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6 陽光少年,內心成熟的男孩能成大器——說給成熟穩重的你(1 / 3)

《塔木德》reference_book_ids\":[7261897836638243896,7203545050460982306]}],\"13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3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5,\"start_container_index\":13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20},\"quote_content\":\"《紅樓夢》reference_book_ids\":[7255203659015785531,7267077385848097832,7233628637428190242,6890728374843477006,7257455404240604215,6838936275928484877,701251799213093993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青春期,你的身體一天天發育成熟,然而生理上的成熟並不意味著心理上的成熟,你的心理和情緒還很稚嫩,敏感、衝動、任性、爭強好勝,卻又膽怯自卑……時不時顯示你善變和脆弱的一麵。

兒子,在你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充滿了挫折和坎坷,沒有成熟的心理你將無法應對人生的挑戰。試著從現在開始,學會克製情緒,練就如陽光一般的心智吧。麵對太陽,陰影將落在背後。內心強大,你才能所向披靡。

“乖乖仔”怎麼成了“火炮筒子”

小宇今年14歲了,以前的小宇成績優異,性格活潑,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們都願意和小宇在一塊兒學習、遊戲。可是最近小宇變了,變得易怒暴躁,和父母頂嘴,亂摔東西,甚至和同學打架。

“我覺得很難過,現在同學們都不願意和我一起玩了。”獨自站在操場角落的小宇小聲地說道。

周一上午幾何課後,小宇的同桌林明問小宇:“這道幾何題怎麼證明啊?”“上課老師不是講了嗎,看筆記。”小宇不耐煩地答道。“上課走神了,沒有聽明白,你再給我講講吧。”林明不好意思地說道。“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怎麼這麼笨,上課時都講了,自己看。”順手把自己的筆記扔給林明。林明生氣地把筆記撥到一邊。

下午上美術課,小宇沒帶畫筆,向同桌林明借,林明頭也不抬,裝作沒有聽到,小宇覺得尷尬,氣憤又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哪裏得罪了林明,要知道,他們倆可是好朋友啊。

在學校鬱悶了一天,晚上回去做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發現隻有兩道很簡單的幾何題,就想這麼簡單的題目我就沒有必要做了,這些題目都是給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同學布置的。結果第二天因為沒有完成作業,被數學老師批評了。“學習態度不端正。”小宇很不服氣數學老師這樣的批評,不就是兩道題沒做嗎,又不是不會。

幸好還有一件令人開心的事,那就是爸爸今天出差回來了,他說過要給小宇買雙耐克鞋子的。放學後興衝衝地跑回家,爸爸果然在家。“寶貝,回來啦,想爸爸了嗎?”爸爸高興地撫摸著小宇的頭,興奮地說,“好像又長高了,哈哈,快來看看爸爸給你買了好多書呢。”“你給我買耐克鞋了嗎?”小宇著急地問。“哎呀,壞了,太匆忙了,忘了!”爸爸歉意地說道,“下次記得給你買好不好?”“說話不算話,不用你買了。書、書,就知道買書,以後買了你自己看吧!”說完小宇飛快地跑到自己的房間,狠狠地把門關上。

小宇現在很煩躁,很恐慌,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和自己作對。麵對爸爸媽媽的不理解,老師的批評,同學的孤立,小宇覺得似乎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都不對了。所有人都不喜歡他了,難道以前大家對他的喜愛都是假的嗎?現在的小宇很困惑。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相信不少男孩都會有這樣的體驗,進入了青春期就不再有“乖乖仔”。

男孩家長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不僅身體見長,脾氣也見長,言語和行為上都有很大的改變,尤其是批評不得,常常是不講道理地亂發脾氣。難以駕馭的情緒變化、衝動易怒的脾氣和隨之而來的煩悶心情,這不正是處於青春期的男孩們最典型的情緒特征嗎?

從生理上來說,據國內外專家的研究,青少年性激素的分泌,比其性發育前增長了8~16倍。成長的加速度就是一種“生理能量”,同時有些孩子神經係統本來屬於“強型”,例如心理學中所說的“膽汁質”或“多血質”的氣質類型,當然就更是“不由自主”地容易衝動了。

“生理能量”如果沒有健康的釋放渠道,就可能轉化為一種“心理行為能量”,正如平日所說的,“有勁沒處使”,這種能力釋放的破壞作用是非常危險的。衝動易怒、脾氣暴躁是一種極其消極的情緒,這不僅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個性培養不利,而且也會對身邊的朋友、親人造成傷害,走向社會後更是影響著人際關係的生成,影響著一個人的進步和成才。

相信青春期的男孩也會有這樣的煩惱——“總愛發脾氣怎麼辦?”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隻要你真的用心去嚐試。

首先要勇於承認自己愛發脾氣,以求得他人幫助。如果周圍人經常提醒、監督你,那麼你的目標一定會達到。同時,意識控製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情緒即將爆發之時,可以進行自我暗示,提醒自己保持理性,暗暗告訴自己“別發脾氣,以免傷人傷己”。

青春年少,快樂是生命的底色

盡管學習課程很緊,作業、補課沒完沒了,考試一個接著一個,而海東每天都是一副很快樂的樣子。

而海東的好朋友劉越,卻經常為各種事情憂心忡忡。

劉越經常向海東抱怨一些小事情:明天就要考試了,現在還感覺自己像什麼都沒有記住的樣子,該怎麼辦呀?下周的體能測試又要測1000米了,這是很讓人發愁的事情呀,到時候不及格了又要做俯臥撐,累死了不說,還丟人。還有那個煩人的興趣小組,每次都搞到周末舉行,不能睡懶覺,還得準備好多材料。

