燃了。表哥帥氣地用手指夾著香煙,悠閑地向外吐著煙圈,於賓不覺看呆了。家裏爸爸不吸煙,也不允許他碰煙,學校裏更是視煙為洪水猛獸。他從來沒有想過吸煙可以這麼帥,可以這麼有男子漢氣概。

回到學校後,腦子裏不斷浮現表哥吸煙的情形。於賓暗暗想:自己吸煙應該也和表哥一樣帥,而且聽說很多同學都偷偷嚐試過呢,我也一定要試試。

於是,於賓買了一包煙,上廁所的時候在廁所裏偷偷地學著抽,剛開始總覺得自己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總有一種罪惡感。後來竟然在廁所裏認識了幾個“煙友”,一下就覺得自己比其他同學要成熟,一種“優越感”油然而生。

慢慢地,周圍的很多同學都發現於賓抽煙了。可是令於賓沒有想到的是,吸煙不僅沒有給自己增加男子漢的魅力,反而損壞了自己的形象。現在很多同學都用異樣的眼光看自己,有些女同學甚至躲著自己,似乎自己是什麼怪物。

體會到被孤立的滋味,於賓下定決心:一定把煙戒掉,以後再也不吸煙。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目前,青春期男孩抽煙的比例上升較快。有的人以為吸煙的人才有派頭兒;有的人出於好奇,抽著玩的,竟成為“老煙民”;有的人想戒煙,但總是以寫作或要研究問題為借口,煙不離口;甚至有的人睡在床上也要抽支煙,以至引火燒身,悔之莫及。

吸煙的危害是很多的,不僅影響身心健康,還影響學習,更浪費父母的錢財。目前社會上並沒有把抽煙作為一種惡習進行撻伐,但是青少年還是不要染上吸煙的習慣。

下列建議,有助於已經開始吸煙的男孩戒掉吸煙的習慣:首先要加強戒煙意識。戒煙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感覺不太舒服,要有這種意識,即戒煙幾天後味覺和嗅覺就會好起來。

同時可以尋找替代辦法。戒煙後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在受到引誘的情況下找到不吸煙的替代辦法:做一些技巧遊戲使兩隻手不閑著,通過刷牙使口腔裏產生一種不想吸煙的味道,或者通過令人興奮的談話轉移注意力。

學會轉移注意力。尤其是在戒煙初期,多花時間、精力從事一些會帶來樂趣的活動,以便轉移吸煙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樣在電視機前度過,可以聽音樂,出去運動、散步,上因特網衝浪。

盡量少參加聚會。剛開始戒煙時要避免受到吸煙的引誘。如果有朋友邀請你參加聚會,而參加聚會的人都吸煙,那麼至少在戒煙初期應婉言拒絕參加此類聚會,直到自己覺得沒有煙癮為止。

最後,要經受得住重新吸煙的考驗。戒煙後又吸煙不等於戒煙失敗,但要仔細分析重新吸煙的原因,避免以後重犯。

酗酒不是成熟的表現

劉銘是高二七班的班長。他為人熱情正直,對班級工作積極負責,得到了老師的信任和同學們的喜愛。

有一天,劉銘看到同班的張華手上綁著繃帶,臉上似乎也有傷痕。劉銘就關心地詢問張華,張華吞吞吐吐隻說是自己不小心碰傷的。看到張華不願意說,劉銘也就不好問了,隻是在私下裏打聽。

原來,張華的傷是酒後和別人打架所致。在高一暑假和同學聚會時,張華就學會了喝酒,並且不知什麼時候認識了一幫“酒友”。這幫朋友沒事就聚在一塊兒喝兩杯,剛開始的時候,張華還是應付朋友,可是到後來自己也迷上了喝酒。考試考好了得喝酒慶祝一下,情緒不好了得以酒澆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