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省裏來的專家(1 / 2)

“鬱才,開門。”他隻好對帥小夥兒道。

門開了,小趙領著一名中年男子站在門口。“報告隊長,人我帶來了。”

“請他進來。”

所有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小趙背後的中年男人身上。對方頭發齊整,又向後梳成了一個大背頭,個子高低中等,卻挺拔如鬆;眼神雖不犀利,卻聞識內斂。他儼然一副養尊處優的樣子,又似乎帶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威嚴,令人不敢輕慢。

“你好,章老師。”鄭玉清上前同中年男人握了下手,然後對在場的其他人介紹道,“他是省裏來的犯罪心理專家,章少雄,章教授。局長特意向上級申請,請他過來協助我們。”

章少雄微微帶笑:“協助談不上,你們都是斷案的高手,我的意見僅供參考。要真能奏效,那也是大家的功勞。”

不愧是心理專家,很會抓住人的心理說話。鄭玉清暗忖。

別小看這寥寥數語,高深的心理學技巧和效果完全綿藏其中。適當的恭維不僅更容易說到心坎,事半功倍;而且瞬間拉近了人們對上級委派人物發自本能的心理距離,從而起到籠絡人心的奇效。不出所料,其他人仿佛一下子對章教授熟絡起來,歡迎的歡迎,讓座的讓座,倒茶的端茶。

落座之後,鄭玉清和老楊等人便把前後幾件案子大致描述了一遍。章教授一邊仔細聆聽,一邊用筆飛快地在筆記本上寫寫圈圈,最後他在“1”和“2”兩個數之間打了個箭頭。鄭玉清定睛一看,是從“1”指向“2”。

那位名叫鬱才的警員心裏也直犯嘀咕,索性又問道:“章老師,您在畫什麼呀?”

章少雄停筆,凝注著他兩秒,又望了望圍坐成一圈的辦案人員,語出驚人:“殺手,殺手的心理發生了變化。”

“心理發生了變化?”他的話顯然不是很好懂,包括鄭玉清在內的很多人,就牛羊反芻一樣在心裏重複咀嚼了幾回,仍是不得要領。

“通常而言,犯罪心理分析可以從行為入手。具體到這幾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兩點。一呢,是作案頻率。第一起案件跟第二起差了三天以上,可第二起和第三起,隻隔了不到48小時。照理說,如果這些案件是同個人做的,為了躲避警方調查,在第二起案件後,一般的嫌疑人,會選擇選擇潛伏更長的時間,然後再實施第三起,因為他還摸不準警方的辦案能力。”

“可這名凶手,明顯是反其道而行之,有恃無恐。”安法醫若有所思。

“對了。”章教授讚許地看著她,指了指出示給眾人瞧的筆記本,“更重要的是第二點,他每次殺人的次數。”

這下所有人都明白了,章教授那個箭頭的涵義。

“從一到二,我就不展開了,大家都識數。”他的眼神突然敏銳起來,“但再考慮被害人的類型,那就有意思了。這第一起案件,死的都是獨居人員;第二起的遇難者,按你們分析,很可能是入室的竊賊;這第三起嘛,是倉庫的看守人員。”

“可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帥刑警又問。

“他們都是社會的底層,人際關係簡單,與上流同時結怨的可能幾乎為零。那麼凶手本身,也就很可能來自同樣的群體。可他卻越殺越密、越殺越多。依照你們提供的資料,他的犯罪意向,起先應該是報複,報複與他發生爭執的網友。”

“這個應該沒有懸念,我們都能想得到。”帥刑警腹誹道。章教授的解釋似乎是事後諸葛——馬後炮。

“報複性殺人的特征分兩方麵,內在的人格缺陷,比如自製力差;還有就是外界的刺激,這是直接誘因。但以我的判斷,後麵就不一樣了。”

“哪不一樣?”一直靜靜傾聽的小牛突然來了興趣。

“後兩起案件,每次死亡的人數都為二。關鍵是竊賊也好,保安也好,沒有證據顯示,他們跟那些網民一樣——同嫌疑人產生過矛盾。這便奇怪了,單純是報複殺人,凶手在完成第一起案件後,基本會選擇收手。可他偏不,而是繼續作案,殺害更多的人;而且從時間頻率上,有暴力升級的趨勢。那就肯定不隻是出於報複,而是另有原因了。”章教授循循善誘。

“這就是您說的,凶手心理發生了變化,導致他犯罪的程度加深?”安法醫如夢初醒。

“不錯。“

“那會是什麼變化?”

“最大的可能,是精神病態,說的更簡單些,就是以殺人為樂。”

“章老師,如果——”鄭玉清意識到某種恐怖的可能性,一針見血,“如果您的推測成立,那是不是等於說,凶手會一發不可收拾,製造更多的慘案?”

“這種可能性更大。”章教授抿了口茶,點點頭,“實際上到了第三個案件,嫌疑人的自製力便徹底失效,不僅主動攻擊無辜的人,還采取了藥物、窒息、灼燒等多重手法,置人於死地。這在心理學上,是一種典型的虐殺思想,說明他已經不滿足原來的方法,而追求更刺激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