海東其實和劉越參加的活動都一樣,他也要參加明天的考試,他也要在下周進行體能測驗,他一向沒有劉越跑得快,他也跟劉越在同一個興趣小組,但是他跟劉越的心態不一樣。他是那種能把事情看得很開的人。所以,他才看起來比較快樂,至少沒有那麼多精神負擔,沒有每天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緊張不安。

明天有考試,海東盡力地複習了所有要複習的科目,他每天也在努力地去鍛煉,堅持跑步,但是他真的沒有運動員一樣的體質,他隻要求自己達標就好,他沒有那麼高的要求,也沒有劉越那麼多的精神負擔,所以保持著精神的快樂,整個人的狀態都和劉越焦慮不安的狀態很不一樣。

海東希望自己能夠獲得幸福,但是他的幸福不是事事都爭第一名,都要做到最好,他隻求自己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有些方麵的結果真的沒有別人做得好,但是他依然快樂,因為他付出了,並且得到自己認為應有的回報。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生活中,不少青春期男孩因考試失利而精神萎靡,因失戀而痛苦憂傷,因無法適應快節奏的工作而喪失鬥誌……這些心理多半是他們意誌薄弱、心態不成熟的一種表現。而這些異常的心理、悲觀的心態往往導致痛苦的人生,往往影響男孩們對環境的正確看法。

一個人快樂與否,不在於他做什麼而在於他怎樣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生活是快樂的源泉,有了生活,快樂就不會枯竭。生活中並不缺少快樂,缺少的是發現快樂的眼睛,缺少的是感到快樂的心靈。

樂觀是一種美好的品格,青春期男孩應營造追求快樂的環境,培養自己樂觀的性格。

(1)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友誼。你要創造條件讓自己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怎樣進行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2)讓自己行使更多的自主權。把握生活中的各種機會,自己決定選擇什麼不選擇什麼。

(3)調整好心態。當陷入痛苦或憂慮之中時,可以采取聽音樂、閱讀、騎自行車或與朋友交談等方法,讓自己從失望中振作起來,盡快恢複愉快的心情。

(4)控製自己的欲望。欲壑難填,當一個人物質占有欲太強,就極有可能“欲火焚身”,因此,應正確對待自己的物質追求,控製自己的物質占有欲。

(5)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為自己多尋求、開發良好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就能使自己快樂起來。

青春期的男孩們,讓自己的精神快樂起來吧,這樣我們才能用心靈去觸摸世界,擁抱快樂,讓快樂充滿我們的青春。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生活中,很多青春期男孩總是掌控不住自己的情緒,常為一點小事而壞了心情,或不管三七二十一亂發脾氣,結果搞得場麵十分難堪,還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很大的傷害。

情緒是人對事物的一種表麵的、直接的、感性的情感反應。一個人如果任由情緒發展,就會給自己帶來很不利的結局。青春期的男孩,正處在身體、生理生長發育的時期,性格和心理很不成熟,發點脾氣是正常的。但如果不加節製地隨意發脾氣,就是嚴重的情緒化了,會給自己、給親人、給同學、給學習都帶來莫大的危害。

青春期男孩要學會控製和改善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變得心智冷靜,心平氣和些。改善情緒的方法有很多:1.轉移。

當我們受到無法避免的痛苦打擊時,長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於事無補,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又影響自己的學習工作、損害健康,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那些有意義的事情上去,轉移到最能使你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實的活動上去。比如聽音樂、遊泳、打球等。

2.解脫。

解脫就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令人煩惱的問題。從更深、更高、更廣、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對它做出新的理解,以求跳出原有的圈子,使自己的精神獲得解脫,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上。

3.升華。

升華就是利用強烈的情緒衝動,把它引向積極的、有益的方向。我們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就是指升華自己的悲痛情緒。其實不隻是悲痛可以化為力量,其他的強烈情感也都可以化為力量。例如,可以化憤怒為力量、化仇恨為力量、化教訓為力量、化鼓勵為力量、化羞辱為力量,等等。

不要錯把任性當個性

梁長旭同學最近總是跟媽媽吵架,因為他要每天花很多時間在服飾打扮上,那些衣服在老師和家長看起來是奇裝異服的配飾。他認為自己是在追求個性,而且每次媽媽講什麼他都不聽,他覺得這才是個性。如果聽媽媽的話了,就是沒有個性的表現,不是年輕人的風格。

總之,現在長旭就是把自己的任性都歸結為是個性,每次媽媽想勸他,都被他標榜個性頂撞回來,現在媽媽很無奈,但是也找不到解決的方法。

學校裏開始風行賽車,很多同學都開始花費金錢和精力在賽車上,而好的賽車是價錢昂貴,大家一般都玩普通賽車。但是,長旭為了追趕潮流,甚至超過同學們,他絕對買最貴的配件,自己組裝賽車。自己的錢不夠,隻好去尋求爸媽的支援,但是動輒上千的配件,對於他們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真的是比較艱難的。所以,他跟媽媽要錢的時候,媽媽沒有給。他跟媽媽爭吵起來,認為她根本不注意培養他的個性,就是在扼殺他的天分。

媽媽被他氣哭了,他還氣鼓鼓地打電話給爸爸,告媽媽的狀。爸爸聽了他的傾訴之後,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回家了以後,老爸把他約出來,在小區附近的茶餐廳和他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