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1 / 2)

正如政治、哲學,乃至數學,歸根結底都是個性的產物一樣,一個人的作品,無論怎樣抽象怎樣理念化,總會在某個地方酷似他本人——就像他本人會酷似某個地方。為了更深刻地認識明月構想,更精確地感受其生長基點和那難以把握的形成過程,如果能夠把歐陽江山的形象做一番麵相學分析,將會不無用處。但出乎意料,感情的不平靜竟使這一工作成為難題。據一類說法所述,歐陽江山長身玉立、表情嚴肅、風度儒雅。關於他的眼睛就有幾種說法:一、眼神“忽而凝神冥思,使彙報工作的人認為他已經沒有聽了,但一當你打住話頭,他立刻抬起眼皮,兩粒眼珠像灼炭一樣咄口出逼人”。二、“深邃的眼睛中有一種向內心凝視的神氣”。三、“天性中嗶剝燃燒的東西使他的眼神色澤泛白,遊移不定,像隔了一層微微顫動的熱空氣,恰如他那富於煽動性的語言”。另外,他有一雙大手,“開會時總愛按在桌麵上成為引人注目的兩大張”。在演講中這雙手會“升起來在人們頭上像一雙翅膀”;接見人時則攥成拳頭放在椅子扶手上,“像一對沉甸甸的啞鈴”;而踱步時則“垂在身側從不搖動,像在痛下決心”。

另一類說法(多為技術人員)卻認為歐陽江山個子並不高,“隻不過由於他當時的權威,而且由於總愛站在高處而顯得高罷了”。至於眼睛,那雙眼睛“高度近視卻不戴眼鏡,迷迷蒙蒙像恍惚的魚眼,哪裏有什麼光芒”。出於傲慢,他從不正眼看人,“反正也看不清”,兩粒眼珠“像水平儀中的氣泡一樣死活不肯留在正中央”(一測量員語)。手的確大,卻像紙板一樣白而薄,他“為此自卑,所以才不敢與手心厚實的人握手,害怕泄露他內心的虛弱”。他“不近女色說不定也是這個原因”。他握拳或踱步時,“姿態十分僵硬,像抬了一張無形的擔架,說不定就是抬了他自己心裏頭的罪孽”(一隨隊醫生語)。

無論怎樣,至少,歐陽江山多半有一對夢幻者的眼睛,有一雙與眾不同的大手,也許還有些神經質。此外很難想象。那些一度四處張貼的畫像已經在清算的浪潮中被燒光了,留給後人的唯有玻璃板下一張揭不下來的黑白小照片。這張照片是胸像,看不見手,也無法測定身高,而且,還因為浸水和年代久遠而白化了。這張模模糊糊的人像看上去就像在表現瘠土、石灰岩和月光下的一蓬衰草。誇張些說,幾乎就像他那清寒料峭的家鄉景色的風光特寫。這也許就是所謂一個人的氣質總要體現他生長的環境,或者如陳詞濫調所說的那樣:××山衝培育了他的品格。

研究歐陽江山留下的物品也許比研究他的形象更有收益。由此可以觀察到一個人的經曆和氣質怎樣以毛細血管和神經末梢的方式浸透他一生的所作所為,即便在看來最為枯燥的報告中也是如此。作為一個早年輟學的數學係學生,他終生留戀數學,書架上放著的一排數學教程就是明證,而那種耿耿於懷的遺憾心情在新城構想中終於以一種近於索取補償的方式表現出來。作為工程兵軍官,他追求簡潔明晰,秩序井然。他是那種所謂一天工作二十五小時的勤奮學者,因此他才幻想一天中有兩天的精力,即便是在賦閑無事的日子裏,他的以分鍾計的工作日程仍然排得滿滿的。這種習慣,或者說保持這種習慣的願望(由於衰退、發怔,他並不總是能夠嚴格執行)貫穿了他的晚年。下麵原樣照抄的是他從裏麵貼在櫥櫃玻璃門上的作息時刻表:

4:45-4:50深呼吸

4:50-5:00安排當天工作,並複誦一遍(要出聲)

5:00-5:10起床

5:10-5:45跑步(茶市口一新橋)

5:45-6:00漱口洗臉清刷假牙

6:00-7:00經典著作閱讀時間審閱前一天的筆記

7:00-7:15修整儀容

7:15-7:45打開水早餐

7:45-8:00打掃屋頂及室內衛生

8:00-8:30喂螞蟻觀察組織形式

8:30-8:40準備工具

8:40-8:50頭手倒立

8:50-10:00模型製作時間

10:00-10:15廣播操

10:15-10:45拿報讀報幫助老塗解決思想問題

10:45-12:00模型製作時間

12:00-12:30午餐

12:30-13:30午眠

13:30-15:30模型製作時間

15:30-16:00解題