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2 青春迷惘期,你的心思爸爸最懂(1 / 3)

——說給躁動不安的你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男孩迎來了人生的轉折,有許多驚喜不斷出現,但是也會出現一些讓自己煩惱的事情。這時的男孩成人感和獨立意識漸漸成熟,總是想在自己的事情上自己做主,常常會與父母老師“對著幹”。而此時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還沒有形成,遇到問題時又不知怎麼處理,於是煩惱鬱悶,內心時常產生沒有來由的緊張、焦慮和不安。

兒子,請不要煩惱,這是青春綜合征的表現。當你感到煩悶焦躁時,不妨將心理的一些話講給爸爸聽,讓爸爸一起為你分憂解愁!

兒子,為什麼總與父母對著幹

從小就聰明伶俐的蘇平,很聽爸媽的話,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可近來蘇平變了,凡事總愛與父母頂嘴,自作主張,有時還偏要同父母“反其道而行之”。

例如,初中畢業後,爸媽為他選擇了就近的一所重點高中作為報考誌願,而他偏挑選了一所離家較遠的中學,他不是喜歡路遠,而是有意同爸媽抬杠;蘇平有鼻炎,父母為他買了滴鼻藥水,他卻有意把它扔了;父母問他考試成績,他明明及格了,卻偏說不及格;有一天氣候突然變冷,蘇平的母親特意給他送去衣服,他竟當著同學們的麵把衣服扔在寢室的地上;他爸爸平時工作忙,一有機會就想跟他聊聊,他卻把他拒之於千裏之外。這令蘇平的父母十分焦急。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蘇平的這些表現與逆反心理有關。

逆反心理,是指人們彼此之間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一種心理狀態。青少年常會“不受教”“不聽話”,常與教育者“頂牛”“對著幹”。這種以反常的心理狀態來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為,往往來自於“逆反心理”。

逆反的後果是嚴重的,它會導致青少年出現對人對事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的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誌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逆反心理的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態心理轉化。

麵對心中生成的逆反心理,你可以嚐試著用下麵的方法去化解:作為學生、子女,要學著從積極的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囉唆、老師的批評都是善意的。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誤,也會誤解人,你隻要抱著寬容的態度去理解我們,也就不會逆反了。

要經常提醒自己虛心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育,遇事要盡力克製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還要主動與我們接觸,這樣,多了一分溝通,也就多了一分理解。

你要提高心理上的適應能力,如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

你應正確認識自己,努力升華自我。把自己作為教育對象,主動思考自己、設計自己,並自覺能動地以實際行動完善或造就自己。

“我已經長大了,請讓我自己做主”

期末考試成績發下來了,大家都用佩服的眼光看向馬進,因為這次的第一名又是他。有些同學小聲議論著,說馬進從上學開始,就一直是第一名。還有的說,他的智商可高了。馬進坐在座位上翻著一本名人傳記,對大家的注視和議論毫不理會,就像這些都很平常,本來就該這樣。

馬進很聰明,從初中到高中一直成績很棒,老師們都很重視他。甚至有些老師對馬進特別盡心,想重點培養這個讓他們很得意的學生。可是馬進對此並不上心,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甚至有時都不聽老師的話,惹老師生氣。這讓同學老師們都覺得馬進很高傲,不謙虛。

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表揚了好多進步的同學,一次也沒提到馬進,這讓馬進的爸爸很納悶。家長會快結束的時候,班主任把馬進的爸爸和馬進帶到了自己的辦公室。班主任說,馬進是很聰明但是學習態度有些不端正。馬進辯駁說:“老師,我沒有不端正,隻是有自己的想法而已。我在課上看課外書,是想多了解其他的事情,再說老師講的那些知識我早都會了,再聽是浪費時間。我知道您和其他老師對我期望很高,可是我覺得我學習不是為了考個好大學,而是為了創造。有很多傑出的人都沒上過大學。”

爸爸聽完,看了看班主任,他們都明白馬進有自己的理想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是有些地方馬進還不成熟,想法太偏激。老師走過去很耐心地說:“馬進,學習不光在課堂上,成功的人都是善於學習的,即使他們沒有上過大學,但他們會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並盡量讓周圍的條件更有利於自己的學習與進步。而你現在是放棄自己的有利條件,讓自己處於不利的狀態,你明白嗎,馬進?”

馬進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老師,我明白了,您說得對。今後我會更努力學習,不再任性好高騖遠了。”爸爸和老師都欣慰地笑了:“真是孺子可教也。”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叫作《我的青春誰做主》,引起和很多青春期朋友的共鳴。一些青春期的男孩子也會發出自己的呼聲:“我已經長大了,請讓我自己做主。”這是青春成長期非常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們得客觀地對待這些青春期裏的心理,才能找到更好的解決方式。

青春期的男孩子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呼聲呢?一般來說,最直接的原因是來自父母過多的管製。青春期裏的男孩子已經有主見了,他們要發出自己的聲音,告訴周圍的人,他也是個獨立的人,所以,這些男孩子會想掙破束縛做自己。

但是,父母也有父母的考慮,並且一般都是站在男孩子角度上考慮的。他們不那麼爽快地放手讓男孩子自己做主,主要是因為不放心,這種不放心已成了一種習慣,從孩子出生時起就開始了。不看到男孩子真正成熟穩重了,父母是不放心的,自然會對他們管製得多一些。

男孩子呼喚自由是正常的現象,是一種成長的見證,但是,要在自己做好做足了準備的情況下去獨立,不然會讓父母不放心,也就無法放手給你自由。

你的“獨立”還不是真的獨立

媽媽在臥室裏哭,不斷地有抽泣聲傳來,可寒在自己的房間裏聽著斷斷續續的哭聲,生自己的悶氣。

媽媽是個過度保護的媽媽,從小沒有讓可寒摔過一個跟頭,把可寒放在手心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可是,現在可寒不再是那個經常願意在媽媽懷裏撒嬌的三歲小孩了。他已經是個高中生了,是個不折不扣的男子漢了。媽媽卻還要像以前照顧小孩子那樣照顧他,要求他,控製他所有的飲食起居的細節。這讓他很煩,今天因為出門和同學出去玩要穿哪件衣服的事情,跟媽媽產生了分歧。他願意穿著夾克出門,但是媽媽覺得那件夾克不如自己想讓他穿的那件好看,於是倆母子開始爭論。最後,媽媽哭著說:“我辛辛苦苦地照顧你長這麼大,你卻這麼不聽話。”

這句話激起了可寒的憤怒:“你是把我養大,但是我是個人,我現在也是個男子漢了,你不要老用自己的要求把我的生活都搞亂好不好。我的事情我可以自己做主了。我喜歡什麼樣的衣服我知道。”

可寒的話當然也激起了媽媽的憤怒:“嗯,是,你長大了,翅膀硬了,就知道和媽媽頂嘴了。你這是什麼態度?”

“我就是這態度,你管我管這麼嚴,我一點自由都沒有。什麼都得按你說的做,我根本沒有人格獨立!”

“我管你還不是為了你好!”

兩人爭吵不休,去和同學一起玩的好心情全沒了,可寒也不打算出門了。媽媽對他很好,從小就是。但是,他已經長大了,他想要獨立了。為什麼媽媽還是不肯給他自由呢?可寒也有了自己的小日記本,本子裏寫的都是自己的秘密,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有什麼想法和什麼故事都要第一時間和媽媽分享,現在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不要媽媽那麼密切地關注自己了。他最需要的是獨立的空間,空間。沒有空間他覺得都要喘不過氣來了。

可寒頭疼地想著原因和解決方式,他究竟該怎樣才能獨立?

【爸爸給兒子的秘密話】

每個人都渴望獨立,獨立應該是每一個走過青春期的少年所必須收獲的財富。相信每個青春期男孩都有著與可寒同樣的煩惱:究竟怎樣才能獨立呢?

獨立不是目中無人的自高自大。試著去回想,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把父母的悉心勸告當成老掉牙的“舊皇曆”而不屑一顧,把老師的諄諄教導當成“過眼煙雲”而不加留意,把朋友們的善意幫助當成是一種惡意的嘲諷和鄙視,把自己的心事用一本帶鎖的日記本密封起來,把自己的房門加一把鎖而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獨立空間”。這種看起來很“酷”的行為就被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當成了一種“獨立”。

其實,當男孩在所謂的“獨立空間”中荒廢時光,當男孩因不聽父母師長的勸告而犯下錯誤時,當男孩寧願承受心事的重重糾結而不願意傾訴給朋友和家長時,這正在說明男孩還沒有長大,還沒有成熟,還沒有真正“獨立”。

怎樣才能實現真正的獨立,是每一個青春期的少年必須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培養真正的獨立能力至關重要,青春期的男孩可以嚐試從以下幾個途徑著手:首先,自覺地創造鍛煉的機會。如果你現在生活在父母的溺愛中,除了要感謝他們的良苦用心,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提出建議,讓他們認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獨立”和“獨立”的重要性。

其次,從生活和學習中的點滴小事做起,不僅養成生活中的“獨立”能力,更要培養“獨立”的學習精神。同時要注意方法,循序漸進。要知道,擁有必要的獨立意識,並不是說要不顧自身的實際情況,一味追求偏激的目標,更不能把任性和固執當成是一種“獨立”,對待父母長輩的關心和教導不僅不能置之不理,而且要耐心聽取,把他們的經驗和閱曆當成自己成長的“養分”。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學會“獨立”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遇到力不從心的事情學會尋找幫助,不能盲目逞能。

青春期的男孩要相信自己,隻要真的去努力了,就一定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信、自強的人。

你的自由,要給爸媽一點理由

這些天陸濤跟爸爸一直鬧矛盾,兩個人誰也不讓步,陸濤覺得很委屈,就去找自己最喜歡的老師訴苦。

原來,陸濤十分喜歡輪滑,自己攢錢偷偷買了一雙漂亮的輪滑鞋。陸濤暗裏計劃著,每天放學後去練一小時輪滑,爭取下半年能參加輪滑賽。因為練輪滑,陸濤每次回家都很累,有時滿頭汗,有時累得都不吃晚飯就睡了。陸濤爸爸很納悶,就在打掃房間時仔細找了找,結果就把那雙陸濤舍不得穿的輪滑鞋翻到了。陸濤爸爸不但沒收了鞋,還不準陸濤再去練習輪滑。陸濤為此跟爸爸鬧矛盾了。陸濤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安排好,自己喜歡做什麼怎麼做這是自己的自由,爸爸不應該幹涉,何況自己做的又不是壞事情。陸濤講完後,老師想了想說:“陸濤,回家先跟爸爸道歉,不管怎麼樣跟爸爸鬧矛盾是不對的,你這樣做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跟爸爸好好說,爭取爸爸的理解,這才是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